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国家能源局再提年度目标:今年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又一剂鸡血下来,这次资本市场却没有像2015年那样反应激烈了。
充电桩产业这个有政策保驾护航的明日之星,全然不像去、前年那般光鲜。充电桩行业服务的不完善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让其发展步入了不上不下、不知该去向何处的尴尬境地。
一、梦幻开局:三种资本四类玩家同场竞技
2014年,
小编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出了43家充电桩产业相关企业。我们必须说明,这只是行业里的代表性玩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厂家。
市场上的玩家按照按照资本属性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而按照产业链的位置,则可以划分为:电动车车厂、充电桩设备生产/建设商、充电桩运营商、充电信息平台。
产业中企业太多,我们可以挑一些有代表性的来说。
首先是为数众多的运营商。
1.车厂势力:特斯拉领头
特斯拉作为这一轮电动车热潮的开启者,很早就在中国市场进行其充电站的布局。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建成了554个超级充电桩,目的地充电站则有约2000个。虽然入华后特斯拉采取了中国的充电标准,但是一开始并未开放其充电站。后来其目的地充电站开放了,不过超级充电站到目前为止还是特斯拉车主的保留服务。
另外上汽也成立了上汽安悦充电,以上海为中心建设充电站点。
北汽新能源则是主要通过与能源企业、充电设备制造企业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其电动车的充电问题。
2.国资巨头:国家电网最卖力
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