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壹号收藏 ID:www1shoucangcom
中国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国度,自古以来,先民们便对那傲骨挺拔、不畏霜寒的竹子有着不可言语的特殊偏好,所谓“茂林修竹”、“汗青留名”之说,都与竹子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人不仅爱竹,更喜欢以竹为材料雕琢精美绝伦的工艺作品,使竹刻艺术成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对于竹子及竹刻艺术有着如此痴迷的钟爱。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我国的竹刻历史相当悠久:“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知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
▲战国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又据《礼记·藻》: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说明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然而,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极难找到商周时期的竹制品。
目前所见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
▲西汉 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
南北朝时期,竹刻制品由于其制作精细,已成为皇帝赏给臣民的一种赐物。《南齐书·明僧绍传》就有六朝时期齐高帝御赐明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的记载。北周时庾信《奉报赵王惠酒》诗有“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可知当时雕竹器物的使用情况。
▲清 竹刻诗文如意(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到了唐代,竹刻艺术有了较大发展,“留青”技法盛行。今天在日本的奈良正仓院所藏我国唐代竹刻“人物花鸟尺八”(尺八,唐时的一种乐器,又称“箫管”或“竖管”),从头到尾刻满图案花纹。
▲唐 人物花鸟尺八(日本正仓院藏)
几名仕女,或在树下扑蝶,或在园中采擷花草,或在石上弹琴,其翩翩之姿,呼之欲出,笑容可掬的神情,跃然竹上。它从构思到制作,都说明竹刻技术在唐代已经成熟。
宋代,竹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宋詹成造鸟笼:
“四面皆花板,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
精巧冠绝于世。
▲清 竹雕红梅报喜杯(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竹刻成为专门的艺术,是自明代中期开始的。
明嘉靖年间,在嘉定、金陵等地出现了竹刻艺术的流派,当时的嘉定竹刻名家是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擅长竹根雕和竹节雕。
入清以后,竹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竹刻名家辈出,各创一格。如清初竹刻名家吴之璠、嘉定名家封锡禄等,所制作品妙造自然,精巧绝伦。
▲清中期 吴之璠款竹雕山水人物纹小笔筒
清政府为了满足皇室贵族的特殊需要,沿袭明代设置专门机构的作法,督促生产、兼收税赋。当时工部所属有造办所,掌典银工、绣工等5种官办工场,于南京、苏州、杭州设织造局,于景德镇设御窑厂。
康熙时期招致天下名工巧匠,制造百物。更于北京的皇宫大内设“造办处”,下设27种作坊,专门为帝王之家生产生活消费品和各类雅玩,故这一时期的工艺美作品如陶瓷、玉器、家具、漆器等无不精工细做、巧夺天工。
竹刻方面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法,称为“文竹”。
“文竹”又称“贴黄”或“翻簧”,其工艺程序是将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于上面刻饰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
▲清 竹簧山水诗文花瓶(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竹簧打磨后,呈色如年代久远的象牙,再同乌木、紫檀等深色木料结合使用,更突出了明暗对比分明、花纹显著的特点。
