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点击上方,听电视剧原声,看桃李群师为您话红楼。
桃李聊红楼 之十八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本期栏目中,李山老师将率领桃李群师为您剖析87版《红楼梦》第十九集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视频说明:由于版权原因,87版《红楼梦》无法在腾讯播放,特为大家提供优酷视频链接,一键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欣赏 《红楼梦》第十九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本集情节梗概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对应小说《红楼梦》第四十五、四十七、四十九、五十回部分内容,主要剧情如下:
薛蟠至郊外赴约,柳湘莲谎言设誓,将薛蟠打倒在地,又踹在泥水里,出了一口恶气。
黛玉嗽疾又犯,宝钗来望,以为当用燕窝并冰糖熬粥。黛玉于宝钗面前剖白,说宝钗是个极好的人,又说自己原是投奔了来的,何必多事让丫头婆子们嫌着。宝钗便道回头叫丫头们送燕窝来,不必兴师动众。黄昏阴雨凄凄,黛玉心有所感,写下《秋窗风雨夕》词一首。宝玉穿了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来瞧黛玉,见到词作不禁叫好,黛玉忙将诗稿烧了。宝玉待走,黛玉又拿了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给他,嗔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蘅芜苑的董婆子给黛玉送燕窝等来,黛玉收下,心内感念宝钗。
大观园愈发热闹起来,先是香菱进了园子,跟着黛玉学诗。不久薛家、邢家的人也进京来,留了姑娘们在园子里住。史湘云父亲迁了外省大员,老祖宗舍不得湘云,便也接了来。贾母偏疼薛宝琴,宝玉恐黛玉心中不自在,却见黛玉与宝琴亲敬异常。夜里问起,黛玉方说出与宝钗交心的原委,又说近来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似的。
次日是入冬头一场大雪,众人于芦雪庵起诗社。宝玉与湘云从贾母处要了新鲜鹿肉,在院子里烧着吃。众人听了婆子的话寻来,连同凤姐儿也来了。正热闹时,平儿忽然发现自己一只镯子没了,凤姐儿打包票说三天必见。吃罢,众人即景联句,凤姐儿起了句“一夜北风紧”,挨个儿连下去。宝玉“落第”,受罚去栊翠庵折一支红梅来插瓶,并作一首“访妙玉乞红梅”。冬日天短,贾母午后不敢久睡,叫众姑娘一同去迎春处看画。抬头正见宝琴与宝玉披着红毡在山坡上折梅,鸳鸯笑言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双艳图》。
桃李群师对话红楼
本期嘉宾
李山
徐德琳
德琳老师
单看这一集,会不由替黛玉感到高兴。前面的剧情中黛玉“小孩儿口没遮拦”,,引出知心姐姐宝钗的劝告,于是“孟光接了梁鸿案”,这里就有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把寄人篱下的烦难,细细地说与宝钗听。这细碎中的无奈,孤傲下的凄凉,黛玉何曾向别人吐露?宝钗也很动情:“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并命人送了上好的燕窝给黛玉。黛玉认为宝钗“是个极好的”,且“多情如此”,连带后面对宝琴也是如自己亲妹妹一样疼爱,宝琴也与黛玉亲敬异常。
本集中的宝黛互动非常生活化。宝玉挨打之后、宝玉赠旧帕、黛玉题诗,两人心意已明,再也没有怄气争吵。秋雨霖霖,黛玉于灯下写凄凉哀婉的《秋窗风雨夕》。约好的宝钗没有来,没有约的宝玉却冒雨来了。一来忙问的是这三句话:“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问了还不够,还举灯细看黛玉的气色。这是雨天不放心黛玉,才又在睡前来看一眼。走前更是问黛玉早晨要吃什么。风雨故人来,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之情一下温暖了整个潇湘馆。宝玉走时,黛玉又担心路上湿滑,灯光不亮,特意地拿了雨中点的玻璃绣球灯给他,并嗔怪宝玉何时有了剖腹藏珠的脾气,也不想想“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这些细碎的生活琐事一一写来,一来一往的关心体贴颇有岁月静好的意味。
