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小左简讯|非遗展演周来了,长沙非遗项目你了解多少?

小左简讯|非遗展演周来了,长沙非遗项目你了解多少?

2021-08-11 01:36:31


四方苗鼓气势恢宏,常德丝弦婉转悠扬,变脸木偶令人叫绝……近日,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暨雨花非遗展演周,在长沙雨花非遗馆拉开帷幕。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暨雨花非遗展演周,在长沙雨花非遗馆拉开帷幕。(视频来源:雨花发布抖音号


非遗传承人展示精妙的苗族挑花技艺


木偶表演《变脸》


近年来,湖南省非遗在保护上加力、在传承上加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求作为,推动各种形式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非遗+扶贫”助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等,让非遗进入百姓视野,融入当代生活。


目前,全省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有人类非遗项目4个、国家级项目118个、省级项目324个、市县级项目3600个,入选国家级传承人121人、省级传承人202人、市县级传承人3416人,位居全国上游。


据悉,即日起至6月8日,14个市州60多个经典非遗项目汇聚一堂,为市民献上一场历时7天的非遗盛宴。


(张家界慈利县铜壶手工艺人正在现场制壶。)


各市州这么多经典非遗项目一定很精彩!

作为长沙人和来长沙游玩的游客来说

你对长沙的非遗了解多少呢?


长沙目前(2015年5月更新名录)国家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下~


湘绣、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湘剧、长沙弹词、庙会(火宫殿庙会)、石雕(菊花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浏阳文庙祭孔音乐


经常看到长沙的湘绣厂和湘绣研究所,

现在知道他们的历史了


湘 绣XIANGXIU


湘绣是以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具有极其悠久而深厚的湖湘地域文化特色,以中国画为创作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其中,湘绣狮、虎作品也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有的形象标志特征。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展示厅里的湘绣


发展历史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1898年,长沙“吴彩霞”绣庄的开设,标志着湘绣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清末民初,大批绣庄出现,抗日战争爆发后,湘绣业受到沉重打击,几乎所有绣庄绣品、画稿都被烧光,大部分绣庄歇业,少部分迁往其他地方。


1946至1947年,再度恢复繁荣。后来在绣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地方国营红星湘绣厂,后来发展成为湖南省湘绣厂(省湘绣研究所)、长沙市湘绣总厂、长沙县湘绣厂、望城县湘绣厂。





铜官陶瓷健康无毒,不少同学想去拜师
告诉你他们是这样师承的

铜官陶瓷TONGGUAN TAOCI


铜官陶瓷,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铜官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湘江东岸,距省会25公里。


产品分类


铜官镇产品器物分建筑用陶、日用陶和美术陶三类。产品细腻如瓷,润泽如玉,坚固如石,耐高温蒸煮,且不含镉、铅之类有毒物质,深受中外各界的欢迎。


发展历史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的源远流长。《监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即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进行原始的手工制作。至唐代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已经十分成熟。首创世界陶瓷釉下多彩技术。


青釉褐绿茶器套组


铜官在唐代曾是我国三大陶瓷出口基地之一,铜官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诸多国家。迄今为止,已在日本、朝鲜、马来西亚、伊拉克等17个国家发现了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物,这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异国的产品,已在全球形成了“唐瓷效应”


技艺传承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有家传、师传两道谱系。


家传为继承祖业;师传呈自愿特征,一般三年为期,出师后帮师一至三年,再独立门户。所学技艺,开始以成型的单项专业为主,逐步兼学烧成,直至各工序操作都应知应会。





长沙弹词,
带你看一看老一辈人眼里的流行歌曲


长沙弹词CHANGSHA TANCI


长沙弹词是湖湘曲艺四大演唱曲种之一(四大说唱曲种为:丝弦、弹词、渔鼓、小调),是湖南现存的古老曲种,具有“古、多、广、情、谐”之基本特征。


发展历史


其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就有史载,另据史料考证,长沙弹词盲艺人说唱反映生活的弹词最少也有百余年历史。其流传地域不但遍布湖湘主要城镇农村,而且在港台甚至远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华人中都有着忠实的听众。


长沙已故弹词盲老艺人彭延昆先生


长沙弹词是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的说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三大流派,由廖福兴所创的廖派、由周寿云所创的周派、由舒三和所创的舒派;还有著名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昆先生(艺名彭延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





相信还有不少长沙本地人没去过,
是庙会,不是单纯的吃吃吃!

长沙火宫殿庙会HUOGONGDIAN MIAOHUI


长沙火宫殿地处长沙的繁华商业区,既是星城一处古老火文化的遗迹,又是长沙民风、民俗、名食的汇集地。火宫殿庙会作为湖湘火庙文化的载体,延续着千百年来人与人、人与食的民俗情缘。


火宫殿大庙会龙狮巡游


发展历史


火宫殿庙会是一种以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礼仪。而长沙的火宫殿庙会是一家餐饮店与一座火神庙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元文化载体的文化现象,在国内独具特色。


火宫殿古戏台好戏连台


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火神庙祭期,“每岁以季夏月下旬三日致祭。”即火宫寿诞举行大祭。另每年立春、立秋之日举行小祭。火宫殿火神庙会有祭祀、社戏、民间小吃、说唱曲艺等内容。祭祀由长沙、善化县官员主祭,民间会团、绅商、民众数百人参加,礼仪隆重。





