【预告】《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巅峰之作,蕴藏了教育孩子的丰富经验智慧,我将通过一系列文章,为大家解读其中的育儿百科。欢迎阅读关注。
看了贾宝玉的诗,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主要写元妃省亲。元妃在大观园中游览一番,诸多参拜、行礼、叙旧结束后,元春安排这些姐妹们一起来写诗。
古代很多场合都会写诗,写诗是古人记录、记事的表达形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朋友聚会、酒席、酒宴可以写诗,雅集、诗集、诗社也可以写诗。
元妃巡幸回娘家这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录歌颂一番,当然也要写诗。元春回到贾府,要求兄弟姐妹都来写诗,记录这件盛事。具体过程很有意思,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过程。
首先,元春是希望借这个机会,考察一下弟弟贾宝玉的学习水平怎么样了。因为之前贾政已经启奏过“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
贾政藏了小心思: 虽然他们家,家大业大,请得起名家手笔来题写这些东西,但是始终不如自家人风味,尤其是弟弟亲自题写给姐姐,显得更加有感情。这是一个非常慎重的考虑。
另外一方面,贾宝玉小的时候是贾元春带着教养认字的。这个姐姐对弟弟,就好像母亲教养儿子一样。所以,元春对宝玉的期望更高,以至于元春平时就很关注贾宝玉的教育问题,因为宝玉被期望成为未来贾府的接班人。
小说原文中描述,元春自入宫以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意思就是太严了不行,把这个小孩子管教过严、打骂过度,打坏了、打病了、打死了,怎么办?
前面已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贾瑞就是被他家的老太爷狠狠地惩罚: 罚跪、罚抄,打板子,让他背书,不让他吃饭,一番折腾,再加上贾瑞纵欲,最后一命呜呼。这就是典型的管教过于严厉的例子。
相反,管教不严呢?小孩子们总是有调皮捣蛋的天性,贪玩。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雕琢、不严厉管束教养,他又不可能成才。所以,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平衡。既要有一定程度的严厉,同时又不能过于严厉,这个尺寸拿捏才是最高难度。
元春希望弟弟宝玉成才,贾政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让元春看看弟弟现在成绩怎么样,不要辜负了姐姐平时的叮嘱与期望。前面讲了,贾政专门叫上了贾宝玉,去题写这些亭台轩馆的匾额。
我们再往下看,最终贾宝玉写的这些题款大部分都被改掉了,可想而知,他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
我们在上一回讲到了贾宝玉是个很有思想水平的孩子,读的书很杂,见的世面也不少,毕竟是贵族子弟,甚至他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很有深度的。
比如,对于“天然和人工”的思考,他更认同天然去雕琢的东西,对于人力穿凿的农田、水车这些人造景,宝玉还是挺有见解的。题个匾额,取个名字还可以,但是,真让他去写诗,而且是当场写诗时,他就穿帮了。非常典型的眼高手低。
元春现场出题: 众姊妹各题一匾一诗,宝玉给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各赋五言律一首,且需元春当面试过,方不负姐姐自幼教授之苦心。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之中,探春略胜一筹。李纨勉强凑成一律。元春看后,评价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贾宝玉呢?因为被亲姐姐考试,临场发挥很紧张。姊妹们都写完了,他才写到第三首。薛宝钗看到贾宝玉“绿玉春犹卷”一句,赶紧友情提示:你姐姐因不喜欢“红香绿玉”,而改成“怡红快绿”,你这里的“绿玉”最好改一下。
宝玉急得冒汗,竟把所学典故忘了个一干二净,不知道用哪个词替代合适。薛宝钗继续帮忙,让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
