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军旅作家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研讨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在北京、杭州、嘉兴三地同步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文艺报》社、中共嘉兴市委、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教育出版集团、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几十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联线方式出席会议,会议由《文艺报》社总编辑梁鸿鹰主持。
《红船启航》是军旅作家丁晓平历经四年创作的一部横跨文学与历史、学术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全书分“红船劈波行”和“精神聚人心”上下两卷。上卷生动讲述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以及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和嘉兴南湖召开的经过,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艰难历程;下卷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发展、红船的仿制过程,深入挖掘记录了嘉兴人民保护、建设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船精神,描绘共同富裕新画卷的感人故事。去年7月,《红船启航》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推出。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看来,丁晓平的《红船启航》写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就红船而言,这本书写了一百年,既写了1921年的红船,也写了2021年的红船;第二,作品既很好地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等“大人物”的经历,也从“小人物”入手,比如写一大时从王会悟的视角逐渐打开大历史的扇面,使得故事既有党史的精准,又有一种亲切感和聚焦的感觉。“所以,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红船启航》的可读性很强,也值得大家好好地去研讨。《红船启航》里的红船精神与启示永不过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也认为《红船启航》能从丰富的红色作品中脱颖而出。“它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写建党,下卷写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立、扩建以及红船精神,所以它等于通过量变的方式,让历史跨度延伸了一百年,在这点上它跟一般的作品就不一样。”此外,白烨提到丁晓平是一个具有党史专家素质的报告文学作家,《红船启航》比别的作品在材料、数字方面的运用上更下功夫,使得读者像是走进了党史陈列馆,既真实又博大。
丁晓平表示,有关中共党史的书籍成千上万,大多是学者和权威机构编写的史料,偏重文献性、学术性、政治性,大众读者在阅读之后往往只能了解一个大概脉络。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历史成为了一种“人人知道却又不完全知道”的历史。他因此想写一部具有故事性、可读性、普及性的文学作品,既写出历史的筋骨,又写出历史的血肉,见人见事见精神。
其他与会者也围绕《红船启航》的当代价值、文学气象、人物特色、语言风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认为,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一本佳作,《红船启航》以其独特的叙述角度和文学描绘,在历史与现实的接续中,远观过去,着眼现在,使读者读出许多新史实与新发现,获得许多的新认知和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