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洞箫音色的差异与控制-口风与变化音色

洞箫音色的差异与控制-口风与变化音色

2020-10-09 00:54:14

洞箫音色的差异与控制-口风与变化音色
    洞箫音色的关键性影响在口风,口风气息的控制是吹箫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技巧,吹箫的功力在这上面可以看出来,因为口风与气息的控制能力演变的技巧很多,例如强弱音的控制,箫声音色的改变,乃至循环换气都与口风有关,笔者个人认为在口风控制上,每支箫多少都需要经过适应期,以达到驾驭自如,在经验上,每次吹箫也都有口风的适应期,尤其隔一阵子没吹箫,一开始吹就需要经过口风适应期,大约十分钟到半小时。
    听老一辈南管弦友提到古人练箫,为了检查自己的箫声音质,对着大缸,让大缸的共鸣扩大箫声,让吹箫口风控制能掌握最佳箫音音色。南管对箫的要求箫音要浓,就是要够厚实,尤其低音要浑厚,同一支箫可以吹出纤细的雅箫声,也可以吹出浑厚的浓箫声,完全在口风的控制上。
口风的控制得宜,吹箫可以省力,不浪费气息于不必要的地方,因此让循环换气变得可能,这也是让吹箫不会很累的方法。一般人初学吹箫,往往使力过度,箫声不但不纯净,还吹得头昏脑胀,上气接不着下气。若觉得吹箫很累人就是口风控制不佳。
以嘴唇来分,口风可以分为松紧嘴唇两种,若以箫吹口与吹气角度可以分顺气,俯切与仰切型。上嘴唇必须变化上下与下嘴唇的前后配合,可以变化气束的强弱与角度。
1)扁平气束       
吹唐式吹口在口风控制上需要让出气扁平,吹高音更扁细,让气束压力强,而不是加大力气吹出来,而是嘴唇控制松紧,低音时下嘴唇稍后,让上嘴唇相对在前,口风松,箫音就低浓。
唐式吹口着重在平扁口风,角度适中后,透过俯仰角度可以变化音高,约大二度范围。日本有某流派以偏一边的的嘴唇吹箫,使用单边嘴唇的直线性,对扁平口风更有利,其波动俯仰时类似摇头方式,以约45度角俯仰,群箫吹奏时,长音的摇头族甚是壮观!
唐式吹口在俯仰变化上,对音高影响很大,音孔间而且差异不同,其影响同一音阶的高低八度音,在俯吹时近吹口的音孔,会造成高八度比低八度高很多,就是俯吹时对低八度的影响大,降低很多,高八度却降得少。这在吹口特性上需要注意音准的控制。
2)圆气束    
吹南管箫的口风属于椭圆气束,尤其高音时,变得细窄时可以是小音量的高音,也可以是大音量的高音,完全是口风对气息的控制。
相对V型(鸡嘴)的吹口形式,圆气束更有力于发挥,在角度上也容许范围大,不会向唐式吹口,角度不正确,吹不出声音,V形角度对口风的纵轴适应范围大一些,因此在吹南管长音控制上比较容易,且在箫音上气声少,相对有幽静的感觉。
早期台湾的箫都是半鸡鸭的UV混合方式,有点尖又有点弧度,这样的箫声是典型台湾箫味,这样的口风也是椭圆气束方式,箫声听起来有点甜味。
总的说来,气息拿捏到最佳时,箫声在共鸣最佳点,把气用在适当的地方而不浪费,音量随心所欲能控制,就是最佳口风。
3)口风控制与八度音阶
洞箫吹奏音阶约有三个八度音,音孔只有一组八度音,八度音阶的变化在于口风的松紧与气息的强弱变化。基本上高音需要的气息强,口风要细紧,低音要松口风要弱的气息。根据这个原理若吹高音需要更大力气,在实际上是口风缩小,让气流加大,并不是维持原来口风加大力气吹气,这样会很累,方法是错误的。
口风在控制气流上做宽松的变化,实际操作上是在上下嘴唇的配合,下嘴唇有前后变化,也有上下变化,来配合不同音阶所需要的气流。
良好的控制口风与气息可以让高音也可以很小声,让低音也可以很大声,初学者容易是吹高音很大声,吹低音阶变得小声,这就是还需加强的地方。
在不同的音孔有不同组的音阶,每一音孔都有多组音,以筒音最多,筒音多半能吹出最低音,第二八度音,第二八度之五度音,第三八度音等,这是两倍频音与三倍频音等。其余音孔也能吹出两组以上音阶(二倍频),如果倍频频率准确时口风控制可以同时出现。
4)口风控制的音色变化
透过口风控制来变化箫声音色,是吹箫重要的技巧,也是一支箫的性能评价之一。这样的效果在台湾或国乐领域中比较被忽略,在日本尺八上尤其着重这样的音色变化,透过频谱分析与声音波形检测,很容易可以发现音色的变化情形,透过音波显示可以精确检测出箫的共鸣好坏与吹箫者口风控制能力。
箫音色变化的原理在其箫音谐波的变化,箫音主音波与谐波的分布与谐波组的强度变化。透过口风的控制,让箫声出现不同八度或五度音的重迭,就是箫声共鸣变化的音色。这须由精良的箫性能与熟练的口风控制技巧两者兼顾来达成。
让箫声可以有多样性的变化,表现乐曲的不同情境,让箫声更丰富些,是有必要追求的。口风控制洞箫音色的变化,主要让箫声变得浓厚或淡雅,这样的变化除了吹箫的技法上追求外,洞箫的性能也是重点。
气鸣角度
箫音的变化在实际的口风原理上是口风在洞箫吹口上的切入角度与气束强度变化关系,洞箫吹口有一定的角度,若吹气与入口成顺畅状态,箫声属于纯声,听其来比较单薄,听来淡雅。若吹气角度略为高于入气口时(视箫而有别,或稍稍俯吹角度),会让洞箫的气鸣角度加大,在出声吹口上出现谐波,会让箫音比较浓,这是吹口与口风切角变化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必须配合口风与口劲,让气束集中才不会造成混浊的感觉,而且在俯吹角度下,上嘴唇必须收紧,才不至于减低开口率而音高降低。
多次谐波
若洞箫性能好时,透过口风的变化可以让箫声同时出现多次倍频谐波的震幅,它是一种共振频率的出现,就好像竹笛贴了笛膜的声音,也让笛声出现不同倍频的谐波,让笛声不是纯正弦波,这样的现象在箫声的低音域尤其明显,南管箫的品味就是浓音,箫声很浓,就是在低音中出现谐波。南管界有人称这叫筒音,说某支箫的
筒音很好,很浓。在性能好的洞箫不仅全按的统音有好共鸣度,而且孔孔都有,不同八度都有才是最佳性能。
前节叙述有关吹口的音色差异,与口风控制音色共鸣的不同,主要吹口不同是在气声。在谐波上是属于高频谐波,就是比较尖锐的气声。共鸣声的谐波属于与主波相邻的倍频震幅及五度音振幅,还有整体谐振后的多阻副频。在实际的音色感觉上,唐式的共鸣声,听起来有"雾雾"的感觉,音色也变厚。而UV型吹口的共鸣声听起来有明亮又厚实之感。整体现象是多样的频率一起谐振发出的声波。下图为实际波谱比较。 
 
