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古城里的东北角处,曾经有过一个以经营蔬菜为主,兼营烟酒副食的小店,位置就是现在的佛殿庙里,因为三间营业室就是一座当时的破庙改建,所以这个店就叫“佛殿”门市部,别看这个门市部不大,想当年,也曾闻名三晋大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后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的“卫生红旗单位”、“最佳门市部”、“五讲四美先进集体”。并先后出席了省、市先进集体、。
那个时代,省市领导曾经在会上多次提出现过“向佛殿学习”的口号,省电视台还做过专题报道。
为什么大同的一个小店竟然火向了全省?维护商业信誉,讲究商业道德,对人民负责,为生产、为人民生活服务。这就是佛殿门市部能火的原因,他们开展过“假如我是一个顾客”的讨论,在柜台服务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售货员能够主动说好“三句话”:顾客进店先说迎客话,介绍商品说好贴心话,顾客挑剔多说歉意话,使顾客感到了亲切和温暖。
买净菜,买好菜,买鲜菜,是顾客对蔬菜部门的殷切希望。几年来,佛殿门市部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思想,靠着”手勤菜不烂,几凭辛苦换“的精神,为了让群众吃到净菜,他们坚持对出售前的叶菜、根菜、茎菜、果菜都要进行加工整理,清洗扎捆,分等化级,然后再上柜台与顾客见面,当天加工不完的菜,要整齐码垛,分类保管。天热时,果菜、茎菜一律入棚,上午下午都要翻倒一遍,过夜的菜,有值班人员摊开,第二天清早再加工。尽管辛苦,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也不计报酬,都觉得这是份内的事情,我们的麻烦换来的是顾客的方便,再苦再累也愿意。为了不让带皮豆芽上柜台,院内没有自来水,也没有下水道,为了淘豆芽,女青年们每天要挑回二十五、六担清水,再远道倒出二十多担脏水豆皮。冰凉的水浸的姑娘们的手指红肿、胳膊麻木生疼,但从不说苦说累,出售的菜基本做到了:叶菜不带黄,根菜不带泥,茎菜不折断,果菜不破皮。小店的声誉在群众中越来越高。
蔬菜与肉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全市人民对财贸工作反映最敏感的行业,解决好卖净菜、卖净肉的问题。一九八二年,大同市委财贸在全市掀起了一个学“佛殿”赶先进,净菜净肉上市活动新高潮。号召全市财贸职工、干部齐动员,以“”佛殿“为榜样,认真解决两个”三不带“为实现净菜、净肉上市并保持经常化、制度化。
佛殿门市部的两个“三不带”:
蔬菜三不带:不带泥土、不带黄帮烂叶、不带杂质;
肉食三不带:不带污、不带血、不带毛。
为了在全市推广佛殿门市部的先进经验,大同市委财贸曾召开了全市财贸系统的一千二百人的职工会议,市财贸副主任李效文作了动员报告。二商局党委书记李葆瑞、蔬菜公司党委副书记睢振才、食品公司党委书记张恒义、饮食公司党委书记韩兰田、果品公司副经理马玉芬、佛殿门市部主任赵廷甫同志发了言。市委副书记、市精神文明办指挥部总指挥王志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市委副书记王志到会并讲话
这次会议使大同财贸系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经验普及与推广,在以后的三十年里,大同的财贸战线的规范服务一直领先于全省。特别是延伸的饭店三不卖活动,给我市的餐饮注入了新的理念,确保了大同餐饮一直保持全省最佳,直至今日。
大同全市饭店“三不卖”是不卖腐烂变质食品、不卖粗制滥造食品、不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
当年下发的简报,都是学佛殿的内容
[佛殿庙街]:位于北街街道办事处之东北,北十府街北端。东起东关北园后街,西至大有仓,长700米,宽5米,沥青路面,门牌1——13号,居民420户,1428人,隶属第五居委会。曾驻有晋剧二团、电视二台、歌舞二团、佛殿庙街蔬菜门市部(八十年代为知名商业单位,后停业)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