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林黛玉踏进贾府的那天起,王夫人就对她有一种天生的敌意。
虽然,彼时的林黛玉只不过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虽然,彼时的林黛玉对王夫人毕恭毕敬,表现得尽善尽美。没有血缘关系,却不得不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除了夫妻之外,大都是不能和睦相处的。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妈,两个人就是这样一种没有血亲的关系。
所以,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就用一种异乎寻常的热情的方式,来算计林黛玉。
按照礼节,林黛玉来到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人,自然是外祖母贾母;见了贾母,就该去拜见两位舅舅。当林黛玉来到贾政的住处时,王夫人就给她挖了第一个坑——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着王夫人坐了。
古代的礼节非常严格,尤其是在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什么样的位置,坐家里的哪个人,都是有一定规矩的。谁若是不小心坐错了位置,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王夫人欺负林黛玉年纪小,硬是拉着她坐贾政的位置,若是林黛玉真的坐了,往后在贾府生活,势必会成为别人口中的一个笑柄。
这是王夫人第一次算计林黛玉,幸好黛玉被父母教育得很懂事,一眼就看出其中的问题,躲过了王夫人给自己挖的第一个坑。
林黛玉从小儿身体就不好,离不开药。这一点,也是在她进贾府的时候,就被众人看出来了。贾母听说林黛玉一直在吃药,立刻就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自从林黛玉到了贾府,就跟着贾母吃住,她的一饮一食也都由贾母亲自照顾。人家的外婆亲自照顾林黛玉,王夫人作为舅妈,就应该保持一下距离。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王夫人不关心林黛玉的吃喝,只关心林黛玉吃药的问题,并且三番五次要给林黛玉换药。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鲍太医的那些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薛宝钗笑道:“想必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既有了这个名儿,明日就叫人买些来。”
一个自己连名字都记不住的药,王夫人硬是要塞给林黛玉吃。而且,从这番对话中,我们不难推测出来,这并不是王夫人第一次干涉林黛玉吃药。她曾经就将林黛玉的大夫换成了鲍太医。
三番五次给林黛玉换药换大夫,虽然贾母再三阻拦,王夫人却绝不肯放弃。王夫人安得什么心,贾宝玉都看出来了。他是最不愿意让母亲给林黛玉换药的,因此,他说母亲“被金刚、菩萨指使糊涂了”。这件事,也是贾宝玉和母亲开始决裂的一个征兆,在以后王夫人越来越变本加厉地算计林黛玉的过程中,贾宝玉渐渐对母亲也寒了心。
王夫人牢牢把控贾府的人参,让林黛玉陷入被动局面。
作为贾府的总管家,王熙凤最初把控着贾府的人参管理权。所以,最初贾代儒到荣国府为贾瑞求人参的时候,王夫人把这件差事交给了王熙凤,让她给贾代儒凑二两人参。可是,很显然,后来贾府的人参管理权,被转移到了王夫人手里。
(雪雁)将人参交给紫鹃,紫鹃因问:“太太做什么呢?”雪雁道:“也歇中觉。所以等了这半日……”
王夫人每天都要歇中觉,这倒是正常的。可是,明知道黛玉房里的丫头,要来拿人参,王夫人却不肯提前安排好,硬是让雪雁等了好半天。这就是王夫人并不高明的算计。对于王夫人的这种算计,贾宝玉心里也很清楚,母亲根本不想给林妹妹及时供应这些补品。
所以,在薛宝钗建议林黛玉吃燕窝之后,林黛玉因此为难,贾宝玉也这样告诉紫鹃:“……既吃燕窝,又不可中断,若只管和宝姐姐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
没有人比贾宝玉更清楚,母亲对林黛玉的厌恶,和暗地里不择手段的算计。王夫人这种做法,很显然贾母并没有能阻拦得住,也难怪林黛玉会感慨自己在贾府中,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同时,王夫人的这种做法,也越发让贾宝玉寒心,母子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这也为将来贾宝玉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