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诗在骨不在格也。
忘韵,诗之适也。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知公得韵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今人作诗赋,而好用杂事僻韵,以多为贵者,误矣。
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凭着牵衣儿女送,只挥双泪不回头。
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
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咏《济南趵突泉》云:“倒翻庐阜瀑,长涌浙江潮。”
溪澄花影偶,山静屐声孤。
《夜泊》云:“竹篾随潮落,蒲帆逐月飞。维舟已深夜,还上钓鱼矶。”
卷二
万竹扫天青欲雨,一峰受月白成霜。
少陵云:“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
刘昭禹曰:“五律一首,如四十贤人,其中着一屠沽儿不得。”余教少年学诗者,当从五律入手:上可以攀古风,下可以接七律。
《江行杂咏》云:“日沉远树青,烟起遥山失。何处舣孤舟一灯古渡出。昨发螃蟹矶,今泊针鱼觜。秋风一夜生,吟冷半江水。”
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作诗不可不辨者:淡之与枯也,新之与纤也,朴之与拙也,健之与粗也,华之与浮也,清之与薄也,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病起不知秋几许,飞来黄叶满庭中。
水深不觉渔舟过,橹动先看月影摇。
兴来不觉风吹帽,坐久方知露湿衣。
何时一尊酒,相对话沧桑
看花蜂立帽,问水鹭随人
晴流鸣断壑,山影卧空田
卷三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贫家壁有声。
星光全在水,渔火欲浮天。
日影度花轻
一角山昏秋欲晚,满窗叶战雨来初。
树声满壑秋初到,山影一池泉洗青。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
女宠虽自古为患,而地道无成,其过终在男子。
霜重枫将老,秋酣菊已繁。
学汉、魏《文选》者,其弊常流于假;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学温、李、冬郎者,其弊常失于纤。人能吸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尽捐。大概杜、韩以学力胜,学之,刻鹄不成,犹类鹜也。太白、东坡以天分胜,学之,画虎不成,反类狗也。佛云;“学我者死。”无佛之聪明而学佛,自然死矣。
卷四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曲。
盖士君子读破万卷,又必须登庙堂,览山川,结交海内名流,然后气局见解,自然阔大;良友琢磨,自然精进。否则,鸟啼虫吟,沾沾自喜,虽有佳处,而边幅固已狭矣。
诗少作则思涩,多作则手滑;医涩须多看古人之诗,医滑须用剥进几层之法。
盖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
卷五
荷亭避暑茶烟扬,竹院寻僧木叶飞。
云开日脚直,雨落水纹圆。
把手各无语,寒江正落潮。
凉生宿鹭眠初稳,风静游鱼听有声。
溪清山影入,风动竹阴移。
抱韩、杜以凌人,而粗脚笨手者,谓之权门托足。仿王、孟以矜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人冷径者,谓之乞儿搬家。好叠韵、次韵,刺刺不休者,谓之村婆絮谈。一字一句,自注来历者,谓之骨董开店。
诗人家数甚多,不可硜硜然域一先生之言,自以为是,而妄薄前人。须知王、孟清幽,岂可施诸边塞杜、韩排募,未便播之管弦。沈、宋庄重,到山野则俗。卢仝险怪,登庙堂则野。韦、柳隽逸,不宜长篇。苏、黄瘦硬,短于言情。悱恻芬芳,非温、李、冬郎不可。属词比事,非元、白、梅村不可。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若少年纨挎,遽为此态,便当笞责。富家雕金琢玉,别有规模;然后竹几藤床,非村夫贫相。
昏崖老树落朱藤,漏出红纱隔叶灯。
陌上晚烟飞素练,渡头残雪踏银沙。
啼乌空绕树,残梦只随钟。
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有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传之句,而通体不称,难入作家之选。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名手。
《舟过丹徒》云:“幽行已百里,村落半柴扉。只鸟时依树,孤萤不上衣。月高人影小,潮定橹声稀。沿水星星火,归惊宿鹭飞。”
郑夹漈极夸杜征南之注《左传》、颜师古之注《汉书》,妙在不强不知以为知。杜不长于鸟兽虫鱼,颜不长于天文地理,故俱缺之,不假他人以訾议也。余谓作诗亦然,青莲少排律,少陵少绝句,昌黎少近体。善藏其短,而长乃愈见。
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
卷六
近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欹危瘦竹扶衰步,高下疏畦入晚晴。
用巧无斧凿痕,用典无填砌痕,此是晚年成就之事。若初学者,正要他肯雕刻,方去费心;肯用典,方去读书。
落花随棹转,隔树看山移。
《偶成》云:“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
远梦摇孤榜,残星落酒旗。
月白鸟疑昼,山空树欲秋。
马过闻沙响,拖霜看雁飞
角声沉暮雨,雁影起寒沙
苔痕深院雨,人影小窗灯。
卷七
孙过庭《书谱》云:“学书者初学先求平正;进功须求险绝;成功之后,仍归平正。”予谓学诗之道,何以异是?
