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嘉德四季第47期 嘉器至臻 • 赏瓷读事

嘉德四季第47期 嘉器至臻 • 赏瓷读事

2020-09-08 03:31:55

嘉德四季第47期拍卖会


【 预       展 】: 9月21-23日  

【 拍       卖 】: 9月24-26日   

【 展拍地点 】: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 门       类 】: 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家具、

                           古籍善本


明清瓷器的装饰中,常有以人物故事为题材者,有些题材耳熟能详,有些却鲜为人知。这些瓷画故事越来越受到陶瓷学者和收藏家们的关注,成为他们研习的重要课题。今日将《瓷器》专场中的人物故事题材瓷器以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小说故事分类,尝作浅析,以期引玉,妄欲与诸家交流。


神话故事


蓝袍记



4060 清晚期 粉彩神仙人物纹笔筒


本品描绘画面十分生动,一人身着道袍,手持拂尘,呈引路姿态,身后鬼精踏云而至,身背一女子,顺着道人指引而行,画面另一侧有一书生端坐楼上。画面中诸多元素都将这幅人物故事图指向明人所作戏剧《蓝袍记》。


《蓝袍记》剧本在明代万历年间印制并流传,故事梗概为吕洞宾为躲避雷公,化身谷粒,藏匿在书生梁灏指甲中,事后为表达感激之情,吕洞宾促使柳仙乘风而来,嫁于梁灏为妻。本品所绘道人便是吕洞宾,楼上端坐者即梁灏,所背女子为柳仙。

 

蟾宫折桂



4111 清康熙 青花蟾宫折桂图罐一对



4346 清顺治 青花五彩蟾宫折桂图将军罐一对


蟾宫折桂寓意登科及第,此两对拍品画面构图相似,蟾宫之中,嫦娥及侍女正将手中桂枝给予青云直上的三名书生。


相传月中有蟾,故名“蟾宫”。《淮南子》中记载“羿妻姮娥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折桂”最早用来形容出众的人才,《晋书·郤诜传》中记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至唐代由于科举盛行,又因相传蟾宫中有桂树,逐渐将“蟾宫折桂”一词用来比喻登科及第。

 

和合二仙




4121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摇钱树图观音瓶


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主婚姻和谐的神仙,常以蓬头笑面形象出现,手持荷花和圆盒,寓意和合美满,因寓意美好,深受喜爱。本品以通景绘和合二仙立于巨大摇钱树之下,具有和谐美满、财源广进的双重寓意。


关于和合二仙的传说有不同版本:一说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时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由此扬名;一说唐代僧人“万回”,一日往返万里带回远方兄长的家书,亦称“和合”。


桃花源记



4322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盘口琵琶尊


本品画面中,一男子居于左侧,身旁有船桨。与之对立四人,其中一高士呈迎接姿态,老妪侧坐,身后女子正在与小童玩耍,一派安宁和乐景象。四人身后洞石旁更有一株桃花,为确定故事主题提供重要线索,即为《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为东晋陶渊明代表作,为《桃花源诗》序言,借武陵渔人(本品画面中男子即为武陵渔人,身侧船桨为身份标识)行踪,引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将现实与理想联系起来。画面中高士或为作者陶渊明,身后老小共享天伦,体现出桃花源中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表达出《桃花源记》中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麻姑献寿



4355 清光绪 洒蓝釉描金麻姑献寿图观音瓶


本品以洒蓝地描金技法绘制麻姑献寿图,金彩保存较好,颇为难得。


麻姑献寿是非常常见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寓意美好,故而备受喜爱。葛洪《神仙传·麻姑传》中有关于麻姑的记载,麻姑应东汉时仙人方平之召唤,降于蔡经家,自称见过东海三次桑田变化,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寿。另外,还有西王母寿辰时其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故有麻姑献寿之谓。


历史故事


羲之爱鹅



4072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爱鹅图高足杯


本品以淡描之法绘高士端坐,相向一童子捧鹅前行,画面简洁明快,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一幅羲之爱鹅图。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尤爱鹅,据说其精研书法体势,得益于鹅之体势。而其爱鹅之事广为流传,是因为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黄庭经》后“笼鹅而归”。而“羲之爱鹅”属于“四爱”之一,关于“四爱”之说有多种不同说法,主流者有两种,其一为“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其二为“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


伯夷叔齐



4082 明崇祯 青花伯夷叔齐人物故事图大笔筒


本品画面中心二人着长袍,跪地拱手致意,应为伯夷与叔齐,相对一年轻者骑于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是为周武王,旁一老者亦骑于马上,伸手点指,似与武王交谈,是为姜子牙。


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后人多颂扬伯夷、叔齐为忠烈之士。伯夷叔齐的故事也是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这与《封神演义》在此时之流传甚广也不无关系。同时伯夷叔齐这种具有“殉节”精神的故事,在明末清初这个改朝换代的时期流行,也颇为值得玩味。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中便有一幅伯夷叔齐叩谏周武王的版画,可引而对读。



清籁阁藏《封神演义》伯夷叔齐图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指唐代嗜酒好仙的八位文豪,即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杜甫为八人作《饮中八仙歌》,广为流传。瓷器中常以饮中八仙为题材,将不同人物特点跃然器上,别有风趣。



4298 清顺治 五彩饮中八仙人物故事诗文壁瓶


本品描绘一人骑马前行,小厮于马后搀扶,以此表现酒后骑马的豪放姿态。根据这一细节,可以判断所描绘者为贺知章,《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仙,赞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4311 明崇祯 青花饮中八仙图围棋罐


