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学写诗词中存在的病症
所谓病症
所谓病症,刚刚写诗词的人,作品稚嫩那是不用说的,所犯的错误基本是都是最低级原始的错误,所以很多“高人”就不愿意点评,这里面或许有爱惜羽毛的原因,怕言多必失了,
但是,深入研究,我们不能不说还有一个隐形的因素在:新人的作品毫无讲究毫无章法,完全不在“套路”中,所以,所谓乱拳打死拳教师,面对这些毫无章法的新人新作,有时候要评论,要如何下嘴确实也是一道难题。
基于这样的想法,本想写一个《新手十病》,琢磨琢磨新人经常会有的一些“常见病”,供同学好们讨论、批评、参考,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如果症状属实,各位高手或许可以依样画瓢,指导更多的新人,毕竟,他们都很想进步,也成为高手。但由于时间有限,所整理不过三四条,仅供大家临时参考,待日后完毕,再加详谈
一:堆砌
说道堆砌,这个字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凡习诗词者,难免要迈过的坎
我们来看一首反面教材
近夜独酌赏景
向晚红日落,近夜赏山前。
明月听风起,轻纱伴流烟。
倦鸟归林静,流萤舞蹁跹。
酒酣花千树,醉眼对花眠。
【病症】
堆,是新手的一大毛病,很多人在习作中往往会罗列很多意象,
像这个例子中,红日、晚山、明月、轻纱、流烟、倦鸟、流萤、醉眼等等,琳琅满目,还不算风、林、酒、花、树,简直就是一个百货公司大卖场。
意象多了,为什么不好呢?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你的诗里面有太多的意象之后,你就无法将你的笔墨好好地去集中体现其中的某一个重点,而一首诗里面没有了你要主要表达的东西,那就一定只能是一盘散沙了。
这类毛病集中体现在这样的“写景诗”中,因为你若是要写一个人,自然不会傻到从头写到脚,罗列很多器官,而写景,则容易让一个不懂得取材的人面对一派风光无从选起,无从割舍,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形成这样的病灶。
这种问题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一个表面上的基本原因自然是选材能力的不足,但是,实际上深层次还有一个原因,亦即恰恰是作者掌握的意象不够、对意象的了解不够、以及词汇量的不够。正因为不够,就会唯恐所写不足以表达,而潜意识中产生“多多益善”的想法。这是导致这种病症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我常常对诸子说,多读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的多了,自然词汇量就多了
很多人,写作诗词,写到一半,提笔词穷。
便是读书少而感慨良多,这是最为悲催的事情
所以,还是一句话,多读总是好的
【处方】
针对以上的病症,该如何治呢?列了一下三点,第一,有针对性地阅读前人的类似作品,揣摩前人的构思方法。不过这个问题大部分新手是虚不受补的,一时半刻估计揣摩不了。第二,有意识地在写景诗中有重点地抓住一点二点,避免罗列,然后多角度地去写这一点两点。第三,最后留个尾巴跳出写景本身,生发开去,或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年龄限制,很多人还处于上学状态,对于行万里路那是岁月长河的事了,以后慢慢积累,书,是要多读的,不仅针对学习诗词,作为学子,亦需多读书
二:直白
再看一首反面教材;
几许柔情捻就丝,天涯隔断泪成池。
真心何惧关山远,一缕酸楚赋苦词。
直白是阑尾,原本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甚至可以说还是一种风格。但是当它不计场合、毫无讲究地出现的时候,就成了一种疾病,阑尾即便有用,也只能割除。
直白”的表现,就是任何句子都没有一个委婉、曲折的表达手法,什么意思都是直统统地写出来的。我们来看上面的例子:四个句子全都是直通通地表达思想,连一个小弯都没转,任何人读了这样的所谓的“诗”之后,都不可能留下什么回味的余地,因为作者要说的所有的话、要表达的所有的感情都随着最后一个句号说完了。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但凡其中有一句能够修饰一下,这首“诗”就能出来一点诗的味道了。
【患处】
直白抒情、直白状物、直白摹景、直白议论等等情况在新手的作品中都有发生,但是其中以直白的抒情最为可憎。
【病因】
缺乏较好的古典文学修养,缺乏丰富的古典诗词的阅读量。直白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词汇量的不足,脑子里缺乏灵动的思维习惯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些作者也许也读过不少唐诗宋词,但是他们根本就是小和尚念经,读过的诗几乎没有留存在他们的脑子里,甚至连最基本的依样画葫芦都不会。
【处方】
多读读前人的作品,品味一下人家的表达是如何进行的,尤其是当自己要动手写之前,有针对性地读一读相关主题的唐诗宋词或其他名家作品,了解古人对该主题的写法,指导意义尤其大。
各种比喻丸(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拟丸(拟人、拟物等等)每日写诗时随时服用,注意用这些比喻比拟来取代你原来要表达的内容,当然,用得要精深到位,而不是用“泪成池”这种肤浅的比喻。
各种通感露、象征露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疗效好、见效快的特效药,大剂量的服用也不必担心有什么副作用,就当茶喝。
多喝无害
三;失韵
来看下下面这两个作品
廊桥明月(萧郎)
不羡深宫帝王家,廊桥自有明月挂。
玉人箫声绕梁在,便是世间好年华。
喝火令(萧郎)
鸟语闻三两,花香附骨岩。武夷山水九曲弯。朱子柳七犹在,独自莫凭栏。 玉女殇春梦,玉郎无力挽。别时容易见时难。梦也风飞,梦也月斑斓。梦也鹊桥天路,梦也舞蹁跹。
