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华南师范大学工会活动“品·雅集1”
雅集
2018/5/31
这个初夏,明媚的阳光已成为了主色调。一扫夏日的炎热气息,静心而坐,我们迎来了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品·雅集”系列活动第1集“文化与艺术的邂逅”。
5月31日下午,本次雅集在石牌校区教工俱乐部以茶香妙音拉开了帷幕。雅集邀请了查甫尧、苏玲芬、王睿、唐亚厉四位嘉宾进行了分享,我校戏曲文艺诗歌爱好者参加了本次雅集,一起赏文、赏乐、听曲、品茗。
查甫尧老师从器乐的特点、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器乐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并具体讲述了阿炳与二胡的感人故事。査老师还现场拉起了阿炳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弦音丝丝缕缕,欲断又连,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忧伤而又意境深邃。
查甫尧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81年从教,至今三十余年。广东全国高中音乐教材《演奏》一书主编。曾师从中国鼓王李民雄先生学习打击乐演奏与创作、从民乐指挥家夏飞云学习民乐指挥、从箫笛演奏家谭谓裕学习洞箫琴箫演奏、从古琴大师林友仁学习古琴演奏、从项学习二胡演奏……。、。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工会主席、作曲理论部教师。
二胡、箫
演奏
苏玲芬老师先讲解了诗经《关雎》《桃夭》、先秦诗歌《越人歌》的涵义,然后再现场吟唱。査老师以箫伴奏,苏老师深情吟唱,意韵悠扬,余音绕梁。
苏玲芬
女中音歌唱家,声乐副教授,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任职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州大学特聘研究员、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声乐协会理事、。曾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经典作品独唱音乐会”、在高校多次举办“唐诗宋词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和“苏声情韵——苏玲芬师生音乐会”;2017年举办“道法自然·诗意栖居---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公益音乐会”。长期以来,从事声乐表演和教学工作,致力于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推广。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研究扎实,培养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的音乐学府研究生,指导学生在各大声乐比赛中取得佳绩,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中外艺术歌曲—理论研究与演绎探讨》。
古诗吟唱
王睿老师从花鼓戏的“俗”和“土”说起,讲述了湖南民间艺术花鼓戏的艺术风格。并现场演唱了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中脍炙人口的唱段。王老师唱得游刃有余,曲调活泼轻快。
王睿
1998年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戏剧表演科毕业,2002年星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毕业,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曾在各大中型歌唱比赛中获奖,多次受邀参加广东电视台、各地级市等大型演出。
花鼓戏
唐亚厉老师则从昆曲来源和发声技巧等讲述了昆曲的特点,并现场示范昆曲演唱,让在场的教职工都欣赏和感受到了昆曲雅乐的风采。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唐亚厉
高教研究副研究员,文学爱好者,兼习昆曲。公开发表散文随笔多篇,文章散见于《神州时代文艺》、《江门文艺》、《文学教育》、《湖南教育》、《岳阳日报》等刊物。昆曲工巾生,师从国家一级演员裘彩萍老师、戏曲教育家姜兴发老师。目前为广州天园京昆传习所副所长,曾参加广东天园京昆传习所《牡丹亭》、《玉簪记》等大型昆剧表演,扮相俊美,表演大方,因热心昆曲传播,多次得到文学大师、昆曲复兴领路人白先勇先生的鼓励和题词。
昆曲
最后,查老师和张老师琴瑟和鸣,现场即兴合作表演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曲目片段。査老师拉二胡,张老师演唱,现场掌声不断。一边赏乐,一边品茶,嘉宾和教职工们还进行了心得和经历分享,互相探讨,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结束了本次雅集。
雅集结束后,嘉宾们都纷纷表示,这次雅集勾起了他们对美好艺术生涯的回忆,教职工们则感叹,雅集勾起了他们对文化与艺术的向往。秉持着弘扬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教职工艺术文化修养的宗旨,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将会继续开展“品·雅集”系列活动,以艺会友、修身养性、愉悦身心,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
编辑 | 叶美玉 责任编辑 |黄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