因为每支箫的性能不同,其变化谐波音色的音孔可能也有所不同,最好的性能是每孔音阶都可以变化出现多组谐波,根据经验,多数传统箫只有筒音有,其余音孔很少能出现,甚至连筒音都无法出现者也不在少数。其关键在于下述,八度与五度间音准关系。
虽然洞箫可以吹出多次谐波箫音,重要还是在于应用控自上的自如运用,若凡吹必吹此声,也觉得不是很恰当的运用,淡雅箫声仍然有其特色,拿捏在音乐情境的必要性。
5)音准与音色的关系
基本上洞箫音色与竹才密度与吹口方式最大关系,但是音准与音色仍然有关系,这出现在自然共振谐波的情形。例如筒音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第三个八度等,口风控制得宜时,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同时出现。或中音与第三八度一起出现。这样的同时谐振音的出现基本前提是其音律是合乎自然律动频率时才会出现,不是每支箫都可以。也不一定每个音孔都能出现,好的箫出现共振谐波的音孔越多,而且共振频率出现越多组。
如果能出现共振频率的音孔,就是在同一口风角度下,其八度关系或五度关系合乎自然音律的频率。其音律关系是精密准确的。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每天精彩!下方二维码请长按、识别,加关注哦!管乐飞扬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声明: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请勿商用,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