其中有一种透雕作法,即在粘贴好的竹簧上,将花纹部分镂空,呈现较深的木质底色,具有剪纸及雕漆般的效果,可以说把文竹的做法发展到了极致。
▲清 竹簧福寿纹银锭形盖盒(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清代文人纪晓岚有《咏竹黄箧诗并序》云:
瘦骨碧檀栾,颇识此君面。
谁信空洞中,自藏心一片。
凭君熨贴平,展出分明看。
本自汗青材,栽为几上器。
对文竹器的制作做了一番形象的描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位清代文人对文竹器物的喜爱。
文竹器物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种竹刻装饰手法起源于清初期,成熟于清中期。
▲清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从现在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文竹器物的制作以福建上杭为较早,《上杭县志·实业志》记载:
三吴制竹器悉汗青,取滑腻而已。杭独衷其共同而矫合之。柔之以药,和之以胶,制为文具玩具诸小品。质似象牙而素过之,素似黄杨而坚泽又过之。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采备方物入贡。是乾隆时尚精此技,今已不可得矣。
说明至迟在乾隆初年,文竹器物就已在江南一带出现。清人谢堃《金玉琐碎》卷下又载:
孰不知竹性最脆,独嘉善所产,大可翻转其里,雕镂人物,制笔筒、笔瓶诸器,谓之“翻篁”。
这里所谓的“翻篁”就是“文竹”,从谢氏笔端所及,可以看出其对嘉善一带所产的文竹器物倍加推崇。
▲清 竹簧伯牙鼓琴笔筒(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清 竹簧伯牙鼓琴笔筒(局部)
至于清宫内何时流行这种做法,今已很难查考,以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造办处活计档》来看,文竹器物在清宫内的大量出现应是在乾隆早期。如乾隆二十四年内务府造办处行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二十四年)闰六月十六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文竹小瓶一对(带鸡翅木座)、文竹昭带一件……
这是目前文竹器物在宫内出现的较早记载,据此可以推断,文竹器物当在乾隆年间以后大量进入宫中。
▲清 竹簧福庆有余签筒(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造办处是清代皇宫的御用作坊,隶属于清宫内务府,它是专门负责制造和修缮御用物品的职能机构,因为直接贴的生活,故在清宫内务府下属的各个机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造办处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手工艺匠人,乾隆南巡以后有可能从南方引进了制作文竹器物的能工巧匠,专门为皇宫制作文竹器物。
▲竹簧松涧话友如意(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在乾隆年间的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内,可以发现大量的有关“文竹”器物的记载:
乾隆二十八年(皮裁作)十一月初六日,郎中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文竹花瓶一对(随铜胆),传旨着配绫绢花,钦此。
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初六日,接得热河寄来信帖内开,六月二十五日杭州织造寅著差家人许士濂送到文竹包楠木壳面套匣一分,随楠木外套匣二件持进,交太监如意呈览。
乾隆四十五年(记事录)九月二十九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金江来说太监鄂鲁里交文竹斋戒牌二件。
乾隆四十五年(记事录)十月二十六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将嵌玉花文竹长方盒一对,文竹镶桃丝竹八方盒一件……,以上俱安在养心殿里览。
乾隆四十七年(记事录)四月二十五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金江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交文竹嵌珐琅片如意一柄、文竹如意一柄。
