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走时,贾母并没有给她钱,而是送了几套不穿的好衣服给她,还有一些日常使用的药品。
刘姥姥拿回去再多的钱财和吃喝,也都得给女婿和孩子们,真正能到她手里的就是贾母给她的衣服和药品。可见只有老人能理解老人。
贾母贴心送给刘姥姥的衣服,除了年节可穿,甚至可以留作日后“老了”的装裹。那么好的面料和做工,刘姥姥花多少钱也买不来。
老年人除了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就是为了身后事打算。刘姥姥居于农村不缺木头,但衣服之类就难得了。贾母可算为她解决了大体面。
古人并不忌讳丧葬礼仪,很多老人活着时最大的安慰就是能够准备齐“后事”。如此贾母。而她贴心地为刘姥姥准备这些,在于老年人的“共情”。
贾母享了一辈子的富贵,到了晚年也并没有那么如意。有些话不方便说,有些难处她也只能偶尔牢骚一下。
(第四十七回)贾母道:“……如今你也想想,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笆儿弄扫帚。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减了。他们两个就有一些不到的去处……他娘儿两个,里头外头,大的小的,那里不忽略一件半件,我如今反倒自己操心去不成?还是天天盘算和你们要东西去……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不得缺了,也没气可生了。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他那么一个真珠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
邢夫人“不孝顺”,贾母反而能和她说几句真心话。反正说什么都是耳边风,邢夫人都不会存心。
贾赦讨鸳鸯,贾母却并没有骂邢夫人,而是掰开了揉碎了告诉她为什么鸳鸯不能给。这里贾母就说了几样难处。
一,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能力有限,照顾不到。
贾母应有尽有不表示她满足。她经历过史家和贾家最辉煌的时代,是王熙凤没见过,王夫人认识不深的富贵。
贾母的标准和现在贾家的标准完全不同。她看似不缺不少的晚年,与当年伺候长辈的标准相形见绌。
二,媳妇们的“孝顺”,也不是真孝顺。
孝顺要发自肺腑,从老人的角度去考量,不需要老人去操心。
邢夫人过于从夫不孝顺,都摆在面子上,贾母都懒得骂她。
王夫人处处以老太太知道了怎么办?做得最多就是各种遮掩、欺骗,更明里暗里对贾母表达着不满。
王熙凤看似“孝顺”,但贾母若不支持她管家荣国府,以她无利不起早的性格,会对谁孝顺?她对自己的婆婆邢夫人如何?
所以,刘姥姥有刘姥姥的难,贾母有贾母的难。贾母能看出刘姥姥的艰窘,谁能看出贾母的不容易?
尤其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后,王夫人明显地张扬起来。先是将贾宝玉挪出贾母跟前,又公然反对宝黛姻缘,撵走贾母看好的丫头晴雯。
更严重的问题是贾家衰败明显,邢夫人、王夫人的妯娌不和却愈演愈烈。
贾母眼看着“家和万事兴”只是个笑话,她能如何?只能装聋作哑。好容易打起精神一家人中秋节团圆。可饭桌上那“唇枪舌剑”暗潮汹涌,都不用遮掩。
贾母三次因“伤心”而落泪。一次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
三次都是为了“子孙”计。贾母早都意识到贾家末世不可避免。但要说不担心是假的。
可贾母又能做什么?如果能像刘姥姥那么简单的要点钱就能过日子,贾母也是羡慕。怕就怕更大的灾祸来临……贾母已经无力改变了。
觉得文章不错,一定帮忙点赞、收藏再离开,若能关注作者更好,每日都有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