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怎样提升琵琶舞台表演水平

怎样提升琵琶舞台表演水平

2021-07-25 23:00:30

琵琶演奏者如何展示舞台演奏风格、表演水平和自身风采,是琵琶演奏者综合音乐素质和演奏技术的具体体现。它不是靠单方面的知识就能完成的多元艺术。就是成熟的琵琶演奏者,也往往因一时找不到投入的演奏感觉而严重影响了舞台琵琶表演质量。归纳起来主要问题的表现:一是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没有全部投入到琵琶演奏和乐曲的内在情感中;二是受舞台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时产生慌乱心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感情投入;三是对所演奏乐曲的背景、主题、内容理解的不深不透,没有与其产生共鸣,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音乐形象,未真正出神入化的进入音乐艺术境界;四是自己的演奏技术和技巧还有断层和欠账,满足不了演奏乐曲艺术要求的舞台表现和应变能力,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熟练程度和表演水平。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完美的展现琵琶舞台表演能力和水平呢?根据学生和乐友提出的有关问题和琵琶舞台演奏中存在的实际难点,笔者谈如下几方面感受供琵琶学习者和琵琶教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要培养探索乐曲特点和表现方法的深层训练

乐曲特点和表现方法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后者是演奏者的表现形式。一个是意会感官的艺术意境,一个是耳听目睹的艺术形象。因此,琵琶演奏者深刻分析把握琵琶乐曲的风格、特点、感情色彩和表现形式,是琵琶演奏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那么怎样把握上述元素呢?我们在演奏一首琵琶乐曲之前,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把握乐曲的感情色彩。要找准每个乐段的内在情绪属消沉、悲痛、喜悦的,还是粗狂、激昂、热烈的,深刻分析、研究和理解各段落不同的音乐形象、情感色彩的表现方法。然后用重复试唱的形式熟悉乐曲,调动自己的情感释放能动性。通过重复试唱,把乐曲的音乐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世界,引导自己全身心的进入音乐形象的艺术世界。这样带着自己的音乐情感,再试着演奏乐曲,就会比较容易的投入音乐艺术形象的情感之中。这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幕幕音乐故事与音乐形象的画面和镜头。例如演奏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大脑便随着音乐的延伸和发展,眼前就会朦胧的展现出蓝天、草原、羊群、白云,然后转换出疾风暴雪、小姐妹为保护羊群与暴风雪作斗争的一幕幕动人场面。感觉找到了,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生动感人,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富有灵性,迸发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是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心态。如何向观众展现出自然、大方、得体的舞台演奏姿态。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表演心态,这是取得成功表演的内在条件,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要保持精神焕发,镇定自若,做到得心应手,心态稳定的状态。但也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情绪过于兴奋会使演奏失控,情绪过于抑制又会失去演奏激情。这就涉及到舞台演奏的感觉问题,由于心情紧张,一旦在台上找不到演奏的感觉,就会努力寻找平时练琴时的表现来稳定情绪。所以,平时练琴的状态如何,对台上演出的成败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平时练琴时就要认真锻炼自己的良好心态,学会控制情绪的本领,无论练琴或演出,都要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乐段和乐句表现方法,将音乐表现和演奏技巧有机的统一结合,达到“心手合一”,“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程度。切忌卖弄技巧,影响演奏质量。三是要把握好演奏乐曲风格。乐曲风格的把握是舞台表演中的重要一环,他是诸多技术因素的综合体现,演奏风格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乐曲本身风格。就是乐曲本身所带来的旋律、节奏等一系列的特征,如王惠然的《天山之春》和《彝族舞曲》,音乐本身的风格就截然不同,前者是新疆民族风格,后者是云南地方风格。其次音阶、调式、节奏等都不一样。要演奏好一首乐曲,首先要熟悉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作曲家的个性等等,从整体上对乐曲全面把握。其二是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气质。演奏者音乐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把握乐曲风格的粗细、高低、文野之别;首先从技术上要弄懂所奏乐曲的创作手法、旋律与节奏的特征所在。个人演奏风格涉及方面较多:有的表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有的则喜欢浑厚、响膛的音色;有的细腻者从小处着眼;有的粗犷者从大处着手;有的喜欢力度与速度的较大对比;有的喜欢自然稳妥的节奏变化等等。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不同气质所决定的,是学不到的东西,只能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手段、方法、技巧等技法。四是要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人气质特点。演奏风格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奏者本人,没有相当的音乐修养,就谈不上表现风格。因此,初学者不存在把握乐曲风格问题,只有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后,风格问题才能提到训练日程上来。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综合表现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琵琶演奏者。