黛玉爱情稳定、又收获友情,哪里还有一丁点尖酸刻薄的影子?向宝钗坦诚自己对她的成见并恳切地说自己错了;遭到湘云和琥珀的误解也就是微微一笑、并不多言;知道下人夜里会局并不为难,还赏给辛苦钱让打酒喝。黛玉如果愿意,也会随分从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这集还有一个红学的疑案。黛玉对宝钗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黛玉的母亲贾敏为公候之女,出嫁时应是十里红妆。父亲林如海系钟鼎之家,家底不薄;又是探花出身,担任巡盐御史,也是一个肥差。为何到黛玉这里就一无所有了呢?林家的家产到底去哪里了呢?这有多种看法:林家本没有了家产;林家的家产被经手的贾琏所贪;林家的家产由贾母代管,等黛玉出嫁时再归还黛玉……但都很难说服人。聪明如黛玉,如果家产真的被贪,岂有不察之理;如果还有家产,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也许就是这些难解的迷,《红楼梦》有具有了言说不尽的魅力。
李山老师
在前一集已经说过,电视剧改编把“闷制风雨词”放在这一集,当不当正不正地夹在各故事之内,失去了表现的力道,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集电视剧是接着上一回在赖升家薛蟠骚扰柳湘莲的事,继续演此事的了局:薛蟠被胖揍一顿。看戏喝酒,贾家的爷们聚集在一起,坏事就多。这一回,是在赖大家,“贾珍、贾琏、贾蓉并几个近族的”(第四十七回)都来了,当然还包括贾家那位大宝贝亲戚薛蟠。以后,这样的故事还会有。而且,贾家爷们聚集,基本都宁府,而非荣府。例如后来的贾琏偷娶尤二姐(第六十五回)等。这当然与小说家“家事消亡首罪宁”(第五回)的认定有关。宁府是罪恶渊薮,与此相关、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像黛玉这样的姑娘,小说基本不写其在宁府有任何活动。有一次写到她随贾母去看戏,也只是这样交代一下而已。顺着这样的笔法,小说把这一次薛蟠柳湘莲的纠缠,放在“赖尚荣”(赖上的荣光)赖家,也是有意的安排。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戏中,小说和电视剧都写到了宝玉和柳湘莲谈亡友秦钟坟头上的新土一事。其实像熊孩子薛蟠那样的龙阳之兴,宝玉也曾有过,但是秦钟一死,宝玉这方面的表现锐减(小说后来写他与蒋玉涵,也只是侧面交代)。照此说来,秦钟者,“情冢”也,一段变态之情,也随着秦钟死去埋葬入土了。照此说来,“小柳儿”(贾珍这样称呼柳湘莲)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兴趣,薛蟠是只有“皮肤滥淫”,柳湘莲在秦钟死去之后,还能想到为他的坟填点新土,情分持久,不是人走茶凉,与宝玉用情更接近。看不上薛蟠,且使劲揍他,应该是情操上高下差别所致。还有,小说写薛蟠对湘莲“自上次会过一次,已念念不忘”,可是,小说前面并无薛柳相见的情节,似乎是个小小的疏忽。
宝玉和黛玉的小心思,不论是明的暗的,编剧通通搬上台面来演了个遍。宝玉穿了北静王送的斗笠蓑衣来瞧黛玉,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要再弄一套来,黛玉笑说那自己倒像个画里的渔婆了。在书里头,黛玉“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而我们的宝玉呢?“宝玉却不留心,因见案上有诗,遂拿起来看了一遍,又不禁叫好。”小编不禁长叹,真是呆子啊呆子。编剧恐怕也是和小编一样的急性子,于是在剧里头大刀阔斧地改了一番。心细如发的黛玉都还没来得及“想起话未忖夺”,呆宝玉就已经念起了“渔翁渔婆”,配上意味不明的小眼神儿,愣是把黛玉这么高的段位也打了个措手不及、羞羞答答。众位看官说厉害不厉害呢!后头宝玉冒雨要走,黛玉便让他提走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宝玉一被关心,痴汉脸又是展露无遗,可再不是书里只顾着连忙接灯的傻样子了。许多观众批评此版《红楼梦》将情节落得太实、格局放得太小,仿佛讲到最后只看明白了一个三角恋故事,恐怕也是因为这些少女心爆棚的小细节吧。
德琳老师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可惜电视中涉及不多,值得回到小说中好好品味。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际遇着实悲惨。香菱自幼容貌美丽,原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如珠似玉地珍爱。可怜幼年被拐子拐走,从此人生被改写。
