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非遗之花盛开安宁职中校园

非遗之花盛开安宁职中校园

2022-03-15 20:06:00

      今年3月,安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安宁职中合作开展了抖空竹、刻纸、扎染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同学们对非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艺术和魅力,并用自己的行动和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践行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主题。2018年6月8日,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安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和教育局主办,安宁市文化馆和安宁职中共同承办的安宁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进校园”宣传活动在安宁职中隆重举行。

       安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教育局领导;各街道办事处文旅中心主任、文化专干、非遗项目传承人;市属各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各文化基层单位班子成员、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安宁职中师生共500余人参加了宣传活动。



【安宁市文化馆孙厚斌馆长主持活动】

【安宁职中党总支书记唐忠荣讲话】

【安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李云龙局长宣布展示活动启动】

【安宁职中校长猫良洪为“非遗进校园”扎染、刻纸项目获奖学生颁奖】


【安宁职中文艺队“牛角舞”表演】

“牛气冲天”

01

抖空竹,是国家首批非遗项目,有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植有诗《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是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的民间艺术。

【双人空竹表演】

02

滇剧是云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包括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3种声腔和部分杂调,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2008年6月7日,“滇剧”入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街乡大石庄村滇剧团表演】                       

03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2006年,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扎染技艺传承人杨成】        

 【各界人士参观扎染优秀作品】

            “非遗进校园”学生优秀作品展           

04

刻纸是剪纸的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早在汉唐时代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有简刻与繁刻两类。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属简刻;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属繁刻。随着剪纸艺术的广泛交流,各地区剪纸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刻纸技艺传承人耿明府老师讲解制作技艺】

 【耿明府老师优秀刻纸作品】

 【安宁职中学生优秀刻纸作品】

【精美的刻纸作品吸引来宾目光】  

风筝技艺传承人徐作坤】 

     【雕刻技艺传承人罗锦明】

 【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

【安宁职中礼仪队茶艺展示】

【安宁职中“特色课”面点制作成品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中华文明之所以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前进的韧性,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非遗进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坚定了文化自信。一个坚持保护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高贵和光荣的。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为热情的态度,拥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以更大的智慧推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大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精神来源。



撰稿|潘立 审核|冯群仙 摄影|戴莹  编辑|赵慧

您可搜索微信号:anzzwx关注我们,也可点击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