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送总第363期!2017第163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竹埙研究与制作
上海艺术研究所 陈正生
《精忠词》陈正生竹埙演奏
竹埙简介
“竹埙”为何物,恐怕少有人知。顾名思义,它理当是用竹制作而具有与陶埙同样音色的乐器。关于竹埙的情况,笔者于《全国乐器信息》2000年第四期上已作了简要介绍。它是苏北民间乐手周寿荣所发明的,因此乃是一件新生乐器。竹埙系用毛竹制作而成。制作方法是,将毛竹截取一段,然后将这段毛竹的竹节下方5—6公分处锯断,将锯下的一段劈开,削成楔形,拼拢,再与头子接合、胶牢。头子上开一与洞箫相雷同的吹孔,楔形管上开挖音孔(如下图)。周寿荣曾给它取名“阴阳笛”。 因为周荣寿在他所发明的这件乐器上开有膜孔,贴笛膜与不贴笛膜音色有明暗的区分,故名。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术科长沈正国,根据它那音色特点,建议给它更名为“竹埙”——当然也就废弃了膜孔。
竹埙的音区比陶埙低,属于中音管乐器,笔者制作的筒音为a(实际音高,比筒音为a1的曲笛正好低八度)的竹埙,其音域为e—g2(制作得好,a2也能奏出),当然音调更可以做得低一些,笔者还制作了多支筒音为d的(比洞箫低八度),最低音可达A。送于友人,深得珍惜。这几支筒音为d的竹埙,音调虽低,笔者的手指也偏短,但仍可演奏。若找到合适材料,笔者更想制作筒音为c(比琴箫低八度)的竹埙。
若将低音竹埙与埙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竹埙的优越性:不仅陶埙的音调没竹埙低,而陶埙做得过低也就失去足够的音量,从而失去应用价值。尽管竹埙本身还存在不少缺点,但笔者深信,通过不断地完善,在我们的民族乐队中它会很有前途的。
竹埙制作的改进
竹埙有它自身的缺点:仅有的九个音孔按自然音阶开挖,因此原先的竹埙音律不全,不便于转调,这就影响了它在乐队中的使用;倒锥体的管身,使他无法获得较宽的音域(陶埙的音域也同样不宽);原先所采用的洞箫一样的吹口,无法吹出音程较大的气滑音,因此,它虽然有与陶埙类似的音色,却无法获得陶埙所特有的韵味。
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音乐声学知识,以及四十余年箫笛制作经验,经过制作验证,这点不足已完全得到克服。现将所作的改进简述如下:
一、将毛竹烘透。竹埙的胴体胶合之前,清除毛竹内壁上的竹衣,并涂上一层凡立水,从而充分保证制成的竹埙音色松透、明亮。
二、周寿荣原先设计的竹埙,管身与头子是错接的,因此衔接之处的错位给发声造成不良影响。如今改成平接,不仅有利于发声,同时也为竹埙制作工艺上的美化带来了方便。
三、将吹口开挖得浅而宽,以利于吹奏是能随意控制管端校正量,以利于控制音高,并能吹奏音程比较宽的气滑音。如此改动的竹埙吹口,气滑音的幅度可以达到三度。
四、合理调整音孔的位置。这是竹埙制作的关键。由于竹埙的音孔是按照自然音阶开挖的,因此音律不全,给转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它在乐队中的应用。开孔的原则是,两个音孔之间的音程为大二度的,要能方便地改变成小二度,这样,从理论上说,七个音孔也就能方便地奏全十二律,为转调提供方便。
将相邻二孔之间的音程由大二度改变成小二度,这在箫笛上除了按半孔之外是难有办法的。但是竹埙那上粗下细的倒圆锥形胴体,为方便地使用交叉指法(即民间所说的“叉口”)来改变音程创造了条件。再就按半孔指法与交叉指法的比较而言,按半孔指法所奏出的音高具有游移性,而交叉指法所奏出的音高则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此外,交叉指法所奏出的音,其音色也比按半孔音明亮。
五、底孔若能增一键,竹埙还可以象下增宽纯四度。
从形态上看,竹埙与洞箫似乎没多少差别,两端通洞与所谓的“开管乐器”相同,理当是八度超吹乐器,实际上它是十二度超吹乐器。底孔增添一键以后,使末端封闭,再通过气空的控制,音域却可向下增宽四度。竹埙的超吹音音色虽然偏紧,但是向下所增宽的四度,音色确实很好。
演奏与指法
竹埙演奏过程中的口型,理当与洞箫相一致;只是由于它吹奏端管径大,吹口宽,因此吹奏时的口腔要打开,以利于共鸣。至于演奏技巧,洞箫上适用的,也多能适用于竹埙,只是多了个气滑音。
此处所列的为基音指法表。泛音(超吹音)由于竹埙制作规范尚有待研究与讨论,故暂不列出,并将在下文做点讨论。
指 法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名e f #f g ba a bb b c1 #c1 d1 be1 e1 f1 #f1 g1 ba1 a1bb1 b1 c2 #c2 d2