为人,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自恃恨用之病多;孔子所以“无固”、“无我”也。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韩昌黎所以“惟古于词必己出”也。北魏祖莹云:“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山光含月淡,僧影入松无。
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
布谷啼春雨,杏花红半村。
喷雪万峰巅,风吹直下天。长悬一匹练,飞作百重泉。
岸阔山沉水,天低浪入云。
以诗为诗,犹之以水洗水,更无意味。
味甜自悦口,然甜过则令人呕;味苦自螫口,然微苦恰耐人思。要知甘而能鲜,则不俗矣;苦能回甘,则不厌矣。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淡烟萦竹翠,微露点花明。
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古风须学李、杜、韩、苏四大家;近体须学中、晚、宋、元诸名家。
卷八
布被装棉梦黯然,晓看遥岫锁轻烟。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凭他饿,莫遣孙儿饿我儿!
寒星欲灭见渔火,小雨无声添落花。
久客不归无异死,故人入梦尚如生。
家有登高处,人无放学时。
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潮痕沙岸落,露气渚兰闻。
卷九
大星高出树,残月细流溪。
亭午白云开野径,夕阳黄叶下僧楼。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钟声凉引月,江气夕沉山。
风号平野急,云重暮山连。
胡稚威云:“诗有来得、去得、存得之分。来得者,下笔便有也;去得者,平正稳妥也;存得者,新鲜出色也。”
寒来千树薄,秋尽一身轻。
《京口渡江》云:“轻帆如叶下吴头,晚景苍茫动客愁。云净芜城山过雨,江空瓜步雁横秋。铃音几处烟中寺,灯影谁家水上楼。最是二分明月好,玉箫声里宿扬州。”
淡淡暮云低,漠漠松阴暝。
落日红未尽,遥山青欲来
卷一〇
绕阶草色笼烟淡,隔树蝉声咽露清。
猫迎落花戏,鱼负小萍移。
窗外叶飞人去后,天边月冷雁来初。灞桥此日秋风早,应向江南忆故庐。
雨晴云有态,风定水无痕。
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杨柳护田蒙绿雾,桃花隔水坠红云。
随行一舟月,出送满城人。
雪调静听孤唱远,云程遥望一痕青
卷一一
月扶花影偏怜夜,风得棋声亦带秋。
卷一二
一雁披霜千树冷,片云移日半山阴。
万里江山笔下生。
月行疑踏水,花坐当熏衣。
雨霁月忽满,墙阴树影摇。
卷一三
晚风敲径竹,微雨润窗花。
星辰夜影窗间落,江海秋潮枕上生。
星满天坛河泻影,月离海峤树生烟。
窗边落微雪,竹外有斜阳。
橹声摇夜月,帆影落晴波。
风定孤烟直,天遥独鸟沉。
卷一四
《秋夜回文》云: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
《夏夜》云:“萤火绕篱飞.,风轻荷气微。几竿斜竹影,随月上人衣。”
白月无声秋漏永,红灯有影夜楼深。
沙清鱼上晚,春冷燕来稀。
夜半酒阑星斗醉,天风吹堕小池中。
《暮雨》云:“衰柳拂西风,虫鸣乱叶中。片云将暮雨,吹送小楼东。萤火生寒碧,檐花坠小红。那堪终夜里,萧瑟傍梧桐。”
《荆溪》云:“离墨山前路,千林望郁苍。人烟聚茶市,沙鸟绕渔梁。白雨江声急,孤舟水气凉。今宵高枕梦,不减在潇湘。”
松影平分半窗月,漏声散作满城霜。
卷一五
山风枯砚水,花雨慢琴弦。
咏《烛》云:“只缘心尚在,不免泪长流。”
卷一六
空亭积水松阴乱,小阁张灯夜气清。
黄河水阔秋飞雁,银汉风疏夜堕星
《畅春苑诗》云:“出郭逢新霁,垂鞭信马蹄。松林微见日,沙路净无泥。鸟语含风软,杨花扑水低。不妨随意歇,流水小桥西。”
补遗卷一
入云但问采樵客,踏叶偶随归寺僧。
水落滩声缓,山高树影凉。
山暗残阳灭,江寒夜气生。
《晓起》云:“残月林中挂,晴云空际生。北窗幽梦觉,天色欲微明。露沮蕉花重,烟凝竹叶清。迎风倾两耳,恰好一蝉鸣。”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补遗卷二
无云天水合,有月海山清。
星低疑在岸,月近总随船。
云影溪留住,秋声雁送来。
补遗卷三
烟平疑积水,灯远若孤星。
补遗卷四
连天春水晚烟浮,一曲红栏映碧流。
林昏星有影,江定夜无声。
江云走虚白,石壁断空青。
以手指浪浪即摧,江上风回水倒开。
边秋影静,堂下鸟声空。
水阔疑无岸,云昏不辨山。
江欲浮天去,山疑渡水来。
补遗卷五
芦花两岸白,江水一天秋。
竹屋夜灯青,山窗秋月白。
野水失溪岸,远山横暮烟。
山窗残梦破,满树落花飘。
千林飘落叶,一雁下西风。
竹影暗移僧舍午,水声凉送客衣秋。
补遗卷六
水深清见底,沙净白疑浮。
补遗卷七
补遗卷八
人穿柳絮如冲雪,船傍梨花半入云。
江涛回岸白,树色接城青。
补遗卷九
补遗卷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