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琵琶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琵琶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2021-05-16 18:15:50


  摘要:琵琶是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乐器,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随着民族乐器繁荣发展的大潮,琵琶音乐得到了推广。琵琶教学在传承的基础上理应追随时代的脚步进行改革与创新。


  琵琶是一件古老的乐器,琵琶艺术就像一朵艳丽的花朵,从成长到绽放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从它传入我国那天起,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随着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人展示出它神秘的情韵和无穷的魅力。这一古老的乐器步入了新的辉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令世人瞩目。作为一个琵琶音乐的喜爱者和教育者,经过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慢慢发现,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与世界上先进的艺术教学存在着差距,不足以更好的传承琵琶艺术。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认为,首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模仿,是在器乐学习的初始阶段都必有的过程。在琵琶学习的初期,我们都是在进行模仿,模仿老师的手型,模仿老师弹琴的感觉。可是这样单纯模仿的过程不能持续的时间太长。当我们领悟到了师长演奏的精髓之后,就应该融入自身的感觉,注入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同样,也没有弹奏完全相似的乐曲,比如,在演奏《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表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山水画卷,我们可以通过力度、速度、音量、音色的变化,结合长轮、半轮、滚奏、琶音、泛音等多种技巧,把乐曲丰富的内涵和韵味发挥的淋漓尽致。可是学生在演奏这样的乐曲时,过分的依赖音像资料,不加思索地“照葫芦画瓢”,没有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一味的模仿,使得多人演奏同一乐曲都是一样的味道,缺乏独立的创新精神。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我们培养的不是机械的音乐传递者,而是应该具有创造能力的,能够充实完善音乐作品的参与者。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借鉴先进的演奏手法,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基本的模仿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师长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不断从浩瀚的琵琶音乐海洋中吸取营养,不断提高对乐曲演奏的诠释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演奏者不再消极的承受,而是对作品加入自身的领悟,使演奏成为心灵深处的呼唤和歌唱,使作品闪烁出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魅力和悦人的美感。


  二、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音乐是要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美妙的音乐给人创造广阔的遐想空间,使听众在音乐中达到共鸣,得到享受。琵琶艺术只有扎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才能显示出其蕴含的丰富神韵。只有专业技术而缺乏文化修养是无法成为合格的演奏者和民族音乐传承者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有的学生的演奏技能十分娴熟,但问及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风情、音乐渊源,却知之甚少。笔者有一名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十年的琵琶。


  在演奏《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时候,技术十分纯属,快速部分有速度,有力度,而且颗粒性非常好,可是问及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及《琵琶行》的作者和描写内容就知之甚少。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了这位学生对于这首乐曲的表现。使得在慢板得处理上显得十分粗糙而且力不从心。不能十分准确的表现出琵琶女心中的哀怨和天涯沦落人的悲哀。音乐表达的完美性和完整性是演奏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运用和体现,要演绎一部好作品,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差距是不必言说的。没有思想和再创作的演奏,音乐只是将普通音符串起来的声响,其感人成份也可想而知。只有把强烈的感情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中,才能营造感人的氛围,塑造鲜活的形象。所以说,我们的琵琶教学一定要从重技能轻文化的桎捁中超脱出来,秉承着现代与传统并重、技法与情感并重、练习与韵味并重的思想。在每一堂课中都对作品作者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地理环境、风格特征以及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收集整理,之后进行课堂讨论的形式。寓文化内涵,美学知识、音乐理论于技能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时,得到相应的文化熏陶,在接受演奏技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只有在学生身上注入历史文化血脉,才能使每一阶段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和实际运用价值得到提高,用音乐的情怀,启发学生们内心对艺术的追求,通过文化情境的渗透,配合娴熟的演奏技能,诠释丰富的音乐内容,成为承载琵琶音乐独特的生命体。


  三、注重引导型的教育


  琵琶造型简单,只有四弦、六相、二十四品。却能表现壮丽的山水景色和人间的悲欢离合。如此简单的构造,但当它融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并借助于肢体语言及炉火纯青的演奏技法,就能为我们提供一幅幅美妙的音乐画面,一缕缕扣人心弦的音律,一曲曲动人心魄的赞歌。而按部就班机械式的一招一式操作,只会把美妙的音乐,弹奏成枯噪乏味的音符。没有情感和思想的音乐是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琵琶演奏时,要杜绝机械式的操作训练,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大胆创造。要积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意识。古人云:“授人以鱼只解一餐之饥,教人以渔才能终身有富。”要明白,一个优秀的琵琶教师,不是向学生传授对琵琶的演奏方法和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音乐的奥秘,去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们要自觉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程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音乐理论、文学修养、美学知识、审美情趣等方面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给人一滴水,自己拥有一桶水的思想。这样,在为学生讲解曲目时,才能做到形象比喻和透彻说理,成为真正的琵琶音乐的传承者。


  为了使传统音乐更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我国的民族音乐家也做出了新的尝试。“新民乐”中流行音乐元素和传统音乐元素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关于琵琶音乐的创新,必须要植根于琵琶传统音乐,同时又要面对世界,为中华音乐吸引更多的听众,吸引更多的未来听众和潜在听众;音乐创作一定要突出创新二字,既适合听众的口味,又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取之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反映时代的脚步。


作者简介

韩静 女,北京人,本科,音乐教育方向,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

刘欢 女 ,河北定州人,本科,音乐学方向,衡水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中国琵琶网

客服微信号:pipa2100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公众微信号:pipa88


本网转载出于传播琵琶文化和分享学习之目的!如有投稿请联系微信号:pipa2100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