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 听“箫”语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 听“箫”语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2023-05-25 17:04:50

点击标题下「沉木花香」可快速关注





本期参与编辑


沉木花香 古典人文公众号


文编/箫雪隼
图编/云梦泽
排版/清欢
校对/瑾


幽静典雅的箫声,与之相配的是清新高冷的玉人,是山间不可亵玩的幽兰,是园中笼月傲寒的红梅。古来箫声多幽怨,便有“楼上何人品玉箫?哀声幽怨满江皋”;玉箫声声,如诉如泣,便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苦,箫声吹断夷山雨”;箫声赋与豪情儿女,仗剑携酒,便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提到“箫”,总是不得不忆起“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中提到的一位佳人——唐代名妓“玉箫”。这里有一个典故,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这是一段简单凄美的爱情故事,秋瑾在《翠楼怨·题王泽寰亡姬吴氏遗像》中也引用了这一典故:“但恐玉箫难再,愁煞韦皋 。”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历史悠久,历来关于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籥”。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箫》:“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


箫,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魏晋时期,竖吹的单管箫已有六孔,仍称“笛”。故在此以前的竖笛和横笛常被后人相混淆,为了区别比两者,乐家常称排箫为“古箫”。现在我们常用的是单管箫,即洞箫。作为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自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都保存其许多吹奏的形象,唐宋时期的排箫还因应用场合或乐种的不同,衍生出“燕乐箫”、“鼓吹箫”、“教坊箫”、“龟兹箫”等。宋元以后开始逐渐把排箫、洞箫、横笛三者较明确地区分开来。


“一声箫管月苍苍”,《笑傲江湖》中金庸先生塑造了衡山派的刘正风与邪教长老曲洋合理创作了《笑傲江湖》,二人临死之前,最后琴箫合奏一次“笑傲江湖曲”,高山流水,琴箫合鸣,一曲悲歌在明月幽谷间久久萦回,弄弦抚箫间二人相视而笑。随着铮一声急响,琴箫声立止,毫不拖泥带水。《笑傲江湖》一曲,琴箫和奏,更无来者。我是觉得,金庸先生选择以琴箫合奏来入曲,必然是觉得只有这“琴”“箫”才能淋漓尽致的诠释出如何笑傲于江湖,最终来于尘土,归于尘土。

谈及类似的古典乐器,总是难免要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去品评一番。古人提及“箫”的诗词很多,更有关于“箫”的直接颂扬。


丁谓


庄籁知天理,虞韶见帝心。

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

翼展编筠密,中虚镂玉深。

吴门休鼓腹,仙侣好追寻。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用箫演奏的名曲有很多,譬如独奏曲目《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碧涧流泉》是用箫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