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抢到香菱,照理应该宠爱非常。却没有想到娶为小妾,也当做“马棚风”了。薛蟠被柳湘莲痛打后,没脸见人,于是出门做生意躲羞,香菱得以跟着宝钗到大观园里来。这是香菱悲惨人生中的一抹亮色。大观园的青春气息、诗意生活唤醒了香菱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个忘记了姓名、忘记了父母、忘记了来路的女孩儿迷上了诗歌。有痴迷之事的人是幸福的,香菱沉迷诗中,灯下苦读不算得什么,写起诗来更是如疯似魔,书中写她 “索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引得大家都来瞧她,她也不自知。最后“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竟然在睡梦中做出了漂亮的一首诗。香菱忘却自己人生中的种种困难,追求世俗生活之上的精神生活,难怪乎她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说来有趣,香菱虽是薛家人,但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宝钗是不肯教她的,反倒是向来孤傲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去做了谆谆教导的老师。不过宝钗倒用了香菱学诗的苦心教育宝玉,宝玉自是不理。
香菱的感悟能力好极了,读王维诗时她体会到:“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所说的正是中国诗论中提到的 “无理而妙”:乍一看是不符合生活中的常识与常理的,但细一琢磨,这无理却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西方也“逻辑不配裁判文艺”的说法,正是同样道理。香菱举了王维诗中的例子,其实这种“无理而妙”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南渡后的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窗外偶然飞过的大雁怎么可能是诗人相识?然而“旧时相识”四字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回雁峰、想到了雁足传书、想到了她诗词中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恰恰正是这种不合常理,才能让读者品味到李清照心中浓重深切的悲哀。其实香菱所说的“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也恰是一种无理而妙:几千斤重的橄榄怎么可能含在嘴里。但惟其如此,才更突显出王维诗歌韵味悠长、品之不尽的特点。
李山老师
薛蟠挨了揍,没脸带臊怕见人,就想躲,于是向薛姨妈提出到外面闯闯。薛蟠离去,就有香菱进大观园的机会。于是有了她着了魔似的从黛玉学诗。电视剧对上述这些全无交代,一上来就是香菱手拿书本在桥梁上踱步,不像学诗“苦吟”,倒像学霸准备应考。
香菱进大观园,按礼数应该拜见一些人,但是平儿告诉宝钗可以不去见凤姐等,因为贾琏也像薛蟠一样,躺在家里不愿意见人。这就引出了贾赦因几把竹扇子害死石呆子之事。对这件事,小说采取了虚写的手法,借平儿之口交代。平儿还说,石呆子之死,贾雨村助纣为虐作用甚大。贾琏在弄扇子的事上不往死里整石呆子,因而挨了贾赦“混打一顿”,这是贾琏的还有人性的表现。而贾赦,利令智昏与贾雨村沆瀣一气,人品次之外,就是太不顾危险了。小说对这件事的交代是侧面的,还有点一笔而过的意思,然而,这只是表面,借平儿那句“饿不死的野杂种”的解气骂詈,小说着实显示了这件事的严重。薛蟠挨打、外出,引出香菱入大观园,又引出贾赦弄死人、贾琏挨打之事,这就是小说的故事就是宛转相生,出人意表。
进大观园后香菱学诗,小说写此,是强化大观园文学梦幻世界的品质。然而,小说表现香菱苦吟苦学,而且迅速变成一位颇有些模样的园中诗人,应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对香菱固有身份性灵的确证。不要忘了,香菱本名英莲(应怜),她在小说开始出现,其凄惨的命运,是大观园诸芳未来“堪伤”“遭际”的预演。小说前八十回,香菱的故事并不多,也没法多,因为她就是诸芳命运的影子。可是,她毕竟是进了“十二钗副册”的香菱(“曲终人不见”的“湘灵”?)并非“庸常之辈”(第五回),小说必须给她涂抹相应的色彩。其实,就是有大观园最好的诗人黛玉指导,又加上大观园“诗豪”史湘云切磋助学,只学了那几天,就能做出颇为可观的诗章,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违背常规。然而,正如贾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四十八回)香菱本应是大观园中人,宝玉这里的话,正是这个意思。香菱学诗,也真用功,醒着学,梦里学,行若遗,处若忘;可是,看电视剧的表现,充其量也只是把她演成了“好学”者而已。至于林黛玉教学的得法,香菱感悟诗意深得要领,也都让电视剧狠心地漏去了。
