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成长里的遗憾

成长里的遗憾

2020-12-01 00:23:36

孩子开始学习舞蹈了,看着稚嫩的脸庞带着坚毅的神情,忍不住感慨,还是现在的孩子幸福。有条件接受各种训练,父母都不遗余力地支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真一点不假。我也不能免俗,希望孩子成长地更优秀,有一技之长,未来的人生更自信,生活更丰富。仔细分析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对孩子的期待,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自己的遗憾,那些成长中想要成长却没有机会实现的缺失,大抵也是通过孩子的成长对自我内心遗憾的一种弥补。


心理学上讲,人越缺乏什么就越想要得到什么,这是补偿心理。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赶上的年月也不巧,国家的一项好的政策都没赶上。我弟出生时国家严抓计划生育,那个年代硬是罚了上千块钱;读书的时候,我和我弟俩人都没赶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每一年都是大几百块的学费,还各种补习费、服装费,那个时候的钱是真的值钱,不像现在几百块买不了什么东西。在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前,父母身上的压力从未减轻过,自然也就没有余力再支持我们爱好的学习了。小学的时候,学校统一上音乐课,学过一段时间笛子,那个时候笛子一支不到十块钱。教习的几首曲子至今仍印象深刻,可惜笛子在我的叛逆期,因为一次家庭矛盾给摔坏了,自那以后再未买过,也再没有机会吹过笛子。小学快毕业的时候,邻居家一个姐姐开始跟着学校的音乐老师学手风琴,眼巴巴地去求了母亲,被无奈的拒绝。升到初中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跟着音乐老师接触过一些乐器,也仅限认识的程度。当时的音乐老师一副艺术家形象,留着及肩的长发,对各种乐器都是信手拈来,那个时候认识了二胡、小提琴。我的一个好友那个时候跟着老师学习小提琴,那拉琴优雅的样子,让我羡慕不已。真正有深入接触乐器是在初三的暑假,跟着我的语文老师学了两个月的吉他。说到这,不得不细细说下我的这位语文老师,那个时候他大概三十来岁,跟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一头到耳朵长度的卷发,留着一点点小胡子,总穿着比身型大一码的裤子,典型的文艺男一枚。我的这个老师学师范中专毕业,吉他是自学成才,没课的时候就边弹边唱几首曲子给我们一些孩子听。因为我的家庭情况,加上学习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老师给我的关注比较多,虽不记得是什么缘由开始跟着他学吉他,可学习的过程仍历历在目。学习弹的第一首曲子是《送别》,其实也只学会了这首曲子,两个月的时间,天天练习,一开始左手手指因为按弦都破皮,只能贴着邦迪继续,可惜后来因为上高中住校,不得不中断了跟吉他的情分。自那以后,再没有跟着别人学习过。等到工作好几年后,先生送了一个初学者的吉他给我,尝试了自学,始终不得窍门,也没能坚持,终又无疾而终了。

想到送孩子学舞蹈前,一再跟孩子确认是不是真的喜欢,告诉她如果喜欢一旦报名,那就要好好努力,好好坚持。诚然,这些艺术类特长,天赋很重要,可也跟付出息息相关。乐坛天后林忆莲出道时,在香港乐坛中,她无论从姿色还是先天条件,都不是最好,可她并没有因为这些劣势就放弃,反而不断尝试、不断突破,直到后来有了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这里面与她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是有莫大的关系。我的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不断尝试却又半途而废的学习,固然跟家庭条件有关系,可真正决定我在这些艺术学习和成长上一事无成的,是我自己的不坚定和不坚持,终将成为我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唯有发自内心真正的热爱,佐以时日的积累,才能成长,直至焕发光彩,夺人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