乾隆四十七年(记事录)十月初六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等来说,太监鄂鲁里交御笔藏经纸字二张,画十二张,传旨在苏州送到文竹插屏幕托贴,钦此。于十月初十日将文竹小插屏二件贴得藏经纸字画呈览。
乾隆四十七年(油木做)十一月十一日,员外郎五德、催长大达色等来说太监鄂音里交文竹包镶大案一张(系慈宁宫),文竹香几二件(俱圆明园)。
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灯裁作)员外郎五德、催长金江来说太监交文竹如意式盒一件(内盛白玉双桃暖手一件)、文竹方胜式盒一件(内盛汉白玉双桃式暖手一件),传旨将玉器配白绫垫,钦此。
▲清 竹雕银内胆瑞兽杯(南京正大2018春拍拍品)
清宫收藏的文竹器物,除了清宫御用作坊—造办处制作外,还有南方各地的督抚进贡的各类文竹(贴黄)器物。如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宫中进单就记载,江宁织造寅著进:
文竹天香几成对,文竹细绣大挂屏成对,文竹细绣小挂屏成对,紫檀镶文竹文具成对,紫檀镶文竹桌阁成对,紫檀镶文竹挂阁成对。
由此可知,清宫所使用的文竹器物大体来源为:
一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
二是外地督抚贡进。
▲清宫旧藏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作为一种既可品玩赏鉴、又与平日生活紧密相关的日常应用器物,文竹已进入帝王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由于文竹器物生产、制作的年代相对较晚,其大量盛行当在乾隆以后,故及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完好。
故宫博物院仍珍藏一批清宫遗留的文竹家具,它们无一不是精工细作,至今风采依旧,灵秀可人物:
文竹提梁小柜
▲高30.4厘米,宽26.9厘米,深13.3厘米
小柜做成形似“一封书”式的方角柜形式,柜顶做成近似的盝顶样式,饰以一匝莲瓣纹,柜顶上端安有铜提梁。柜门为硬挤式对开两门,门框边沿及中心则粘贴深色竹“扯不断”及缠枝莲纹饰。
透过打开的柜门,可见柜樘内设有精巧的抽屉层,抽屉面上亦贴以深色竹簧镂刻而成的缠枝莲纹饰。柜门上的吊牌、合页和面叶等铜饰件錾花鎏金显得富丽堂皇。小柜通体采用文竹包镶法,在浅色的竹簧地子上粘贴深色竹簧镂刻的花叶纹饰,再配以流金溢彩的金属饰件,更增其雅洁之气,颇见巧思。
杉木胎文竹画案
▲高86.5厘米,长194.2厘米,宽82厘米
以杉木为胎,通体包镶文竹,案面下为回纹透空攒牙子,四条腿上端与案面连接,支撑着牙条的下部。前后两腿间安有罗锅枨,足端做成云头纹足。
文竹包镶小凳
▲高46厘米,面径34.5厘米
通体文竹包镶,凳面为方形抹角,凳面下有束腰,束腰上有细长的矩形开光,束腰下装有托腮,透空曲尺牙子,四条腿子做成鼓腿彭牙式,每条腿子上均开有长方形透孔,足端下承长方委角托泥。此小凳由于通体采用文竹包镶技法,其造型灵秀可人,颜色清新淡雅。
文竹小炕几
▲横54.5厘米,纵24厘米高29厘米
炕几呈长方形,以松木为骨架,棱角处镶嵌紫檀木细丝,中间贴饰极精细的竹簧,色泽淡雅。几面正中镶瘿木心,侧沿两雕成回纹,腿子为直足方材,缩进几面以内,其上端饰以透雕拐子牙头,前后两腿间各施横枨两根。
文竹包镶小炕几
▲长69.5厘米,宽32厘米,高28.5厘米
通体包镶文竹,其法是将竹材内壁之黄色表层剥取下来,经过加工后,胶合在木胎上。小几几面平直,面中嵌影木心,几面边沿饰有回纹,面下为直牙条,牙头锼成卷云纹,四条腿为直腿圆材,四腿与几面近接处做成立瓶形式,腿足上端饰有一圈蕉叶纹,足端浅浮雕一圈卷云纹,两侧足端安有双枨。
文竹包镶花卉图插屏
▲清中期,通高71厘米,宽41.5厘米,厚23厘米
这件文竹插屏的屏心正面为绿绣地,上绣花鸟图案,画面上嶙峋的山石上,花团锦簇,碧桃鲜艳,菊花盛开,一只绶带鸟攀援于枝头,引喙欢鸣,神态活泼,整个画面图案寓意着“春秋长寿”。
屏心背面则以蓝绢为地,以薄树皮贴出寿石、天竹、腊梅等组成的图案,谐音“天祝眉寿”。插屏底座、绦环板和披水牙凸起贴文竹螭纹。此插屏采用树皮贴饰及文竹包镶等技法,构图生动,图案色彩鲜艳明快,颇有清新淡雅之感。
结语
文竹技法属于竹刻工艺中的新起之秀,制作难度较大,耗工巨甚。由于文竹所用的竹之“内簧”大料难得,故在使用上也是惜料如金。文竹成器多为一些小件文玩,可以说“文竹无大器”,用于家具装饰上更是少之又少。
以上介绍的几件文竹家具,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均“不计成本,工精料细”,充分体现了家具“标新立异,物尽精奢”的特点,在故宫现存的文竹器物中可以说是精巧之作,弥足珍贵。
来源:晒宝会
既白编辑整理
若您喜爱喝茶,热爱传统文化,
请关注【印心堂茶文化】,
这里将时刻为您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快长按上方二维码点击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