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祺先生(1922~2015)曾任盛泽镇中心小学(简称:盛小)校长,吴江县著名的民主人士、。他从盛小1957年成立之刻起,十年创业,身先垂范,呕心沥血,非常不易。马校长从合并3所小规模的学校做起,无私地把自己家在剪刀弄的房子让出办幼儿园,直到盛小真正成为盛泽镇上6所小学之首、名副其实的盛泽辅导区的中心小学,并且在盛泽老百姓中口碑很好,马校长功不可没。
马世祺先生
马世祺先生6岁上私塾,7岁转到绸业小学读一年级,直到小学毕业考取嘉兴私立秀州中学。1937年他逃难到上海,在上海华东联中复学。
青年马世祺
1940年,马世祺在上海河南路一家纱布号当学徒,期间认识并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黎里人丁铎创办的“翳桑社”。他常看进步刊物《浅作》,由此结识了地下党员俞双人、朱关泰等进步青年。
1944年4月8日,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马世祺与朱美珠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他自己说:“这55年过着幸福的爱情生活”。
马世祺和他的妻子朱美珠的合影
马校长1947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1950年2月,经解放后首任盛泽镇长俞双人的推荐,县教育科任命他为淘沙弄国民学校教导主任,5个月后,他又被县人民政府任命为思古浜国民学校校长。
马世祺(右一)与俞双人(左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合影
1957年8月,吴江县政府为加快发展盛泽镇教育事业,将原西庙街小学、王家庄小学和纺织业工人子弟学校三校合并,成立盛泽镇中心小学,任命马世祺为校长。中心小学的地址搬到镇中心,规模得到扩大,由一个总部,两个分部和一个幼儿园组成。学校还从全镇其它小学调入优秀教师,充实教学,并且负责全镇师资和辅导区工作,盛泽镇小学教育事业由此出现了长达10年的兴旺景象。
盛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操场
马校长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严肃而又温存的校长。我是盛小学生,1965年他曾担过任我们6年级的珠算课。不管他校务工作有多忙,每次上课铃响,他总是拎着教具毛算盘,微笑着出现在我们面前。接着,他把毛算盘往黑板前一挂,从一上一,二上二开始教起,直到加减乘除全套教完。他要我们背珠算口诀,我们不会找规律,只会死记硬背,结果常常出错。马校长就帮助我们寻找规律,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背,果然很快就记住了。到后来,连最难的除法退商口诀也明白其意,也会操作运用了。想起马校长上课时珠算口诀倒背如流的本事,我们学生真是佩服之至。马校长是一校之长,平时严谨多于幽默。令我没想到是,年少时的他也有几分浪漫情愫。我有机会读过他亲撰的《怀念母亲》一书,看到几则与我们过去对他印象相差甚远的小故事,我就觉得有必要把它转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他年少时的快乐。马校长的小学是在盛泽绸业小学读的,他对绸小一往情深。他自己也说过,他对绸小是有特殊感情的。他回忆自己小学阶段的两桩校外活动——划船和学骑自行车,特别有趣和有意思。
盛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教室
少年马校长,喜欢在星期天,挑一个春或秋的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日子,约几个要好的富家子弟,争着付费,去目澜洲划船。他们轻哼着曲儿,驾着小舟,有时向南划到沉木桥,有时横穿西白漾,到风水墩、白龙桥,有时他们又绕过岳庙关帝庙,向北划向石匠湾,再经过圆明寺公路桥,抵达水流湍急的圆明寺遗址,上岸驻足远眺红梨荡……最浪漫的一次游程,要数他和小伙伴们把船划入熙熙攘攘的镇上市河里,穿越东庙桥、龄嘉桥、登春桥、善嘉桥、西庙桥和观音桥等6座石桥桥孔,最后回到西白漾目澜洲……小伙伴们人生第一回招摇过市的大胆举动,引起了两岸市民围观惊叹,这让马校长到老都津津乐道。还有那时荔枝街边,有几家出租自行车的车行,吸引了不少引为时尚的学生,少年马校长也心里痒痒。他小时候有一辆小三轮车,因为年纪大了,不能骑了,他就想学自行车,学会了想让爸爸买一辆。在他义结金兰的李世春同学的帮助下,虽然跌了不少跤,但终于学成,得意地成为班上少数几个会骑自行车的人。
盛泽市河,远处为善嘉桥
盛泽圆明寺桥
马世祺是一校之长,在全校大会上是要做大报告给我们听的人,对于我这名台下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来说,他是一位与我在年龄上、经历上有很大差异的人,也是一位需要我抬头仰望的尊敬的师长。因此平时在校园里遇见他,我们都是喊一声“马校长好”便溜之大吉的小鬼头。今天有机会看到自己校长的自撰,看到他84岁时(2006年)还提及这两件有趣的往事,我突然觉得马校长童心未泯,他和我们的小时候一样,也学骑自行车,即使跌得青一块紫一块,也在所不惜。他也和我们一样,小时候学着《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结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多像马校长啊,小时候也爱时尚,也赶时髦、也喜欢招摇,出出小风头……而且我们也都有去目澜洲划船,泛舟西白漾的快乐经历。如今读着马校长的文字,我顿觉自己离校长亲近了许多,而他和我们也亲切了不少……
马世祺晚年写的回忆录《怀念母亲》
晚年的马世祺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