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中学的时候,初三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 名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曹雪芹先生的不朽巨作《红楼梦》。
文中,门子向贾雨村献上的“护官符”,所描述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显赫势力的四句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用今天一句时髦的网络段子,叫作: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时隔二十多年,当我再次回头来看这篇语文课文的时候,除却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骄奢淫逸生活的震撼之外,还可以从文中的一些细节,解读出一些全新的内容。
本篇文章,只有两个主人公,分别是门子和贾雨村。这篇文章,就是围绕门子和贾雨村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如果同样套用今天一个概念的话,可以理解为是门子争取到一个向贾雨村路演的机会。
门子为什么要积极主动地和贾雨村相认、攀谈?自然是想抱住贾雨村的那条粗腿,指望以后可以节节高升。
当贾雨村抛却官阶差别,带着门子到自己的内堂密室之后,门子自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机,于是“路演”开始了。
主要内容是让贾雨村想起自己当年和他在葫芦庙的点点滴滴的交集,想着打感情牌,迅速达到破冰的效果。
门子所献上的“干货”,自然是前文提到的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煊赫声势的那四句话。门子故作深沉、自作老成地把这四句话献给初来乍到的贾雨村,就是想让贾雨村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利用价值,日后好得到贾雨村对自己的重用与提携。
俗话说,不带着解决方案的工作汇报,都叫瞎扯淡。
在绘声绘色地向贾雨村描述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的连理关系,和他们在当地的庞大势力后,看到贾雨村“一时犯了难”,门子未免有点得意,继续不慌不忙地把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人情世故,如同剥丝抽茧一般解析得明明白白,并且提出了终极解决方案,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大家可以祥看原文。
第二天,贾雨村果然是按照门子所提出的方案,了结了此事。
如果单看这个结果,门子在贾雨村面前的一通表现,似乎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路演。毕竟故交也认了,方案也被采纳了,按理说自己应该入了贾雨村的法眼。
但是,门子却没能等来他所期望的结果。
“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之所以如此处理,原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贾雨村担心“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
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这一系列过程,会发现,门子其实犯了很多“职场的大忌讳”,最终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首先,门子积极主动地去和贾雨村攀关系、献干货、提方案,本身就是一种以小博大的行为,带有很多赌博的性质。
试想,贾雨村和他之间既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两者之间更不是实力对等的地位,但是门子却在第一次和贾雨村交往中,就直截了当地把如何裁决这桩冤假错案的详细解题步骤给贾雨村讲解得明明白白的。
事后,如果贾雨村照着办了,那无疑是给门子留下一个可以利用的“把柄”。贾雨村这样一个官场老狐狸,自然不会让自己受制于这样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人”。
其次,从门子的视角来看,在他得意洋洋地向贾雨村“路演”之时,把话说得太满,却忘了以贾雨村的身份和地位,他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是他这样一个小门子所完全不了解的。也就是说,门子在“路演”之际,已经处于一个信息完全不对等的境况之下。尽管他讲的某些干货、往事,对贾雨村来说也有点作用,但是毫无疑问,他的那些斤两已经被贾雨村一览无余。而他对贾雨村的认知还停留在当年葫芦庙里的一介书生。
贾雨村在了结此事后,同时做了另一件事,便是:“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可见,贾雨村至少和贾家和王家关系非同一般。换句话说,就算没有门子献上的那点干货,贾雨村照样会妥妥地把这件事“处理好”。
如果从这个维度来看,门子对于贾雨村来说,的确是有点“鸡肋”的存在,甚至说身边没有他,比有他更有利。
而“可怜”的门子,还在自作聪明,天真地以为他对贾雨村进行的那一番表演,已经打动了贾雨村,可以助他完成阶层突破。
再次,当年门子和贾雨村在葫芦庙的那点交情,连塑料纸友谊都算不上,尤其是对于早已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贾雨村来说,他的眼里只容得下对他有用的人,对他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只会被他直接PASS掉。
说到底,门子的这点经历,充分告诉我们,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在没有绝对的资源和积淀的情况下,不要妄想着以小博大,更不要一下子将自己的底牌全部展示给对方,否则,你连自己是什么原因出局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