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平乐箫琴|以后

平乐箫琴|以后

2021-06-03 18:22:10

以后

作者:箫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雁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


  大数据时代好像是这个样子,你听歌的时候,系统会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荐歌曲,渐渐的,你就被你的喜好慢慢淹没。



  有这样比方:假如你想爬一座山A,而你身边的人都想去爬另外一座山B,你会怎么选择?是坚持自我,选择你内心所想,还是避免孤独,跟随大众呢?


  放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B吧。当然如果你能选择A,我自然是敬佩你尊重你。选择B我不会有任何偏见,毕竟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这样。渐渐越来越佩服那些做事自成一派,追寻心中所想的人,不管他人是赞是诽。


  如今总能听见大人或老师谈论那些熊孩子的事,感觉沟通障碍真是很让人抓狂的事。最近听到的一个是说在公交车上听见几个小学生在聊天,内容居然有接吻上床这些, 声音也不避讳,边说边笑,旁边的大人忍不住呵斥了:你们现在的孩子脑子都在想些什么哦,家长和老师都不管的么……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若整天在家赌钱打牌或常年不在家,随口爆粗话,乱扔垃圾,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以身作则,还指望自己的孩子单纯正直么。


  现在的很多家长就顾着忙自己的事,以为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有事没事都会先把责任算到老师头上,经常看见家长大闹学校的新闻,跟医患事件有得一拼啊。


  有当老师的朋友说,检查家庭作业,看到家长是有签字了,可打开作业大部分都是错的。想来我爸妈还是蛮负责的,他们会每题检查过才签字,字写得不好还得重写。



  有件事我仍印象深刻,就是有次数学老师让我们回家跟家长一起完成一张试卷,要让家长检查过才交上来。结果后来老师说根本没几个家长配合的,交上来的很多都是错的,没几个认真完成的。


  只有我得了100分,老师在班上特意表扬了我,表扬了我爸妈,说这才是负责的家长。是的,这不是分数问题,是态度问题。我在意的不是满分,而是跟爸妈一起完成试卷,一起纠错的乐趣。


  让我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骄傲不气馁。爱上解数学题的过程,虽然有时一天只解出几道难题,但那种攻破难题后的满足是最让我着迷的。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你妈妈是老师,爸妈工作稳定,有大把时间陪着你,不用担心太多生活问题。是的,可是他们大可不必这么做的,班上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是在国家单位上班的,上下班时间固定,可以陪孩子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可不是每个家长有这个意识。


  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有这样的好父母,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成长。爸爸是个生意人,但是个很老实,话不多的人,但他很好学,自学能力很强,对知识严谨,也比较古板。


  我们平时聊天时要是谁说错了或误解了某个词句,他就会去翻字典,然后让我们纠正。特别是让我要注意,平时不能用错词或谐音开玩笑说出来,这样容易在考试时丢分,也会显得没有文化内涵。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就像董仲蠡在演讲《教育的意义》中说的那样: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所以下一次,我再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我多讲五分钟的林语堂,多讲五分钟的许渊冲,多讲五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是的,如他所言,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于无暇去思考诸如“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此类问题。无比仓皇地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声誉而教学。乃至于对知识文化本身不做思索探究,只问“这有啥用”“这对考试加分有用么”。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


  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起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歌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


  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