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洞箫训练―指篇

洞箫训练―指篇

2020-12-03 01:56:17

  

  传统吹箫,讲求气息控制的精纯,将一口气吹到强弱随心、收放自如、绵延不绝、委婉动听而为上。而手指的技巧主要以“颤、叠、赠、打”的灵活运用为主。随着箫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传统六孔箫也逐渐被更宜转调的八孔箫代替。现代音乐的快速发展,箫的传统手指技巧也有了很大的扩充,特别是十六分音符的大量出现,使得箫的语汇不仅只受限于长音或者气息强弱控制上,笛子上舌功的移植应用,手指的快速起落,大大丰富了箫的表现力。作为表现手法的一种,指功在箫上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乐器本身的构造决定箫的灵敏度不是很高,笛子上普通的十六分音符在箫上运用却较少,这固然有一个审美和演奏风格的原因,然手指训练的系统性也是关键原因之一。本文就学箫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进行手指训练,浅谈一些心得体会,供同好参考,起引玉之砖之意。

节奏、节拍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精准的节奏控制,音乐的进行就会陷入紊乱,从而影响人们音乐感受的效果,特别是在合奏中,各个声部和谐有效的连接靠的就是指挥对节奏的精确把握。洞箫演奏的节奏,节拍除了气息对乐句的控制之外,还依赖于手指的精确起落。

指劲

初学者握箫的手指往往比较松浮,还没有形成“指劲”,所以练习时,紧握箫孔,有助于“指劲”的培养,良好的“指劲”使箫孔的密封性更好,气息在箫管中的运行更通畅,因此,发音灵敏度更好,也更容易吹奏,特别是困扰初学者的“筒音”变得更容易,更好听了。女生在研习时尤其要注意此点。

手指姿势

握箫姿势是否真正正确,对习箫者将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下图以八孔箫为例示范正确的握箫姿势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手指按孔“差别”,由于整个手型的细微差别导致手指发力部位的不同,影响手指运动的速度,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快速进行的时候,节奏的不稳定,音符之间的粘连。

中指作为指点,第一指节自然直立,发力点在掌心,力臂短,手指反应灵敏。


(发力点在掌心,正确指型)

中指第一、二两指节成一直线,发力点在前臂,力臂长,手指反应稍逊,前臂紧张,食指和无名指容易抬指过高,叉口指法(筒音5时的4音)会显得不利索,造成音阶进行的不流畅。


(发力点在前臂,错误指型)

正确的握箫姿势为表演者灵活自如地演奏做好了生理上的准备,使得演奏者能轻松地应对技巧表现的需要。任何演奏技巧上的突破,一定有强大的生理准备为基础的,竞技运动上如此,吹箫上也不例外。所以,初学时养成正确的吹奏姿势并通过训练不断强化,使之固化成常态,是晋阶成高手的一条“捷径”。


手指弹性

有了正确姿势后,就要进行的科学系统地训练,手指训练是一种在节拍约束下,骨骼、肌肉以及筋腱的运动锻炼。一定要遵循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研习者可在节拍器的辅助下训练手指能按照节拍迅速起落。特别是手指要有短跑运动员听枪起跑的瞬间“爆发力”,当然,此时的“枪声”是节拍器的节奏。手指形成了良好的节奏起落感后,可逐渐加快节奏,甚至用最快的“极限速度”来训练手指,进一步提高手指的“爆发力”和“耐久力”,逐渐形成“手指弹性”,以适应快速演奏的需要。

冷门指的锻炼

初学箫友基本以筒音5为入门调式研习,此时,下手的无名指、上手的中指由于调式的关系只作为按孔,基本不运动,这样造成此二指相对较弱,随着研习地深入,筒音2、筒音6等调式都需要起落此二指,当然也包括后孔拇指,所以,平时在吹奏研习时也可对此作适当的训练,为以后转调作好准备。

装饰音

“颤、叠、赠、打、倚、波”等手指装饰加花技巧在箫上的运用非常普遍,但运用的原则是不能“喧宾夺主”,也就是再复杂的装饰音也不能影响主音的时值。这就要求手指必须在很短的时值内要如“蜻蜓点水般”的完成相应动作,如手指“弹性”不够,一旦有影响主音之嫌,就会给听者造成手指“笨拙”之感,其装饰效果适得其反。“指劲”和“灵活性”是良好“手指弹性”的基础。

训练口诀:“指劲生、手指抬、猛击孔、触电回、渐加快”。

箫友可以听一下《儿童乐园》这首曲子,感受箫的手指基本功训练的快速手指运动、半音阶以及双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