失韵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根本无韵,比如一个“哀”一个“昂”互相押,这是作者还不知什么叫韵的缘故。另一种是自以为懂了,但失了韵,比如平仄混押,比如异部混押,我们来看上面的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绝句,押的韵是“家、挂、华”,
廊桥明月(萧郎)
不羡深宫帝王家,廊桥自有明月挂。
玉人箫声绕梁在,便是世间好年华。
第二个是词,押的韵是“岩。弯。栏。挽。难。斓。跹”。
只要略懂一点诗词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里的“挂”、“挽”都是失韵了,属于初学者最最低级的错误。
喝火令(萧郎)
鸟语闻三两,花香附骨岩。武夷山水九曲弯。朱子柳七犹在,独自莫凭栏。 玉女殇春梦,玉郎无力挽。别时容易见时难。梦也风飞,梦也月斑斓。梦也鹊桥天路,梦也舞蹁跹。
鸟语闻三两
花香附骨岩【岩:八寒】 押韵
武夷山水九曲弯【弯:八寒】 押韵
朱子柳七犹在
独自莫凭栏【栏:八寒】 押韵
玉女殇春梦
玉郎无力挽【挽:八寒】 押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难:八寒(平),八寒(仄)】 押韵
梦也风飞
梦也月斑斓【斓:八寒】 押韵
梦也鹊桥天路
梦也舞蹁跹【跹:八寒】 押韵
平仄存在4个问题。
第34字 玉 应平
第36字 无 应仄
第38字 挽 应平
第39字 别 应仄
按中华新韵的钦定词谱
鸟语闻三两
花香附骨岩【岩:第十四部】 不押韵
武夷山水九曲弯【弯:第七部】 押韵
朱子柳七犹在
独自莫凭栏【栏:第七部】 押韵
玉女殇春梦
玉郎无力挽【挽:第七部】 押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难:第七部(平),第七部(仄)】 押韵
梦也风飞
梦也月斑斓【斓:第七部】 押韵
梦也鹊桥天路
梦也舞蹁跹【跹:第七部】 押韵
按词林正韵的钦定词谱
押韵存在1个问题。平仄存在6个问题。
第16字 曲 应平
第21字 七 应平
第24字 独 应平
第34字 玉 应平
第36字 无 应仄
第38字 挽 应平
【病因】
缺乏最基本的韵学知识,不懂什么叫“平水韵”、“词林正韵”甚至哪怕是“中华新韵”,缺乏基本的古典文学修养,缺乏丰富的古典诗词的阅读量,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些作者也许也读过一些唐诗宋词,但是他们根本就是小和尚念经,读过的诗几乎没有留存在他们的脑子里,甚至连最基本的依样画葫芦都不会。再一个,他们即便是读了诗词,实际上也根本没有消化,也就是说,其实没有读懂。
【处方】
1、继续阅读唐诗宋词,大声朗读,品味韵味,朗读的时候特别留意韵脚所形成的韵味;
2、有必要用一定的时间去熟悉一下“平水韵”,这是诗词用韵重基础的基础,不需要背诵,那是傻子干的事,学习要得法;
3、使用手机诗词辅助工具,等于随时随地在写作的时候翻阅韵书了,可达事半功倍的疗效。
四,炼字
今天跟一位诗友谈诗,其中讲到了炼字,这自然就免不了提一个熟烂熟烂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免不了再提一个概念“活用”。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所谓的“活用”,其实也是一个伪概念,用“活用”这个概念来指导人,教人“炼字”,十有八九是在误导人家,剩下的十之一二则是没有遵循。
为什么说“活用”是个伪概念呢?我们先来看定义:顾名思义,所谓“活用”就是灵活地用一下,相对的一个概念应该是“常用”,常用,就是经常可以这么用。
明白了什么叫活用,那么,你还会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活用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活用?如果当你可以将这个所谓的形容词当做动词一样用在所有的地方的时候,它,还是活用么?分明已经成了“常用”了。这是不可取的
正因为如此,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国字,本来就是很写意的,本来就没有很确定的所谓词性,如果非要说他有西洋文法中的那个词性,那也是非独立的,非词本位的,而是句本位的,
亦即,必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才能大概确定——之所以说是“大概”,因为有时候即使是一个句子中,也可能会有两可的解释。
所以,当我们老是用“活用”看待语词,理解语意的时候,你最原本的出发点都已经歪了,整个理解又怎么可能不出错呢?如此出发炼出来的字,也就天晓得了。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我就是这么认知“活用”的,但我确实也炼过几个好字。那么我要说,第一,你这个“好”究竟是否真好?第二,你一定知道瞎猫碰上死老鼠这句话。
就是说你炼字成功,不是因为“活用”理论的原因,而是你本身已经有了这样的修为。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于活用这个词,需要理性的。
另外还有一个综合症
抄袭前人成句,这也是新手常犯的毛病,原因很简单,1、自己肚里没有货,语言贫乏;2、思路狭窄,想不出新的东西来。像上面的《喝火令》,居然就抄了“独自莫凭栏”、“别时容易见时难”二个成句,而且重要的是这两个句子都是莫名其妙的插入,标准的凑句而已。这个,当然不能跟引用成句相提并论。
这三个病症大家有发现导致其病滋生的相当大的原因没?
读的书太少!
今天主要讲了,堆砌,直白,失韵,和炼字。
希望对诸学子在学习诗词的路上有所用处。
分享完毕。祝大家继续开心愉快!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更多诗词资料,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诗词轩
微信公众号:诗词轩
ID:shicixuan
编辑:晓轩
策划:云图
校对:冷月
总监:碧岩雨音
欢迎诗友赐稿
邮箱: Shicixuan2016@163.com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