二、要强化乐曲二部创作的专业训练

所谓二部创作,就是把白纸黑字的无声乐谱,经过演奏家的艺术加工、包装,使之升华为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的音乐艺术形象。那么怎样对乐曲进行二部创作呢?具体地说:一是要学会对乐曲分段分句。我们在演奏乐曲之前,要先将乐曲的段落搞清楚,然后再逐段、逐句的进行模拟练习。这种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分析、想象,加之对乐曲分段分句的艺术处理,就叫作二步再创作。那么对乐段、乐句的哪些内容进行处理呢,主要是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情感,采取相应的艺术变化手段进行有机组合。同时要围绕符合乐曲作品内在的情感要求,采用的得当的演奏技法,把静止的乐谱修饰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二是要认真了解乐曲的艺术内涵。要反复的研究分析、理解消化,准确的把握乐曲的综合艺术内涵。主要是搞清楚乐曲的主题、内容、风格、特点、背景、产生年代、创作意图等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乐曲标题来理解音乐主题思想和内容。因为有些琵琶乐曲标题与乐曲内容是十分一致的;还可以采用听录音看视频的形式帮助我们掌握和熟悉音乐内容、主题和风格。只有把握准所演奏的音乐内涵,才能演奏出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三是要养成先唱后弹的良好习惯。要想成功的演奏好一首琵琶乐曲,必须先掌握好曲子的节奏,也就是打好拍子。先把各段乐曲的节奏型和附点音符唱准,然后再进行演奏。这是因为节奏的准确如否,是演奏好乐曲的关键一步,如果音乐节奏不准确,再好的演奏技巧也是徒劳的。平时常听到有的人说唱歌跑调,其实就是因为听力和节奏不准的原因所在。四是要单独练好乐曲中的难点乐段。一首完整的乐曲,无论级次高低,都有一两个演奏难点的乐句、乐段。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把乐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独练习,待练熟后再与整首乐曲连贯起来演奏;要坚持放慢速度练习。因为慢速练习是科学的练琴方法,它有利于大脑进行思考、调整和改进表演指法和动作。也以有利于检查演奏指法的灵活性和连贯性,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演奏速度。通过这种从慢到快,精雕细刻的练习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琵琶舞台演奏效果。五是要树立整体布局的演奏观念。要明确每个乐段在整个曲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关系,不能仅满足弹好指法而已,因为众多的琵琶指法都是为表现音乐形象服务的,不同的指法是揭示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手段。如果顾此失彼,那么演奏的曲子就会支离破碎,缺乏完整艺术统一性。

三、要强化演奏精力高度集中的专门训练

综合大家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演奏琵琶时,大脑很难形成系统的音乐—感觉—形象—意境的发展线条。总是时断时续,支离破碎,缺乏激情、苍白无力。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经验表明,一是要做好演奏前的精神准备。在演奏琵琶乐曲前,要强迫自己忘掉一切与乐曲无关的琐事,把自己的大脑神经全部集中到乐曲艺术演奏形象中来,要进入“琴人一体,声情贯通”的深刻意境。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名句就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演奏者一开始,就要忘掉自我,进入音乐形象角色,以音乐中的人物身份倾诉心中的音乐情感。当然要靠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获得的艺术财富。二是要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要努力克服边弹琴,边看电视;或边弹琴边聊天的不良恶习。做到练琴就等于正式登台演出,用演出所具备的条件约束练琴规范。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练琴习惯就会成为自然规范。避免由于练琴不认真,精力不集中导致舞台演出时,面对观众心发毛,手发抖,曲不成调、心发慌的尴尬局面。三是要锻炼自己成熟的临场表演能力。经验表明,具备良好的舞台演奏经验,仅靠舞台演出是不够的,因为正式演出的机会比较少。那就需要创造条件,模拟舞台表演的锻炼次数。首先建议同学们除了参加各种正规舞台演出活动外,还要积极参加社区、学校、部门等组织的各种演出,扩大登台演出的范围和视野,有针对性的锻炼考验自己,进一步增强舞台表演能力。其次,要利用一切有利时间,主动给自己的同学、家长、亲友等进行现场琵琶演奏,让他们即当观众,又挑毛病。再次,邀请自己的琴友、同学实行轮流演奏,,大家听,互当观众、互当评委,当场提出对方存在的不足和弱点。通过上述多种形式,逐步锻炼自己琵琶演奏的艺术感觉和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四是要协调好以下几个结合。即刚中有柔、强中有弱、亮中有暗、动中有静、收放自如、神气贯通的相互结合。努力塑造鲜活生动的音乐形象,旺盛的艺术精神境界,进一步增强舞台表演水平和琵琶音乐的感染力及生命力。