贾府的富贵让月光族小编时时刻刻都想大喊:“扎心了,老铁!”宝玉你回去就回去吧,还非得从怀里掏一个核桃大小的金表来看。黛玉你送灯就送灯吧,还非要送一个玻璃绣球灯。这金表倒也罢了,咱们且来看看这“玻璃绣球灯”。沈从文在《〈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种种》中说这玻璃绣球灯是“用硬木作骨架拼合十二或十六方做成的球形灯,这种灯宋明以来多是用纱糊成,上面并绘彩画,清代才用玻璃作,上面还是作各种粉彩杂画,和绣球一样,所以名绣球灯”。清人的玻璃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而《红楼梦》中的玻璃,有学者推测正是欧洲一种透明的“水晶玻璃”。比这复杂的做法、名贵的材料更扎心的是,这玻璃灯林妹妹有,宝哥哥也有。比起你有我有大家有更更扎心的是,不论是金表还是玻璃灯,少爷小姐们都没有显出格外的珍重,虽说也要仔细摔了,但仿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平常”之间的,便不单单是富裕,还有“贵气”了。
李山老师
电视剧这一集的重头戏,是芦雪庵(“庵”字,有的版本作“厂”,有的版本作“广”读“yǎn”)的联诗与对雪后大观园“琉璃世界”的表现。联诗部分,一如这一版电视剧对小说中所有赋诗活动态度,能删就删,能少就少,甚而不能少,也得少。诸芳联诗,所得共七十句,那是刹那间的才华展现,为魏晋名士、唐宋才子所擅长。笔者以为,若无这些,“红楼”就无“梦”。联诗越到后来紧张,只有黛玉、湘云和宝琴在仍在那里口吐红莲、争奇斗艳,其他人早已自谢不敏了。这一回联诗最突出的是史湘云。前面与宝玉吃鹿肉的“割腥啖膻”(四十九回),且穿着上一副“小骚达子”样儿,已经是“是真名士”的洒落了;联诗时应答之余,还能“笑个不住”(五十回),更是风流四溢、神采飞扬。电视剧先是把联诗删得像退了毛的鸡一样光溜,又让湘云在那笑个不住,就很让人莫名其妙,其实是把人物演浅了。大雪后的大观园琉璃世界中,无尽神采,无尽的生气勃勃,是生命情调与天地美景的相互映衬,诸芳中,还难找出第二个与之媲美。这才是湘云在诸芳中自具的情调,明媚豪迈,满是健朗,满是生气。
冬雪大观园是小说又一次表现大观园文学情调之美的重要文字。为此,小说做了大量铺垫。先是史湘云来了,还有新客人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位“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一样的多才美女来了。其中那位给读者带来一些海外消息的薛宝琴,诗才高妙,不让薛、林、史。这位“薛小妹”在小说的出现,与他的十首谜语诗一样像个谜。后四十回没有了,她的出现和未来命运也都没了下文。不过,以有论有,她的出现,确实为大观园雪景增加了色彩。如此,理解为小说为雪景联诗做的铺垫,似也未尝不可。
渲染大观园生命才情,小说着重表现了诗;与诗一样美丽的,还有与白雪相映衬的娇艳生命。小说是借助了明丽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展现的。具体说,白雪琉璃般的洁白透明,与诸芳娇艳的衣装色泽交相辉映。这也是从薛宝琴开始的,“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香菱上来瞧”后说:“是孔雀毛织的。” 湘云修正香菱的说法:“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宝琴身上这件斗篷是“金翠辉煌”,以翠绿为质地。在电视剧的镜头里,却是带花纹大红料子,这就离原著甚远了。而且,看翠绿的斗篷时,还不应忘记小说前不久对四位美人“四根水葱儿”的绿色比喻,大观园的精神主人贾宝玉,是“怡红快绿”的。除了宝琴的翠绿,林黛玉的穿着也不含糊,小说说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四十九回)红白青绿辉映在洁白玲珑的白雪世界里,何等光景!再看稻香村里“众姊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的斗篷”,白雪的世界里,红成一片的美人美服,照人眼目!其中“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黑与白两相映衬,且与其身份相符;再看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则格外显眼。所谓青莲色,属于发紫发蓝的颜色,在光谱中偏于冷色。大雪天这样的衣着,才是宝姑娘的范儿。小说还是在写她的“冷”。再看,“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灰色、黑色,顶上也是大红色,满带草原游牧气息,所以小说家不忘交代出头上的“昭君套”。凤姐的衣着是“紫羯绒褂”,与白雪相衬,与诸芳的红色相衬,也自有光彩。不论什么颜色,在白雪的映衬下,都会对比强烈,都会明朗鲜润鲜嫩,光彩宜人。大观园白雪世界越发地诗意盎然。
鲜艳的衣装之外,小说传神地描绘了两幅动人画面。电视剧对此也很是用力加以表现的。例如,电视中有宝玉和宝琴两个人在一起的画面,就是例子。只不过限于条件,镜头中的雪(比霜厚些)、红梅(似是假花),都不如小说如诗如画的语言表现得气派。请看小说写宝玉在雪后清晨所见的光景:
