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小蓝字 乐器-中外乐器 即可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董雪华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余杭中泰乡铜岭桥人,也是铜岭桥最早一批开办竹笛作坊的人之一。经过多年打拼,他制作的竹笛享誉海内外。几年前,铜岭桥被授予“中国竹笛之乡”称号。为了整合资源,规范生产,便于管理,铜岭桥几年前成立起竹笛制作合作社,董雪华当选为铜音竹笛合作社的理事长。
合作社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后来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消失。而今,竹笛之乡重新兴起了合作社。成立竹笛合作社以后,竹笛制作人的心境、感受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样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不久前采访了铜音竹笛合作社理事长董雪华。
记:铜岭桥目前有多少家制作笛子的作坊?
董:没有具体统计过,大概有一百多家,比较有影响的有六七家。
记:与十年前相比,铜岭桥的竹笛制作技术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董:那是肯定的。最早我们做笛子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如黄卫东、丁小明、董生华等人。当初我们跟周林生老师学习制作笛子,并没有系统的学。如今制作笛子的,有很多是本科毕业的。我带的徒弟中,就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铜岭桥,也有西安音乐学院及其他音乐院校毕业的人在那里创业。他们既能演奏,也会制作,所以他们对乐器甄别的眼光和别人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
烘竹撬直
记:是不是很多作坊厂家都聘请专业人士担当技术顾问?这些技术顾问是否名副其实地起到了作用?
董:确实有不少厂家、作坊请了专业人士担任技术顾问,也有的技术顾问只顾不问。有的厂家跟演奏家合作,既是技术顾问,也是合作伙伴。这样的顾问会向制作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告诉他们哪里存在技术问题,哪里还需要提高,制作师也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制作水平。其实一些有名的搞演奏的,对制作这块也不太懂,但长期把笛子卖给他,他也会向制作师提出要求,要求提多了,制作师会知道自己的乐器哪里存在不足,也会不断修改,逐渐提高制作技艺。厂家要跟顾问真正地结合起来,我出产品,他在使用,有这样一个过程,两下一配合,之间有互动,才能促进竹笛质量的提高。
去皮磨光
记:铜岭桥目前有几个竹笛合作社?
董:现在有两家竹笛合作社,一个叫“铜音竹笛专业合作社”,另一个叫“笛乡竹笛专业合作社”。
我们属于铜音竹笛合作社,成员有60多家,全部是以竹笛专业生产厂家为主;另一家竹笛专业合作社除了有专业制作师外,也有竹农和配件的加工户参加。2013年,在铜岭桥我们还成立了铜音竹笛艺术研究院,主管单位是杭州文广新局,就是为方便与政府交流而搭建的一个平台。
我们那里现在是一个集群,制作笛子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应有尽有。不用出铜岭桥,就可以完成竹笛的加工。一根柱子砍下来,不会制作笛子的,都可以找人加工,打磨、缠线、加工铜套、安装牛角。一个是配件加工,一个是制作加工。我觉得要做好笛子,制作加工千万不要依靠外加工,从头到脚,都在自己厂里面生产,这样能够保证质量。
记:成立竹笛合作社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董:最初成立合作社的意义我也不是太懂。当时成立合作社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乡政府和二轻工业联合会打算为中泰乡申请“中国竹笛之乡”称号。申请竹笛之乡需要有股份制的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实体要求是合作社性质的或是协会性质的,辅助乡政府审批。于是2011年7月份,我们的两个竹笛合作社就成立了。我们成立的那天也是中泰乡“中国竹笛之乡”挂牌的日子。
合作社成立,我们的外包装得到了统一,产品出去了,有了一个统一的形象。参加乐器展览会,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展板装饰,形成一个统一的团队。若参加上海展览、北京展览,参展的30几家,合作社几个人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一下就可以了。合作社是一个股份制的经济实体,但是它又享受了农村政策如税收、政府的一些补助等方面的优惠。为什么笛子厂家成立合作社呢?笛子的原材料是竹子,竹子属于农产品,这样就可以挂靠上去。这样在税收、政府补贴上会有一定优惠。
成立合作社之后,我们会不定期对合作社的成员进行技术、演奏、制作方面的培训,如请周林生老师给会员进行制作方面的技术培训;请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罗刚进行演奏培训。接受培训之后,会员对竹笛的音准音色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辨别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合作社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合作社整体的制作水平。我们还有技术指导小组,周林生、黄卫东、董生华等都是技术指导人员。合作社的成员如果有技术问题,都来向我们咨询,我们的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团结的。这么多年,我们的成员参加国内的乐器展,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
记:竹笛制作目前是否已经接近饱和,供大于求了呢?
董:其实竹笛的市场越来越大,生产竹笛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家里储藏堆起来的现象还是很少的,我们不会盲目的生产制作。市场好了,我们多做;市场不好,就少做一些,比较灵活自由。整个行业还是不错的,制作笛子没有风险,大家过日子很悠闲。
记:你们现在是否做到了标准化生产?
董:现在我们做到了半机械化生产,有很多靠手工的地方,机器无法替代。打眼、装配铜套、装配牛角、刻字等,这些都是用机器,有些低档笛子缠线也用的是机器。应该说,笛子制作有一半还是用人工。
与张唯良合影
记:如何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前提下,使竹笛产业可持续发展?
