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至今,会发现很多读书的朋友有一些基础上的分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荣国府几个主人的身份问题,算作不严谨的谣言。本文相当于辟谣贴。
以上几个观点,几年来不断有读书人与我交流看法,乃至不断纠缠,这里简单做一个解释。
“贾母是续弦”,可以肯定不对!此说法的论点推测是受到“新红学”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家事”的影响。也与贾赦、贾政是否是贾母亲生相关。
贾母曾说:“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王夫人在贾宝玉被打时说自己快五十岁的人,贾政也是五十岁上下,贾赦起码五十多岁。
有读书人推测贾赦年近六十,与贾母的年纪对不上,又是嫡长子继承爵位。结论就是贾赦非贾母亲生,贾母是续弦!
根据年纪推测贾母出身漏洞很大。贾母嫁进贾家五十四年,贾赦最大可以到五十三岁。已经符合他在《红楼梦》里的设定,根本不能断定贾母是续弦。
贾母出身保龄侯府,是尚书令史公的嫡女,京城名媛。丞相的嫡女怎么可能给人续弦。即便那人是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也不可能。
(第二回)冷子兴说:“……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冷子兴说得非常清楚。贾代善娶贾母,“娶”字突出原配夫人。“生了两个儿子”是指贾赦、贾政都是贾母亲生的。
曹雪芹用字极为严谨。“生”一定指亲生。“养”就不一定。比如他说其他人都用“生”,唯独贾敬用了“养”字。
(第二回)冷子兴道:“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
宁国公、荣国公和贾代善都用“生”字,只有贾代化是“养”。暗示贾敷死后,贾敬是贾代化的“养子”。
曹雪芹用字极其谨慎,以至于还用焦大做了补充:“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
从冷子兴的讲述我们就知道贾母绝不是续弦,贾赦、贾政也不是庶子和过继。
说贾赦、贾政是过继的论点,基本也是混淆了新红学关于《红楼梦》是曹家故事的说法。用了曹頫非亲生,而是过继的事实,以求套在贾赦、贾政身上。既有说贾赦非亲生,又有说贾政是贾母过继养子。
造成贾母母子三人身份分歧的原因,是荣国府第三代继承的问题让人费解。
贾赦是嫡长子继承爵位,竟然是次子贾政当家,不符合爵位继承的规矩。
贾赦、贾政违反常理的继承,让读书人产生各种理解。其实,曹雪芹对贾赦、贾政的继承问题,早都有交代。
贾赦字恩侯,是赦免宽宥后得了爵位。意思是贾赦犯错失去了继承权,皇帝宽宥让他得以继承爵位,却拿走了爵产交给贾政继承。
贾政字存周,意思是他以次子的身份成为荣国府当家人,继承敕造荣国府,像周武王取代兄长伯邑考一样,遵循周礼合理合法。
荣国府两房分治的原因,是贾赦不堪大任,贾政足以当家的权宜之计。二人都是贾母所生的嫡子。
《红楼梦》阅读,要依据原文做解读,尽量不要加戏,也不要用“红学”的研究去套用原文,甚至推翻原文另立新章就本末倒置了。
曹雪芹说贾赦、贾政是贾母“生”的,就是亲生的。贾敬是贾代化“养”的,就可能是养子!
关于贾敏是续弦也有很多支持者。他们的依据也很简单。林如海四十多岁时,林黛玉才七岁,贾敏是续弦比林如海小十多岁,生林黛玉更合适。
贾敏续弦说明显一厢情愿。林如海子嗣不盛,与贾敏结婚十多年没孩子是可能的。就像甄士隐和妻子封氏一样。贾敏嫁给林如海本来就是“下嫁”,又怎么可能做续弦!这里不多展开了。
有意思的是王熙凤和贾琏都是庶女、庶子的说法,依据就有点可笑。
贾琏是琏二爷,证明他一定有个哥哥,不是邢夫人所生就注定是庶出。王熙凤作为贾琏妻子也是庶出,才会被休后“哭向金陵事更哀”。王家抛弃王熙凤,暗示她的地位“不高”!
其实这两个说法都是一厢情愿的!
贾琏的琏二爷是因为贾赦、贾政兄弟共同继承了荣国公的世袭,未来贾琏袭爵、爵产则是贾珠死后,贾宝玉继承。
贾琏年纪没有堂兄贾珠大,他们又都具有合法继承权,使用了大排行。贾珠是长孙,贾琏是次孙,贾宝玉是三孙。
其实贾琏虽是次孙,却无损他嫡长孙的地位。
贾宝玉也是二爷,同样与贾珠排,却是贾政家里的小排行。
大排行、小排行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大家族很常见,不值得一提。并不是说贾琏上面还有一个亲哥哥。
而且,贾琏的琏二爷,也对应贾珍这珍大爷说的。贾珍是长房宁国府嫡长房,贾琏是二房荣国府嫡长房。在古人的伦理观念中,这很重要!
但是,贾赦是荣国公贾代善嫡长子,世袭一等爵,从身份上看邢夫人的家世根本不匹配,足以证明邢夫人就是续弦。曹雪芹通过宁国府尤氏,也证明邢夫人是续弦。
贾琏既然是嫡出,荣国府嫡长孙,未来世袭二等爵,不可能娶王家女儿还是庶出。王熙凤又最在意“嫡庶”,曾亲口说贾探春庶出可惜了。凤姐是嫡出无疑问!
综上,本文提到的六个关于贾家人身份的谣言,经常被有些朋友混淆和争论,本文算作辟谣,以后不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