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凸碧山庄赏笛品茶
《红楼梦》中唯贾母最能赏箫笛。其中两次描写都很精彩。第一次是在藕香谢听箫,老太太两宴大观园,场所空间是在水榭中,随着水音听箫。另一次则是第七十六回在凸碧山庄,空间场所是在山上,时序则已是中秋,笛音随着中秋静夜的桂花慢慢飘落。两次的时序皆是中秋,赏箫笛都有桂花相伴。
第七十五回先写贾珍品箫,为贾母赏笛做铺垫。紧接着第七十六回曹公却写凸碧堂贾母赏笛,可谓兔起鹘落的大手笔。这一回将赏笛和笛音之美与桂花、品茶结合叙述。要说赏笛,先说上一回贾母赏月的地点,老太太认为“赏月在山最好”,她还不坐竹轿,而是在众人的搀扶下步行上了凸碧山庄。老太太嫌冷清了,就将探春到人悉数召来,玩击鼓传花,好一番热闹。等贾赦、贾政等离开后。贾母见月至中天,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月下赏笛一直是中国文人的雅兴,杜牧不就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吗?贾母此刻就是一个文人了,须知老太太年轻时也是宝钗般的人物,所谓“枕霞旧友”之一。贾母听笛,不喜欢太靠近,要遥遥而听,慢慢而赏。
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
随后,老太太还嫌不大好,对大家说:“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贾母是上年纪的人,自然喜欢慢调的曲子,同时天清月朗之下,慢慢地吹,更有生命的况味。贾母真是善听笛子者啊。鸳鸯劝老太太歇息,贾母却更有兴致。
贾母道:“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因命再斟酒来。一面戴上兜巾,披了斗篷,大家陪着又饮,说些笑话。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曹公是把古典诗词意境融化到了这一节的描写之中。想《花间集》就有“夜船吹笛雨潇潇”的美句,宋人更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禅境。贾母的境界也并不多让,一幅桂花树下慢慢飘动笛音的画卷,这声音还带着花香,似乎还染上了明月,在清风中吹拂。还说“偏听道天明”,老太太可谓亦是性情之人。然而,毕竟八十高龄的人了,贾母看见众人疲倦,便很理解地让笛音止了。
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夜,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说着,便起身,吃了一口清茶,便有预备下的竹椅小轿,便围着斗篷坐上,两个婆子搭起,众人围随,出园去了。不在话下。
贾母桂花听笛欲到天明是为荣府繁盛过去,衰微已来的一种诗意的暗喻。陈与义回忆当年“杏花疏影”的洛下之欢就是作为南渡后凄凉的今昔对比。贾母亦然,对比刘姥姥那次秋天来访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是何等的热闹和繁盛,然而此时此刻,只有孤寂和凄清,笛音传达了衰败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