董:还是市场决定。市场好了,销量就上去了;市场不好,销量就下去了。
还有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制作高档竹笛的原材料越来越少,也不能说少,是高档竹笛整体需求量越来越大了。原来,只有苏州、上海几个制笛师傅制作一些高档笛子,两个厂子加起来差不多也就几百根高档竹笛。现在的需求量一个月差不多上万根。需求量大,高档的原材料就紧缺一些。过去大家没钱,花个几十块钱买根笛子就心疼得不得了,现在有钱人多了,花几百块上千块买根笛子小意思。所以高档竹笛的需求量大了很多,而高档竹材不可能几十倍的增长。我记得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当年跟我们搞联营的时候,也就是十几个人在做笛子,现在我们铜岭桥一年生产四百万支笛子,我们厂中高档竹笛年生产三四万根。有些看似小厂,量比我们大得多,都是普及品,十几块二十几块钱的,一个月就能做一两万根。
记:一些专业演奏家在乐器展览会上,发现很多参展竹笛厂家的产品在音准方面存在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董:很多厂家存在竹笛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厂家明明知道音不准,舍不得扔掉,鱼目混珠,能卖出去就卖出去。还有的厂家没有鉴别能力,不懂得演奏调音,好坏都混在一起,顾客自己选。很多人没有品牌意识,只看到眼前利益。我们的品牌有一定影响,为了我们的声誉,砸牌子的事情我们不干,质量不好的竹笛绝不销售给客人。这里有一个责任心在里面。
选料
记:竹笛制作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董:还是质量问题,竹笛质量参差不齐,我们成立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够整体提高竹笛制作的质量。我们只是帮助他们提高,至于他们到底有没有这个心要提高,我们不能强求,比如他们不学吹笛子,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学吹笛子。
划线
记:举办竹笛制作比赛,是不是会对提高制作水平有促进作用?
董:我们曾象征性地搞过两次比赛,大家有点像玩。怎么比呢?做好了拿出来比还是现场制作比赛?如果搞比赛,只有现场从头到脚做好了拿出来比。
我觉得提高民族乐器制作质量,不光是针对笛子,更应该是面向整个民族乐器制作领域,应该在音乐学院里面设立专科、本科的制作课程。过去民族乐器制作一直沿袭口传心授的方法,如果在音乐院校设立专门的乐器制作课程,从音乐理论、材料学、声学、力学等方面培养制作人才。主要问题是我们欠缺制作理论。各地的师傅,每个人各有一本经。通过多年的制作实践,制作出一套大家相对认同的理论,把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尺寸、规格体系建立起来。小提琴制作专业在中央音乐学院已经有了,民族乐器制作专业还没有。我曾经跟一些院校的专业老师提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这个认识,但真正在大学里实施还是有难度的。如果专业院校培养了民族乐器制作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找工作一点都不用愁。
打孔
记: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你们有什么举措?
董:我们研制开发了大漆笛子,就是用传统的大漆涂刷在高档笛子上面。这种工艺已经失传了,前年,我们拿了国家的发明专利、实用专利、外观专利。大漆笛子费工夫,刷一遍磨一遍,最多刷十遍。大漆笛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它的特点是竹子不易开裂,笛子的音色会更明亮,音色震动会更好。日本的尺八里面,涂刷的就是红色的大漆。大漆笛可以做出很多种颜色,可以是古朴的色彩,也可以是鲜艳的色彩。只要是你喜欢,做什么样色彩的都可以。竹笛内堂的里面也要薄薄刷一层漆。大漆笛外观非常光滑,质感好,比钢琴的漆还要好。竹笛开裂是里面进去了水分,产生膨胀进而开裂。刷漆之后水分不易进去,就可以防止开裂。这几年,外观、音色大家都很认可。我们还在不断的研究,希望越来越好。
上底色
记者:铜岭桥是笛子界的一张名片。如何更好的运用这张名片?在这方面你有怎样的考虑?
董:中国竹笛百分之八十都在铜岭桥。今后铜岭桥以外做笛子的会越来越少,铜岭桥的竞争力很强,铜岭桥竹笛产业需要慢慢整合,统一规划。从低档到高档,铜岭桥的竹笛品种齐全,演奏家使用的笛子,基本上都是铜岭桥生产的。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形成共识,提高质量,让铜岭桥的竹笛产业可持续发展。
�
电脑刻字
记者:刚才你说铜岭桥以外制作竹笛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董:因为铜岭桥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后有优势,批发商、老师都认准了铜岭桥。
磨铜套
记:听说你家承包了很多竹林,有多大面积?承包竹林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董:我们家承包了四百多亩竹林,每年收获高质量的制笛竹材五六万根。
我们承包的竹林自己去管理,够年头的竹材我们才砍,不够年头的就留着。以前每家每户都会上山去管理自家的竹林,现在去上山的大多是老人,年轻人几乎不去照看。一片竹林几年疏于管理,就会越来越荒废,出材率会越来越少。我们合作社每年都要开年会,今年我还想在会上提提合作社成员承包竹林的事情,承包竹林是今后的一个趋势,不然的话好材料会越来越稀少。
扎线
记:今后你们的竹笛制作合作社还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董:201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合作社搞了一个制作师跟演奏家的交流论坛。与会代表吃住都在竹笛制作师家里,近距离接触,互相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这个活动是促进制作师提高技艺的活动,很有意义。今后,我们还会举办类似这样的活动,与演奏家和专业人士交流,不断提高竹笛制作水平,为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成品-竹笛
点击“原文阅读”
可进入我们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