“宝玉此时欢喜非常……盥漱已毕……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原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四十九回)
白雪的世界中,有青松翠竹,更有“胭脂一般”的红梅绽放。这是雪中的光彩,景象固然是热烈的,这样的世界,有雪地上孤单的撑伞行人点缀,才见其雪后的天地茫茫。一如当年的大观园题诗,怡红公子仍然是红白梦幻世界的主人。
再来看从贾母视角所见的光景:
贾母笑着……一看四面粉装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这是相继闪现的两幅画面:一是宝琴和丫鬟手中的红梅。宝琴穿的仍是那件“金翠辉煌”的雪地斗篷,不过这补上了名称:凫靥裘。继之而来的画面,是身着“大红猩毡”的宝玉闪现。宝琴红梅,已让贾母赞叹为古画不如;宝玉的闪现,更让贾母动了为两人撮合的念头。这是深思熟虑的?也许。然而,另一种可能也不应断然排除,那就是被美景打动的一时冲动。在宝玉眼里出现的雪后画面,是大观园梅红雪白的美丽;后面的即贾母眼见的画面,宝玉则变为梅红雪白的画图中人。这就是伟大小说的写景,出神入化,变幻莫测。
德琳老师
访妙玉乞红梅在小说中是虚写。芦雪庵联诗中贾宝玉又落了第,被罚去栊翠庵讨红梅。具体如何向妙玉讨要的,书中并没有写到。电视剧根据宝玉写的诗句改编出一个四五分钟的情节。宝玉在栊翠庵外高声吟诗求见:“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隔着墙传出妙玉的声音:“墙外吟诗莫不是怡红公子吧?”问答之间宝玉用两句诗道出此行目的:“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妙玉开门与宝玉一道踏雪寻梅,后面又伫立庵门,与宝玉挥手作别。小说虚写的手法使联诗的热乎劲儿一直被保持,而电视剧的处理使妙玉的形象更为动人。
妙玉向来被人批评为矫情、虚伪、假清高,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书中李纨讨厌她的为人,唯一和她走得近的邢岫烟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其最为人诟病的自然是栊翠庵品茶一段,此外还有就是既然是修行之人,为何还要对宝玉暗生情愫?妙玉对宝玉的情感黛玉心知肚明,连贾环也看得一清二楚:“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其实曹雪芹还给了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两句,但在小说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电视中妙玉与宝玉踏雪寻梅时脸上的盈盈笑意、告别时的怅然低徊,又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怜惜之意。她虽然身处佛门,却不是正经出家,而是因为身体不好,才带发修行。她想压抑天性,做一个“槛外人”。可毕竟也是一个花样年华的青春少女,有怀春之情也很正常。她把自己平时用的茶具绿玉斗给了宝玉用;给宝玉一支盛开的红梅;记着宝玉的生日,用粉笺写了拜帖来“遥祝芳辰”。这些是她情不能自已之处。与芦雪庵中热热闹闹吃酒联诗的群芳相比,妙玉心中有俗世却身居庵堂。这份清高虽不纯粹,但也足以让人同情了。
八七版的红楼还有一个遗憾,就是诗社内容的大幅度删减。在这一集里,多少还剩了一个芦雪庵诗会,连着凤姐儿也插了一脚。为什么说“多少”呢?是因着二萧韵的即景联句被砍去了大半,“红梅花”的三首七律也不见了踪影。另外,本是宝玉寻梅归来、在房内作的“访妙玉乞红梅”,也拍成了大型唯美户外真人秀。不过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聚在院子里,还是十分赏心悦目的呀~
本集诗词句精选赏析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芦雪庵即景联句(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访拢翠菴向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湘云想了个什么好灯谜?袭人为何家去?晴雯怎会伤了风?宝玉为什么要自己煎药?平儿的镯子哪儿去了?院子里会作诗的外国美人是谁?贾母又给宝玉做了什么新衣裳?晴雯大病未愈连夜不睡为哪般?贾珍夜里热热闹闹做什么?年节下的贾府都有哪些仪式……敬请关注“桃李聊红楼”之二十《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欢 迎 读 者 朋 友 转 发 分 享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国学讲堂】策划:方舟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