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手书《乡愁》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89岁(1928—2017),其代表作《乡愁》、《白玉苦瓜》等影响广泛。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那首《乡愁》。但余光中并不仅仅是《乡愁》里的余光中,他作诗千余首,也不仅仅都在诉说乡愁。他的诗歌里有引经据典的部分,也有环保的部分。
人物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
1992年,余光中应邀来到北京,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他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余老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这些年来他到了山东、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时候都没去过的地方”,写了许多关于返乡的诗。他说,大陆变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顺了;故乡的菜、方言还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环境已经改变。
资料图:台湾著名文学家余光中。冒韪 摄
今天
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与常人相比,诗人的情感格外细腻,诗人的态度格外鲜明。因此,当我们有机会走进他们诗句背后的生活,忍不住惊叹,他们生来具有一种能力,可以将人生百味推向极致。
当爱情的烟花绽放,林徽因在信笺中栽下人间四月的花种;当别离的笙箫吹响,徐志摩怀揣着未完成的梦想跌落;当现实无情地查封了理想的炉台,食指铿锵呐喊着相信未来的口号;当春暖花开的梦碎,海子循着冰冷的铁轨走向了爱恨的尽头……
这些诗人都是不会伪装的孩子,他们用柔软的心,纯粹的爱,极致的情怀,锻造出最动人的诗句。
他们的人生,是诗句的源头;他们的诗句,又是人生的注脚。
本书梳理中国现代诗发展脉络,全景展现了24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诗歌中,重温诗人的爱与痛,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体会他们奋发向上、阔达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