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南京夏日祭之时,我们该何以自处?

南京夏日祭之时,我们该何以自处?

2022-09-11 20:15:27

南京夏日祭的活动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深藏于我们心底的、埋葬在金陵土壤之下的那些历史记忆,在媒介娱乐浪潮袭来之时,成为我们捍卫屈辱过往借鉴意义的最强依靠。

但当我们走的越远越向过去观望之时,无论是既有的、丢失的,还是正在瓦解的,都会让我们触目惊心。

无疑的是,媒介的出现让我们的记忆拥有了无穷的凭借。远古的先人将狩猎情况、氏族公社大事等内容刻画在砖木、墙壁之上,或用绳子打结的方式铭记历史性的时刻。

历史的车轮滚滚,从最初的书写工具到近代新闻纸,囊括社会角落的媒介将那些从来没有“记忆叙述者”意识的衮衮诸公纳入到了社会信息体系。

每个人都成为了历史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他被媒介记录,它就相当于在传统意义的“丹青史册”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的一笔。

正因如此,历史的丰富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每个人都似乎成为了社会发展历史书写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媒介的帮助下得到刻画而难以抹去,举止印证着社会集群的各自风貌与特征,让我们可以因为个体的独特性而颇具自豪。

民族国家集体性记忆也在这一刻悄然成为大众的活动,我们将所知道的、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传承的一系列成果都作为国家、社会、民族不可丢失的财产,并将那些熟知者、运用自如者当做文明传承的楷模。

事实上,也正因为此类人的存在,民族精神的延续才有了无懈可击的可能性。等到网络、社交媒体出现之时,我们在拥有永久储存记忆工具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媒介与记忆的无限斗争。

泛怀疑者借助媒介工具对传统记忆进行无根据的质疑、崇外者以其并不成立的认知法则将民族过往与他者进行对比、乌合之众则自我骄傲式地认为其认知内容似乎代表了整个历史与记忆的正确性和发展方向,继而在网络上大张挞伐,似乎要重新开出一片天地。

而最隐蔽的,莫过于娱乐化对历史记忆的瓦解。借助媒介的内外联通,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在网络节点之上得到疯狂的传播。在这之中无不包含着对他者历史记忆的否定和翻案,尤其是那些于本民族既往不堪历史有关的内容,更是受到外来内容的无限制遮掩。

为了让乌合之众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些操作手法依靠娱乐化的方式开展进一步的行动。他们借娱乐交流之名,在传播过程中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充实自我内容,从里到外让传播的本质变了质。

沉迷于娱乐的乌合之众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以捍卫所谓娱乐以及自由为借口,甘心唯他人马首是瞻。

此外,商业的渗透、时间的流失,都让原本作为历史记忆最佳传承者的个体脱离了理想的轨道。那些我们曾经奉为楷模的人物变得越来越稀少,历史记忆的自我捍卫者也被纳入了守旧者、保守主义者的阵营。

如果国家民族历史记忆的瓦解与消亡已经成为了定局,那么其始作俑者是谁?是如何成为这一结果的?谁要承担责任?谁又能承担起记忆传承的重任?

我们或许心知肚明于记忆的消亡,因为在商业、娱乐浪潮之中,伴随着媒介的变质,乌合之众没有自我积极性去了解、接触以及主动承担起传承重任。我们或许也迷茫,那些厚重的历史记忆到底何去何从,就好像大雾的天气,海里的航船在迷茫者的带领下不知所措。

失去的代价是昂贵的,但失去的方式确是既便捷又廉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