本品所描绘场景为二人对饮,一人举杯进饮,而对坐之人早已不胜酒力,昏睡过去。画面所呈现的是酒仙的豪放姿态,对照《饮中八仙歌》中,或为描述李适之一段“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木兰秋狝



4317 清雍正 粉彩木兰秋狝图大盘


通过本品画面中的大帐、旌旗、侍卫和马上男子手上的猎鹰,可以判断此图为围猎场景。画面中人物均着清装,由此可进一步判断应为木兰秋狝的场景。


木兰秋狝,是清代皇室权贵秋季围猎的盛事,木兰为满语,意为猎鹿。古时四季围猎均有不同称谓,春日称搜、夏日称苗、秋日称狝、冬日称狩。而猎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称“秋狝”。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还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文王访贤



4356 清光绪 青花文王访贤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文王访贤是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画面标志也很清晰,文王拱手拜服,呈访贤姿态,姜子牙于则河边垂钓。


文王访贤,又称渭水访贤,讲的是西伯侯于渭水畔,访得良臣姜尚的故事,这段故事耳熟能详,同时又是《易经》六十四卦其中一卦,第二十七卦“颐卦”,上艮下震是为山雷颐,为上上卦,“纯正以养,匣中藏剑之象,审慎交往之意。”,其象曰“太公独钓渭水河,手执丝杆忧愁多,时来又遇文王访,自此永不受折磨。”

 

竹林七贤



4441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图盘一对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七人因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宗师。竹林七贤也是康熙时期较为常见的瓷器装饰纹饰。

 

耕织图




4446 清康熙 青花耕织图之择茧图大碗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细记录耕作与蚕织过程的系列图谱,最早由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此后受到历代皇帝的推崇。清康熙帝南巡时见到《耕织图》后,感慨于耕织劳作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氏基础上,重绘《御制耕织全图》,并亲撰序文,于每图上亲笔题写七言诗,首开清代皇帝亲颁《耕织图》的先河。康熙《御制耕织全图》共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本品所绘择茧图为织图第十一图,焦秉贞所绘之图与器上所绘十分相似,可资比较。



《御制耕织全图》·织图·择茧图


小说故事 

西厢记


众所周知,《西厢记》是一部受众很广的戏曲,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人王实甫撰,也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而且每一折均深入人心,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清晰明了。


“墙角听吟”



4293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盘


这一折所描绘故事为莺莺与张生隔墙对吟,互诉情愫。张生所吟为“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喧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小姐闻声动情,对吟“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二人以诗传情,传为佳话。成书清代的《绣像西厢时艺》中有这一幕的版画,场景相似,可资比较。



《绣像西厢时艺》墙角听吟图

 

“长亭送别”



4297 清康熙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折沿大盘


这一折讲述张生为了使得老夫人同意其与莺莺成婚,进京赶考前,莺莺于长亭为其送别的场景。二人依依惜别,又有对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所吟诗句与二人月下传情之诗句颇有前后呼应之意,情浓意重。



《绣像西厢时艺》长亭送别图

 

玉簪记


4306 清顺治 青花玉簪记人物诗文笔筒


本品描绘画面为一男一女,二人月下佳期,画面简洁,背题诗曰“松舍青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凡心,无奈凡心转盛。”


《玉簪记》为明代戏曲作家、藏书家高濂所作,被誉为传统十大喜剧之一,脱胎于关汉卿《萱草堂玉簪记》。故事描述了开封府丞之女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于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为尼,法名妙常。书生潘必正落第后不愿还乡,因其姑母为女贞观主,故寄寓观中。二人在相处中冲破礼教和佛法,终结连理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为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作品。作者罗贯中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百余年为时间背景,以描写了魏、蜀、,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二乔并读”



4321 清雍正 粉彩二乔并读人物故事图盘口瓶


本品画面中描绘两名妙龄少女,共坐同榻,共读一书,是为颇为常见的瓷器装饰题材——二乔并读。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大小二乔常以并读形象出现,历代也有不少诗篇赞颂江东二乔,如明人高启有《过二乔宅》中提到“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便是描述二乔并读的场景。


“三英战吕布”


4342 明崇祯 青花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人物故事图花觚


本品所描绘画面中吕布在前,策马飞奔,手持方天画戟,且走且战,身后刘关张三人各持兵器,驱马追赶,是为广为流传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除了上述外,本次拍卖中还有多件作品以人物故事为题材,但具体出处未能辨识,现也一一奉上,供大家一同研究探讨。

 

4359 清晚期 粉彩人物纹瓶


画面绘亭台楼阁,三男子于高楼上向下望,楼下多位女子策马扬鞭,娇柔与英武之气并存,颇具特色。

 


4360 清光绪 五彩人物纹罐


画面以五彩绘制,内室二人掩面而泣,其中一人正欲自缢,外厅则有一和尚模样者意欲拦阻。画面内容颇为少见,应为某长篇故事一折。

 


4362 清中期 五彩人物纹大盘


画面以河岸为场景,三位高士立于岸边,几位随侍正手持长钩,营救一落水之人,河里一仕女怀抱婴儿作于木盆之中,几只喜鹊正奋力抓住盆边使其不沉。画面人物众多,内容颇为奇特复杂。


4363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碧珊绘粉彩人物纹铺首尊


作品一侧录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同治甲戌(1874年)季冬下浣劳欣碧珊”款、钤印“碧珊”。画面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侧绘一高士端坐于车上,前有人拱手作揖;另一侧一将军骑于马上,前有数人屈膝跪拜。整个画面绘制颇为细腻,人物数量众多,且生动形象,但故事内容似乎与诗文并无关联,颇为值得研究。



嘉德四季第47期实时网络竞投通道现已开通,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实时网络竞投登陆页面。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