林黛玉心疼男朋友贾宝玉抓耳挠腮的也及时出手相助:她让宝玉把写好的三首,工整誊抄一遍,自己低头一想,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团子,丢给宝玉,为他完成了“杏帘在望”这一首。
薛宝钗写的《凝晖钟瑞》最典型,完全的歌功颂德,并且紧紧围绕贵妃省亲这个主题,是一篇非常标准的高分文。林黛玉的作业也很独特。
可见,贾宝玉平时写些花花草草,堆砌一些华丽词藻还可以,但是遇到正式场合,需要硬知识真本领的时候,反而写不出好文章。正如薛宝钗所说,亲姐姐考试你都紧张如此,将来殿试时,面对皇帝考官,那不是连赵钱孙李都要忘记了。那就出大丑,闯大祸。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是一个读过很多杂七杂八的书,很有一些小聪明的公子哥。
他把贾宝玉的写作水平如实地刻画出来了,前三首诗是典型的小学生、初中生水平,一大堆形容词,除了空洞的词藻堆砌,就是自己那一片院子里丫鬟伺候的富贵生活。全是没有主题、没有深刻思想的景物描写,然后他还自我感觉文笔很好。
没有什么实践的能力,写作水平其实比较低下d的贾宝玉,在小说中后期人生开窍之后,水平才有所提升。
林黛玉给贾宝玉代笔的那首,境界完全不一样。所以,元妃看了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第四首为前三首之冠,就是说林黛玉传纸条的“杏帘在望”这一首,是贾宝玉四首中最好的一首。如果没有最后这一首,元春根本就不会高兴,第四首直接拉高了宝玉的水平。
这是典型的学生腔小作文。贾宝玉的写作水平,就像现在的中小学生一样,词藻堆砌,以为写写风景衬托氛围就是好文笔。
庭院深深,碧绿的芭蕉,也有鲜红的海棠,好比两位“美人”,这就是“两两出婵娟”的意思。婵娟形容女子美好。
接下来,“红妆夜未眠”化用的宋代苏轼写海棠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芭蕉呢,靠着石头种植的,如同青烟。面对这么两位“美人”,主人当然是满心怜香惜玉。
特别俗气老套,没有鲜明的主题,整个都是富贵公子的风花雪月小情调。总的说来,既没有文学价值,也没有思想深度。连措辞都不雅,贾宝玉还只能想出绿玉,如果没有薛宝钗改成了典雅一些的“绿蜡”,完全拿不出手。嘴巴讲起来头头是道,拿起笔就露馅了。
林黛玉写的第四首《杏帘在望》就比贾宝玉写的强多了:
她写的就是一派乡村田园诗意。“杏帘招客饮”的“杏帘”是挂在旗杆上的帘幕,就是招牌的意思。“招客饮”意思是在招待客人饮酒、饮茶。“菱荇鹅儿水”,你看水面上鹅儿游着,穿过菱角和荇菜。是不是满满的乡村味道,田园风光?
“桑榆燕子梁”,春意盎然,燕子活泼生动。这种景物的描写是是有朝气,有自然气息的。
最后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既紧扣主题,歌颂“皇妃省亲”同时又描写了田园美好风光,并且都是生动具体的鲜活画面:有静有动,有人有物,有画面有寓意,有美好有歌颂。
通过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歌颂太平盛世,皇妃当然开心。林黛玉的诗,言之有物,以景物描写突出鲜明的主题。这才是真正的优秀作文,符合命题,而不是无病呻吟。
这一回特别适合用来教育孩子,如何去训练自己的写作,训练自己的思想境界水平。真正的写作,真正的文学,真正的诗歌,不是一堆华丽的词藻,而是要有鲜活的画面,有思想,又要升华主题。好的作品,它是既能够切题,又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如何写出林黛玉这样的好文章呢?孩子们多看书,增长见识;多认识人,与人打交道;多场景体验生活,丰富阅历。
当然,除了这些,有一位好老师教导也是很重要,林黛玉的老师就是考中进士的贾雨村。林如海自己是探花,全国考试第三名。找家教,至少是贾雨村这样的高材生,给孩子做私人教师。按比例换算,贾雨村的水平,相当于现在的省高考状元。
起点高,孩子自然知道什么是真正好文章,什么是平庸空洞的文笔。有了基本的审美水平和眼界。容易出好成绩。
反观贾宝玉,只想吃喝玩乐、风花雪月,上学也只是各种玩耍,凭借家里资源可以认识的名家大咖,他又不愿意交流。当然笔头功夫不好,写不出什么好诗好文了!
沈嘉柯:著名作家,学者。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已出版《生命摆渡人》(人民日报出版社)、《愿你从容地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等个人专著近60部。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等多次报道推荐或专访。畅销百万册,获文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