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数日,大家每天都在为奥运健儿们呐喊加油,也为冰雪运动之美赞叹折服。作为最受瞩目的冰上项目之一,花样滑冰为大家留下了众多值得记录的美妙节目。
众所周知,花样滑冰的评分分为“技术分”和“表现分”两部分。其中,技术分重点考察运动员在节目中规定技术动作的完成,而表现分则包括了:滑行技巧、衔接技巧、表演分、节目内容分和音乐表达分五个维度。在其中,至少后三项都直接与节目中音乐的选用和演绎相关。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音乐指导了运动员在节目中的整体节奏、情绪、速度和力度。运动员怎样去理解音乐,并结合自身能力去诠释它,就成为了他们在表现分中取分的关键。
在早年的花样滑冰比赛中,中国选手有时会在技术分上表现出色,但在表现分上吃亏。双人滑名将、世界冠军佟健就曾在一次聊天中对笔者提到,中国花样滑冰早先的训练中,在音乐的制作、感知和呈现上相比国外确实有着经验上的差距,但在2000年后,这一块受到了明显的重视,他和庞清的组合也着重提升了与音乐的配合,进步巨大。目前,在他们主理的冰上艺术中心中,会将音乐上的才能作为训练、选拔运动员的重要标准。
如今,随着训练中对音乐的重视和国民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中国的年轻运动员已经普遍能够更加自如地与音乐进行配合、甚至和音乐一起“玩起来”。以金博洋为例,他既能完成融合了武术动作,中国风十足的正式节目《卧虎藏龙》,也能以2019年大阪表演赛中身着水手服的“蹦迪花滑”成为网络上的“爆款”。这都意味着我们的运动员已经成为了音乐的伙伴,能够全方位、自由地随着音乐起舞。
而在花滑节目的创作层面,音乐则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将音乐称为“花滑节目的原点”。
自美国芭蕾舞演员杰克逊·海因斯将芭蕾舞动作和音乐引入滑冰、奠定现代花滑的基本范式以来,利用音乐来构造整个节目的基本概念就成了绝大多数花滑节目创作的第一步——就像拍电影要有剧本一样,永远是要最先完成的事。
美国花滑名将杰森·布朗介绍说:“当我们开始创作一个新的节目,首先要有一个概念——这个节目是关于什么,然后我们就要围绕这个概念去寻找合适的音乐。”而他和包括麦迪逊·乔克和涉谷兄妹在内的大量顶尖运动员都不约而同地指出:音乐选择和编创应该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每一个赛季都会花费长达数月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音乐。
在音乐的选择中,选手们会从以下角度去考虑:
在选择好合适的音乐素材之后,选手和他们的音乐制作人需要将这些乐章切成碎片、重新编辑乃至加入原创的作曲,以令它符合节目所需的情绪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花滑赛场听到的许多音乐都和我们熟知的版本非常不同。美国花滑女王阿什利·瓦格纳认为:“直到你的音乐整个四分来钟,全都由这种零零碎碎的片段组成,你就知道这个音乐可以交给编舞了。”
在编舞环节,选手和教练首先决定节目中技术动作的种类和具体位置,练熟后他们和编舞师一起填充这中间的部分,令节目情节丰满、呈现动人。动作编排完成后,服装师会据此为运动员们制作服装。节目的初创完成后,运动员将在一个赛季里不断演出这个节目,并根据比赛结果对节目进行调整。而在每一个环节,音乐都将随着每一次的改动而改动。
在与音乐配合的过程中,选手和音乐家的沟通有时会达到不可思议的深度。在《春天来吧》的合作之后,羽生结弦再度邀请钢琴家清塚信也为他改编圣桑的名曲《引子与回旋》,由于用一架钢琴呈现整个节目十分困难,清塚没能按期交稿,但羽生结弦却在拿到音乐后表示“延迟期间清塚先生的心情,也追加到了音乐之中。”清塚表示,羽生在和自己沟通时往往能够使用音乐术语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察觉每次演奏间速率的变化并提醒自己。而在羽生看来,清塚的演奏存在着“独特的动摇感”,自己原本是记住所有节点严密完成的类型,但在与清塚合作的过程中却开始逐渐捕捉这种不确定的“动摇”并加以配合,最终甚至可以和清塚的现场演奏自由地流动起来。这种深度的互动说明了音乐对花滑选手的重要影响,也体现了一个世界级选手对音乐极其敏锐的感知和融入能力。
某种程度上,花样滑冰会类似于一个冰上的“体操+舞蹈+音乐剧”比赛。但有趣的是,除开规定的技术动作之外,花滑呈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自由度。在上述四个原则的指导下,花滑的音乐选择几乎涉及了人类音乐史上的每一个种类。
王诗玥、柳鑫宇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演,从选取猫王音乐,到自由滑比赛中青山、绿水服装滑出中国风旋律,都受观众好评。图/IC PHOTO
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花样滑冰以芭蕾舞动作和芭蕾舞剧音乐为主。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花滑比赛中第一次出现了配乐:一支曲子由现场乐队循环演奏,选手们无法自选曲目。随后,交响乐、歌剧、音乐剧和影视配乐的运用也逐渐增加,标志着花滑逐渐与时俱进的发展。选手们也常常选用标记当下时代的曲目来演绎,例如2012年电影版《悲惨世界》上映后,包括浅田真央、梅德韦杰娃、金妍儿、本田真凛在内的一众名将都选用了其中《I Dreamed a Dream》《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等段落。2018年,杰森布朗则选择了大热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参加全美锦标赛。
在里程碑式的2014年,带有歌词的音乐被开放在花滑比赛中使用,更令花样滑冰的音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流行音乐在花滑中出现的概率大幅增加。2021年全美锦标赛就出现了选用Duft Punk和Billie Eilish等音乐人作品的节目。我们可以看到以音乐作为媒介,花样滑冰和流行文化不断地深度融合。2011年韩国就推出了花滑名将金妍儿为主评审的电视节目《金妍儿的kiss & cry》(kiss & cry指的是花样滑冰中选手等待分数的区域),许多当时颇具人气的唱跳歌手都去参加了这个节目,而金妍儿本人也和IU一起推出了主题曲《冰花》,展现出了不错的唱功。
同时,备受世界瞩目的各项花样滑冰大赛,也成为了将音乐作品展现给世人的重要窗口,其中中国音乐作品也不例外。1995年,中国第一个花滑世界冠军陈露在世锦赛上选用了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并融入了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动作,一举夺冠。但这毕竟是由坂本龙一创作的意大利导演电影中的音乐,于是3年后,陈露又带着原汁原味的中国音乐《梁祝》来到了长野冬奥会赛场,获得铜牌。自此中国选手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音乐作为参赛曲目,这也令中国音乐的影响开始扩散到华裔、亚洲选手和全世界更多选手之中。
2014年,澳大利亚运动员布洛克里选用了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中的配乐开启了自己的赛季,甚至用它参加了索契冬奥会。华裔运动员陈凯伦则两度分别带着《十面埋伏》和《梁祝》参加了全美锦标赛。在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分享文化话语权的进程中,花滑赛场上的中国音乐也成为了非常不错的窗口。
音乐是花样滑冰中至关重要的剧本,随着音乐的选择变得越来越自由,花样滑冰也逐渐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相信这项运动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将为花样滑冰爱好者们带来更多的欣赏趣味,也会令更多的音乐听众走进花样滑冰的世界,而越来越多花滑赛场上的中国音乐,也会和北京冬奥会一道,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