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兴胜,男,现年43岁,中国葫芦丝制作家,潼南区柏梓镇人。现任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葫芦丝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临沂市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云南省少数民族乐器制作委员会副会长,云南兴胜葫芦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台湾葫芦丝、巴乌协会艺术顾问。
葫芦丝,被誉为东方萨克斯。听过葫芦丝的人,都会被那悠扬、缠绵的乐音所深深吸引。爱葫芦丝的人数不胜数,而制作葫芦丝的技艺人,却是寥寥无几。
钟兴胜,一个在云南逐梦的潼南人,22年前便缘定葫芦丝,从葫芦丝的吹奏到葫芦丝的制作,他都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成为全国名家。他用潼南人的勤苦与执着,在艺术与创业的路上,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钟兴胜出生在潼南区柏梓镇一个贫困家庭,因家境贫寒,13岁便辍学从事小本买卖,帮助父母维持家计。但由于年幼缺乏经验,收入微薄,难以养家。
“那时家里真的挺穷,但是,兴趣是人生第一老师,自己就是从小对艺术非常热爱。”钟兴胜回忆说,1987年5月的一天傍晚,同村的笛子制作艺人陈德兰口吹横笛从他家门口经过,悠扬的笛声顿时吸引住了他。
听说陈德兰已制作销售笛子多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钟兴胜从心底里十分敬佩,便决定学习笛子吹奏及制作技术。他花钱买来一支笛子,毫无音乐基础知识的他,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歌曲。后来,他又借学习演奏笛子的理由,常常到陈德兰的家中偷学笛子制作技术,暗暗将制作流程牢记于心,然后便回家就地取材模仿制作。
一个月后,他竟然无师自通地成功制作出第一支笛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几年之后,他的笛子演奏技巧、制作工艺均超过师傅,被乡亲们视为“才子”。
1993年4月,20岁的钟兴胜怀惴艺术与创业的梦想,千里迢迢从重庆来到西双版纳。
一次,他走进傣族园,美妙的乐声让他听得如痴如醉。兴奋的同时,他寻着音乐声望去,只见电视屏幕上一个大胡子身着民族服装、手持金黄色的双包葫芦,正忘情地演奏,时而如山间竹林,寂静深远;时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缠绵;时而如景颇晨曦,朦胧神秘;时而又如万马奔腾,骑兵飒爽……
“从那天起,我才知道那个镶嵌着白竹吹嘴、下端延伸出三根粗细不同竹管、能吹出动听音乐的葫芦叫葫芦丝。”钟兴胜说,也是从那天起,他知道了那个大胡子是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
第二天,钟兴胜便乘兴赶到景洪工艺品市场买了一支葫芦丝,回家自己琢磨葫芦丝的构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余时间就关起门来,全心沉迷于葫芦丝研究之中。从选葫芦、烤竹子到划线打眼、钻孔再到安装、装饰等,特别是选择竹子长短确定调门、确保每一个音孔发出优美的音色等每个细微的环节,都要求制作者具备较高的音准识别能力。为准确掌握葫芦丝音孔发音,他从自学音乐基础知识开始,系统地学习云南民乐。为苦练演奏技术,他将葫芦丝的主管拆下来,自制成练习管,跟着录音机学习吹奏,人到哪儿练习管便带到哪儿;看新闻,眼睛看着电视屏幕,手上却拿着葫芦丝,边看边练习手指灵活性。一个月时间,他便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阿瓦人民唱新歌》等曲目的吹奏技巧。
小小的葫芦丝再一次激起了钟兴胜的艺术创作激情,他从此与美丽的西双版纳结下了不解之缘,与葫芦丝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葫芦丝是由傣族民间乐器“苾 ”(傣笛)演变而来,葫芦丝看似简单,却是一门精细的手工特技;因而爱好葫芦丝民族乐器的人数不胜数,制作葫芦丝的艺人却寥寥无几。出于对葫芦丝艺术的挚爱,钟兴胜立志一定要把葫芦丝制作工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认识葫芦丝、爱上葫芦丝。
“那时,他每天专心学制作,有时制作中遇到了困难,他没弄明白,都整天茶饭不思,倔强得很。”回忆起当时丈夫学艺的勤苦,妻子夏春秀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1994年5月,为全面系统学习葫芦丝制作与演奏艺术,钟兴胜慕名拜傣笛制作家岩晃老人为师,虚心学习傣笛制作工艺,并先后得到哏德全、李春华、岩宰仑等多位葫芦丝演奏家的悉心指导,使他的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水平日趋成熟。
“葫芦丝看似简单,却是一门精细的手工技艺,越简单的乐器,越难出精品。”钟兴胜说。为丰富创作素材,提高制作与演奏技艺,他经常与李春华、岩宰仑等当代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深入民间采风,搜集民族、民歌创作素材,探讨本土原创音乐的演奏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勤苦钻研,钟兴胜在葫芦丝民乐艺术的天空展翅翱翔,他的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水平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2006年,他参加上海金山区全国葫芦丝精英邀请赛,获葫芦丝演奏银奖;2011年,他荣任云南省少数民族乐器制作委员会副会长。
