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未满,立秋之初,南方的余热还未消。
微风过处,有花的枝梢无声伸展,沐着阳光,心心念着那日琴茶一味遇上盲画的心灵雅集。
垂柳依依,蝉鸣不绝,邕城之南美丽南方忠良村,遇见,便是细水长流。
艳阳之于夏日,流水之于高山,国乐的每次雅集活动总是少不了谢光明与他的箫。
一曲《关山月》,琴箫合奏,默契如覃小玲与谢光明十年友谊。
初次遇见谢光明是在今年的芳菲4月。
那晚在国乐琴行的古琴雅集,琴音箫声漫过夜空,低沉而深远。
10年前,覃小玲的国乐琴馆开在衡阳东路上,谢光明无意间路过,爱好民乐多年的他见着店名为国乐一眼便喜欢上。
随后谢光明陆续在琴行买箫,自用或代箫友购买,也渐渐与覃小玲相熟。
2009年,覃小玲与谢光明初识在国乐老店,第一次筝箫合奏传世名曲《良宵》,仿若久别重逢,相逢一笑成知己。
风吹青竹林,一袭身影静立,一支洞箫在林间奏响。箫声过处,叶尖轻颤。
那一年15岁的他,青春年少,跟随师友开始习箫,开启了他钟爱国乐的艰辛路程。
好铁才打钉,好男要当兵,学业既成,他毅然携笔从戎,在部队一待就是25年。爱军精武的同时,他坚持自修与网络求学,从未放弃习箫。
有风吹过,花枝探出旧时青砖墙,似有若无,箫声被风裹在古韵里,淙淙流淌。
谢光明坦言,习箫路上歧途太多,曾经也感到很迷茫,直至听了香港洞箫演奏家谭宝硕的箫曲《云门夜雨》后,心中仿佛寻到了那道光。
然而,鉴于职业特殊,他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竹叶清润,绿了屋檐,细枝攀上记忆的青瓦。
离开火热的军营后,谢光明听闻谭宝硕正好在广州举办洞箫研习班,他十分珍惜这个缘份,随即赶往广州进行三天的封闭式学习。
于谢光明而言,此次学习,不仅是洞箫技艺的传授,更是人世修行的开示。
那首箫曲,至今仍是谢光明最爱,沉浸其中,仿若夜宿粤北云门古寺,僧塔下,夜炉旁,天涯羁旅的游子,心游于天地之间,窗外时而惊雷骤雨,时而细雨稀沥,沁润着寺外的山峦,也沁润着人的心田。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箫,引人往内心的宁静,谢光明学箫的过程于他亦是一场修行的过程。
光影斑驳,细碎洒在青石板上,微风不燥,箫音如清籁般幽咽,苍凉的底色和诗意曼妙融合。
箫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中通外直,谢光明虽在学箫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却始终守着一颗坚韧不拔之初心。
品茶,心清,茶清。
吹箫,心静,澄净。
一缕暗香浮动,箫声在茶香氤氲,时而轻柔悠扬,时而低徐幽婉。
谢光明几年前去云南后一直未曾与覃小玲联系,与国乐的再遇已是今年年初。
一次偶然经过友爱路,谢光明发现国乐新门面,当时的他并不确定新店是不是覃小玲所开,抱着试试的心态打电话给覃小玲,电话接通的一瞬,谢光明便确定了心中所想。
难得高山流水情,二人相见后相谈甚欢,谢光明应允覃小玲,若国乐需要箫艺培训,可以过去帮忙。
闲时,谢光明若没有其他安排,都会参与国乐的雅集活动,与覃小玲琴箫和音。
与覃小玲一般,谢光明亦有一颗大爱之心,此番前往盲童凌展杰所在舍得学校,他忍不住让凌展杰试辩音,结果从低5到倍2,一个音都不差。
如今谢光明在南宁安吉开了一家南韵箫艺工作室,专职做民乐培训,每每看到学生进步,他比学生还兴奋。
取法自然,谢光明将生活体验带入每首箫曲中,每曲箫声皆为故事,如画,如诗,如人生,烟云过往,缕缕绕梁。
一曲高山流水情,十载国乐琴箫忆。
江南静美,枝头上杨桃花开,听那檐下清浅琴箫声声伴空中淡云向远远的地方飘散开去。
图文 | 滕 佳
视频 | 滕 佳
视频后期 | 梁素兰
策划推广 | 茶氏心·旅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