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和总结了百年新红学的成就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皇冠之作,也在世界文学丛林中拔得翘楚,因此,其艺术魅力光彩灼灼,其生命力与历史并驾齐驱。在当今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红学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一部大型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无疑展现和总结了百年新红学的发展成就,意义非凡。
新红学一百年引领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无数学者和红学爱好者走向学术探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大浪奔腾、泥沙混杂的现象。因此,如何把伟大作家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完整而精准地介绍、宣传、弘扬给国内外的人们,则是摆在我们的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正是肩负着这一伟大的使命,以艺术形象的画面展示《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曹雪芹家世的历史文献,并适时插入专家点评,形成多方位地有机结合,深化了纪录片的文化意蕴,使人们在喜闻乐见中第一次得到权威的声音:
其次,在《红楼梦》传播史上,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出版的《红楼梦》程乙本是二百多年来普及最广、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读本;
再次,当代红学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孜孜以求收集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的传说,弥补了曹雪芹生平史料不足的缺憾,为还原一个民族的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形象增添了更多的亮色。
以上三点基本概括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展现和总结百年新红学发展成就的意义,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底气提供了读本。
一、 为还原曹雪芹的真实形象努力和推进
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总顾问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北京西山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首倡建立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并成立了中国曹雪芹学会。在他和诸多红学家大声疾呼和奔走努力下,终于建成国内第一家曹雪芹纪念馆。
当年首都文化名人、作家、学者、艺术家云集北京植物园黄叶村,共祝成立大会。从此,一座曹雪芹故居象征意义的建筑物矗立在中国的大地上,近四十年来接待国内外文化名人、外国友人、以及南来北往的观众达千万人。
曹雪芹纪念馆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使曹雪芹伟岸的形象从北京香山辐射到祖国的山山水水,走出了国门,是中国文化的坐标、历史的记忆、民族的骄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无比的尊崇、高扬和热爱,荡漾在黄叶村的乡愁轻轻地飘向远方。
2013年在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的领导下,北京曹雪芹学会举办了“大师与经典”国际论坛,来自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故里的学者聚集北京,莎士比亚出生地国际信托基金会主席黛安娜・欧文女士说:“莎士比亚是英国的象征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对外形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曹雪芹显然还没有受到这样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讲,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恰好践行了这样一种学术追求和文化自信。
雍正六年(公元1728)曹雪芹一家被押送回京后,关于曹雪芹的生平史料微乎其微,红学家们历年孜孜以求的《废艺斋集稿》、风筝画样、书箱子、画册等,还不时地受到质疑,而北京大学历史系出身的对这些文献有自己的理解、认知和想法,他带领北京曹学会的同仁,锲而不舍地追寻文物、文献的历史背景,从中发掘内在的联系,雪泥鸿爪似地勾勒出曹雪芹的足迹和身影,这些都生动地再现于纪录片中。
《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所续之说,半个世纪以来,几乎被传播成了常识。但经过几代红学家的索根查源、据理力辩,终于走出阴霾,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红楼梦》是一个生命的肌体,流贯着勃勃的生气和新鲜的血液,她的结构形态美体现了“黄金分割率”,尤其后四十回进入悲剧的高潮。
“四大家族”的薛家一下跳入人们的视野,薛姨妈为女儿宝钗与宝玉完婚,紧锣密鼓地操办“掉包计”。为儿子薛蟠与夏金桂完婚,被儿媳妇夏金桂闹得全家不宁。薛蟠赌气出走,又惹出“太平命案”,薛家破财捞人,展现了封建政权层层的腐败。把“四大家族”放到社会的横断面上,展开了“一损俱损”悲剧落幕。像这样的大手笔,非曹雪芹不能写。
上个世纪红学最大的冤假错案就是阉割《红楼梦》后四十回,这既是一个学术上大是大非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被雾霾的非学术问题,以致阴晴难辨,瓦釜长鸣。
当代红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作家深入研究《红楼梦》,成果显著。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里当代作家出镜最多的是著名作家王蒙和白先勇。他们和学者研究《红楼梦》最大的不同是,自己有创作的经历和体验,能够从创作的角度谈《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问题,也许更切合当年曹雪芹的创作实践。从早期台湾作家高阳到白先勇、王蒙,他们都一致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续书说”。
白先勇先生认为,“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到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的小说艺术:神话架构、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方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脉,检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因此,他得出结论:“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
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标明使用的是《红楼梦》程乙本。这里传达的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呢?
《红楼梦》12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那么,脂评本系列最多只有80回,是残缺不全的版本,而120回本系列中只有程乙本是最佳的选择。世界上任何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或文学作品都具有整体性。只有整体性,才能产生美的效应。
《红楼梦》二百多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民族中产生无尽的魅力,靠的是《红楼梦》120回的完整的故事,假如失去黛玉之死、宝玉出家,那还会有那么荡气回肠的情感冲击力吗!难道一部作品砍掉三分之一,还是一个瑰宝般的艺术品吗?所以说艺术的整体性是好的故事的基础框架,是艺术生命的基本要素。“程乙本”《红楼梦》首先具有这个特征,是脂本所不具有的优势。
总之,总台六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全面、精准概括了百年新红学发展的潮流和成果,用艺术化的手段推进了《红楼梦》的普及,还原了曹雪芹真实、可信的形象,值得红学界和红迷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