自拜师学习葫芦丝制作技术后,他一直将葫芦丝艺术作为工作之余的最爱,并没有作为谋生创业的手段。但继承优良传统,发掘民乐艺术,传播民族文化和葫芦丝艺术,却一直是钟兴胜孜孜以求的梦想。
1996年,云南旅游业开始起步发展,葫芦丝艺术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但市场上销售的葫芦丝产品大多形象差、品质低。同年10月的一天,钟兴胜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葫芦丝在西双版纳傣族园试销,一天就卖出了3支。虽然仅赚200元,但这已令他十分欣慰,因为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葫芦丝爱好者的认可;这也让钟兴胜敏锐地捕捉到了葫芦丝艺术中蕴含的潜力和商机,从此他便专职从事葫芦丝的制作与销售,在艺术追求与创业梦想之间寻找到了有机的结合点。
1999年,钟兴胜在景洪市工艺品街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兴胜葫芦丝经销店,白天制作葫芦丝工艺品,晚上进行销售。通过葫芦丝这个平台,他结识了来自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世界各地的广大葫芦丝爱好者,有的发展成为长期的葫芦丝销售合作客商,有的成为好友至今保持联系。
2003年,受非典影响,葫芦丝销售市场转淡,云南大多数葫芦丝制作厂家纷纷改行转产。但葫芦丝艺术已成为钟兴胜生命的一部分,他绝不轻易放弃心中的追求和梦想。他又只身前往广东、海南考察葫芦丝经销市场,并决定将自己悉心经营近10年的小店拓展扩大迁至昆明,云南兴胜葫芦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应势而生。
公司致力于从事葫芦丝、巴乌等高品质民族乐器的专业生产,旗下设有兴胜葫芦丝专业教学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专业技术十分成熟,生产的各色品牌葫芦丝得到业界专家和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一致赞誉和好评,成为中国葫芦丝制作行业的“翘楚”。到2010年,除西藏、青海没有经销点外,“兴胜”牌葫芦丝遍布全国。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葫芦丝制作厂家,买好葫芦丝当然选‘兴胜’牌葫芦丝”——这是全国300多家葫芦丝经销商的共识,也是给予云南兴胜葫芦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力和业绩的肯定。同时,公司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依靠过硬的专业技术,“兴胜”牌葫芦丝成为国内众多葫芦丝协会团体演奏乐器的指定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葫芦丝得到了业界专家和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一致赞誉。如今,“兴胜”牌葫芦丝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国。
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钟兴胜迎来了艺术与创业的辉煌。2008年,在河南省登封市举办的全国葫芦丝邀请赛上,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同为钟兴胜颁发了“弘扬民族艺术做出突出贡献”奖,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葫芦丝制作界获得的最高殊荣。他先后被聘任为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葫芦丝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临沂市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云南省少数民族乐器制作委员会副会长。近期,他又受聘为台湾葫芦丝、巴乌协会艺术顾问。
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令人心醉神迷。每当吹奏一曲葫芦丝的时候,就像回到了家……20年的葫芦丝艺术与创业历程,虽然成就了钟兴胜的人生梦想,但一直没有让他心中浓浓的乡情淡化。“潼南这片热土滋养启萌了我的人生梦想,无论走多远,无论到哪里,潼南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故乡。”钟兴胜说。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积极回报家乡,回乡将闲在家的农民工带出潼南,先后帮助1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培养潼南葫芦丝乐器制作能手60余人。
“我是柏梓镇的人,初中毕业不好找工作,两年前,钟大哥回乡就把我带过来学习制作葫芦丝,在他的帮助下,我不仅学会了制作,还学会了吹奏,现在还在厂里干的是葫芦丝的校音工作,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到7000元。感谢钟大哥,不是他也没有我的今天。”今年20岁的卫敏对钟兴胜满怀感恩之情。
“我希望葫芦丝艺术能在家乡广泛普及,想邀请葫芦丝作曲及演奏家李春华创作一首以潼南特色文化为素材的葫芦丝歌曲,让潼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面对记者,钟兴胜谈起了他的下一个梦想。
(来源:潼南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