一句话事实,
长沙人的亲戚屋里总是会有一块浏阳菊花石


浏阳菊花石雕刻LIUYANG JUHUASHI


菊花石雕刻技艺是流传在浏阳地区的一种传统石雕技艺。以在石头上雕刻菊花等纹理而著称,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共传承八代艺。


浏阳菊花石是湖南省传统石雕原料之一,因其形成似天然之菊花而得名。主产于浏阳市永和镇柳家湾。此外,浏阳沿溪镇榴花和古港镇磊狮山也有分布。


浏阳菊花石不含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及环境无毒无害,同时还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收藏品。


菊花石雕(星辰拍客:不二门猎影)



发展历史


浏阳菊花石的发现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浏阳菊花石手工雕刻技艺具有六大特征:一是因材施艺,所创制的作品均不可复制;二是工艺日臻成熟,自成独特体系;三是艺术内涵丰富,作品涉及自然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四是原料独一,其产于二叠栖霞组中的高品质菊花石材料除浏阳外,全球其他地区尚未发现;五是传奇性特征。由菊花石工艺伴生的美丽传说及谭嗣同等历史名人演泽的故事在民间盛传;六是观赏性与珍藏性统为一体,为政府馈赠国外政要友好人士的上等珍藏佳品。





古代多种乐器的组合乐队,
值得你一看!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LIUYANG WENMIAO GUYUE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源于古《韶乐》,是在远古流传的古乐基础上加以修正丰富而成,具有浏阳特色,故又称为“浏阳古乐”。


它以祭祀孔子为专门内容,形式上融乐歌、舞、礼于一体,其乐、舞程序完整、内涵丰富、形式独特文化厚重,历史影响深刻。



发展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恢复一年三奏,即农历每年二月上旬和八月上旬丁日,及八月廿七日孔子生日,谓之春、秋、诞日祀孔用乐。


浏阳文庙祭孔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是融乐、歌、舞、礼于一炉的大型祀孔音乐,乐、舞演奏独具风格,64个人演舞,气势宏大壮观,演奏 “八音”齐备,其中金属乐器有镛钟1个、特钟1个、编钟24个,木属乐器有柷、敔各1个,石属乐器有特罄1个、编罄24个,土属乐器有瓷埙2个,革属乐器有(wen)鼓1个、应鼓1个、搏附2个、鼗鼓1个,匏属乐器有匏埙2个,丝属乐器有七弦琴6张、瑟2张,竹属乐器有凤箫2只,洞箫6只、龙笛6只、笙2个、箎4个,全套乐器共约百件。并有翟、籥、干、戚各32个舞器。





你肯定不知道浏阳花炮在国外卖了多少,
还有多少品种……

浏阳花炮LIUYANG HUAPAO


浏阳花炮(又称:烟花,鞭炮,焰火,花火)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浏阳制作烟花鞭炮,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誉称。


发展历史


浏阳花炮“始于唐,盛于宋”,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悠久历史。浏阳花炮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爆竹种类,产生于唐宋时期。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清代康熙年间,浏阳花炮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光绪年间,它已销往香港、澳门和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外销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3大类三千多个。


(第十二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烟花艺术汇演“”主题字幕烟花。 何建荣/摄)


制作工艺


浏阳花炮的生产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花炮品种


按燃放效果分,主要有十三大类: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小礼花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践香类、摩擦炮类、礼花弹等;


具体又可分为冷光烟花、礼花弹、盆花、罗马烛光、火箭、电光花、舞台烟花、冷焰火、瞬间烟花、火炬烟花、玩具烟花、鞭炮、舞台喷泉、架子烟花、日景烟花等;


浏阳烟花大赛


相关荣誉


1995年浏阳市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荣誉称号;浏阳烟花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摩纳哥第二届国际焰火大赛到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乃至第三届国际音乐焰火大赛等国际、国内最高规格的历次焰火大赛,浏阳花炮都以出类拔萃的雄姿名登榜首。





长沙老口子当年追过的明星和剧
都在这里了

湘 剧XIANGJU


湘剧,是湖南的代表剧种,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潭。长沙湘剧的剧目在清道光、咸丰时期多达千余个,经过一百多年演出实践,不断地消长更迭。


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艺人能演的剧目或前辈演出过的,尚存剧本的剧目共有682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上,高腔剧目约100个。现保存的低牌子剧目,在连台大本戏中有200余折。


湘剧《护国》登台中国表演艺术最高殿堂


相关荣誉


湘剧名人辈出,已故艺术大师徐绍清、彭俐侬、陈剑霞和余福星等曾享誉华夏,名振梨园。湘剧是湖南省最先荣获梅花奖与获得梅花奖最多的剧种、是湖南省最先拍电影和拍电影最多的剧种、、。



基本特征


湘剧为舞台演出形式,是一种时空艺术,它必须经过演员、演奏者和舞台工作人员共同的创作才能体现其全貌。


湘剧的语言为长沙官话,它的高、低、昆、乱四大声腔,有着它独特的曲调和风味,它的伴奏有独特的锣经和器乐。湘剧是湖湘特别是长沙地区以及湘中、湘东一带的音乐、语言、舞蹈、民间体育以及民风、民俗的综合体现。


其次,湘剧虽属地方大戏,但它与民众结合很紧,它能登大雅之堂,行高台教化,又能深入大街小巷,穷乡僻壤,参予婚丧寿筵,围鼓座唱和两三人茶座清唱,如今湘江风光带亦飘荡着它的旋律,可见它与民的关系。



来源:长沙发布综合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星辰在线、长沙晚报等




实力魅力左家塘


传递政务信息

提供服务资讯

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