四、要注重演奏动作的规范化训练

实践表明,具备规范、大方、舒展的琵琶演奏动作,是琵琶演奏成功如否的重要条件。据笔者在长期的琵琶教学和组织演出中发现,有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动作过大、过乱、过于夸张,显得杂乱无章;有的一上台就紧张、呆板、缩手缩脚;还有的表演动作一味追求好看,摆花架子,哗众取宠,导致演奏动作与音乐形象不和拍,两层皮。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规范、舒展的琵琶演奏动作和表演姿势呢?笔者认为:一是要遵守各种琵琶演奏指法的自然运行规律。琵琶的弹、跳、扫、拂等指法都有它自身的运动顺势,不要故弄悬呼,画蛇添足。右手的手势无论是向里、向外、向上、向下都要顺其自然,按照人的生理运动规律进行操作,防止过于夸张的做作动作。二是两只手的演奏形状都要要呈半圆型。左手手腕要保持平行,既不要下垂也不要上翘;右手除了演奏发音颗粒性较强的满轮等指法可以打开手指外,其它指法都要保持半握拳状态。虽然传统的轮弦指法有扇形结构和拳型结构两种,但从有利于快速轮指和紧凑集中方面来讲,我提倡采用拳型结构轮指手型,这种手性既感觉不乱又能提高轮指速度。三是拂的指法手腕动作要小、小臂动作要大。拂完后的手背面向下呈45度角。掃拂动作大小的运行角度,视演奏激情和音乐情感而定,无论使用那种指法,右手都不要离弦太远,尤其是快速扫拂指法右手切记过分夸张的飞走,这样会将行程拉大影响演奏速度。四是面部表情要随乐曲情绪转换。如反应喜悦的乐段面部要流露出喜悦和笑容,反应紧张悲壮的乐段那就需要严肃正色的面部表情。另外,头部持低、昂、平、斜的角度,要随感情变化而转换,演奏热烈火爆的旋律,头部的动作幅度可以适当大些,以充分表达乐曲情感抒发为宜。尽力克服低头弹,怕人看、动作呆板的拘谨姿势。

五、要加强演奏艺术的基础训练

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演奏琵琶时两只手总也没有默契的配合,两手总是不听使唤。这个问题纠其根源就在于双手缺乏应有的力度、速度、灵敏度。弹琵琶与其他弹拨乐不同,弹琵琶的手指运动方向是向外,用的是反劲,所谓“反弹琵琶“就是这个意思。而古筝等弹拨乐器的手指运动方向是向内,用的是正劲。因为手指在全身结构中属末梢神经,力量较弱且不灵敏,给琵琶演奏带来先天性不便,设置了诸多自然障碍。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先天不足呢,经验表明,重点要增加双手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的力度和速度,一般的讲,手指有劲了,速度也就提高了。但这个问题是不能速成和幻想而解决的,必须经过刻苦而漫长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一是要坚持琵琶表演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级次的练习曲目加强练习。不要好高骛远,拔苗助长,跳级学习。造成过多的技术欠账和断档。要坚持从慢、从易开始,一步一个台阶的逐渐攀升,这是走向琵琶演奏成功之路的必由途径,切忌急于求成,跑粗前进。每天练琴时间要保持2—3小时,演出前要增加练琴时间,演奏练习曲的时间要占全部练琴内容和时间的百分之五十。二是要用好右手触弦的速度与力度。触弦的速度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实际是指甲在弦上停留的时间有长短有别。由于速度层次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的力度层次变化,继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层次的变化。实际指甲经过弦的速度越快,冲力就越大,弦的振动幅度就增大,随即头音也大,音色刚健。反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越慢,冲力就越小,弦身的变化比较缓慢,弦的振幅平稳,音头圆润,音色纯正柔和。所以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和力度不同,产生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速度快,力度就大;速度慢,力度就小,这是因为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快、作用力短,其音色就薄;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慢,作用力长,其音色就厚。指甲对弦的压力大,发音就深沉、厚实;压力小,发音就纤细、轻柔。指甲经过弦的压力小,发音则跳跃、短促。由于压力的大小变化,使乐曲中的乐句形成了鲜明的音色对比,从而使音乐更具感染力。三是要树立艺术练功的长远目标。要肯于吃苦,善于动脑,讲究方法,做到勤听、勤看、勤学、勤练,持之以恒、永不间断。一直练到左手每个手指尖磨起茧子,右手指弹跳和轮指时有较大的阻力,琵琶的有关品上磨出沟沟,这才算收到了初步效果。然后再继续到磨坏和更换3付琵琶品的阶段,这才能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演奏水平。这个阶段千万不要骄傲松懈,要继续努力,专业的琵琶演奏风采将在你脚下越走越宽,观众送给你热情洋溢的掌声就会越来越响。

总之,我们在练琴或演出中,无论是表现形式、演奏动作和演奏风格都要符合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要克服或避免与音乐主题相脱节的花架子动作,要用心演奏,以高度集中的精力和熟练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的刻画音乐形象,让激情燃烧自己,充分、自然、真挚地体现自己的演奏风格。但应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演奏风格,是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知识积淀、深刻的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这种风格是自身具有的,不是靠模仿就能取来的。因此,同学们要养成勤学、精学、刻苦学的良好习惯,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积极探索自然、淳朴、得体、舒展、大方的琵琶演奏风格,这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琵琶演奏艺术水准和目标。(文/李昕贵)

-----------------

点下原文链接可试听更多琵琶入门配套精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