D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G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A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C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F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现将以上图例略作说明:“●”,表示按没之孔;“○”,表示开启之孔;“⊙”,表示安放皆可之孔;“△”,表示底孔掩没而仰吹,使该音增高;“◆”,表示底孔按没而平吹;“▲”,表示底孔按没而抑吹,使音高降低。
从以上所列的指法表可知,竹埙转调时,为了改变音程,只用“叉口”(交叉)指法,却不用按半孔音。演奏时,当掩按音孔的手指逐步开启后,竹埙握持的平稳性就会受到影响,为了保持平稳,可以适当掩按下方音孔,这时最好只按最下方的音孔,以免影响音准。
声学的特异性及制作难点
竹埙与箫笛,在声学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超吹音与基音的关系明显不同。竹埙的音域将近二组半,与箫笛基本相同。但是竹埙又不象箫笛:箫笛除了一组基音而外,其余都是超吹音(泛音);竹埙则以基音为主,只有很有限的几个超吹音。此外竹埙与箫笛更重要的差别是,竹埙没有箫笛那样稳定的八度超吹音,竹埙的超吹音由制作设计的差异所决定,制作者可在十一度至十三度(或更大一点的音程)之间自由选择。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从竹埙的外形来看,它两端通洞,颇与洞箫相似,理当是八度超吹的“开管乐器”,何以吹不出八度超吹音?原来这是竹埙那上大下小的倒圆锥管的形态所决定的。
笔者曾写过《开管乐器同闭管乐器的外形识别》一文,刊载于《乐器》1987年第6期上。该文就人们难以识别的“开管乐器”与“闭管乐器”问题,在外形上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边棱音为激振方法的管乐器,两端通洞的为八度超吹的“开管乐器”(如箫笛),末端封闭的为十二度超吹的“闭管乐器”(如排箫);簧哨乐器(包括以唇激振的各种号),其吹奏端与口唇紧密接触,其管子主要部分的形态为圆柱形的,是十二度超吹的“闭管乐器”(如单簧管、中国的管子和筚篥),管子主要部分为圆锥形的则是八度超吹的“开管乐器”(如双簧管,各种号,以及中国的唢呐)。文中特别举了萨克斯管的例子,它的头子与“闭管乐器”的单簧管完全相同,但它那抛物线的管子,却使它成了八度超吹的“开管乐器”。该文只提及上端小、下端大的圆锥形管子,却未提及上端大、下端小的倒圆锥形管子。这是因为在管乐器中这种形状的管子并不典型,只有塑料模压的竖笛是这种形态;可竖笛的倒圆锥体的锥度并没有大到足以引起其声学性质发生质变的程度,它仍然是八度超吹,所以没能引起笔者的注意。
竹埙明显的上大下小,从而使它成了十二度超吹乐器,这与唢呐等上小下大的形态正好完全相反,看来竹埙的十二度超吹就不具有偶然性。个中的奥秘,有待我们的声学专家进一步研究了。
竹埙制作,有好几个难点。若将它用于合奏之中,不仅对它的相对音高(音程)有所要求,而对绝对音高(频率)更有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其制作难点还不在于基音的标准音高的确定,也不在于各个音孔的定位,而是超吹音与基音的音程的选择,以及所有大二度音程通过“叉口”指法而改变成准确的小二度。笔者如今的制作要达到这一要求,还仅仅是凭借经验,暂时还无法归结出可行的经验公式——更别说理论公式了。
就竹埙的制作而言,经验公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竹埙制作过程中,竹片的拼合之前无法吹奏成声,吹不出声音也就无法知道它筒音的音高,以及同超吹音的音程关系。这是竹埙制作中的最大难点。
关于超吹音,笔者通过数十支竹埙的制作研究,认为还是选择十一度超吹音为好。十一度超吹音不仅有利于高音吹奏时指法的转换运用,主要是弥补了十二度超吹的音律不全,而且更由于锥度的减小而有利于更多超吹音的激发。
关于竹埙的制作尺寸,笔者将几支比较理想的数据列表于下,供有心研究者参考。音孔顺序自下而上为第一孔、第二孔……;所列音孔的距离为音孔中间的距离。
筒音音高:A(a,220Hz);单位:公分
吹 奏 端 | 尾 端 内 径 | 吹 孔 | 全 长 | |||
外 径 | 内 径 | 宽 | 高 | 宽 | 深 | 44.50 |
5.70 | 4.30 | 2.10 | 0.60 | 1.30 | 0.90 |
第一孔 | 第二孔 | 第三孔 | 第四孔 | 第五孔 | 第六孔 | 第七孔 | 第八孔 | 第九孔 |
10.00 | 13.30 | 15.70 | 18.70 | 24.10 | 28.10 | 29.50 | 32.30 | 37.40 |
筒音音高:E(e,164.81Hz);单位:公分
吹 奏 端 | 尾 端 内 径 | 吹 孔 | 全 长 | |||
外 径 | 内 径 | 宽 | 高 | 宽 | 深 | 58.20 |
6.60 | 4.90 | 3.00 | 1.05 | 1.40 | 0.90 |
第一孔 | 第二孔 | 第三孔 | 第四孔 | 第五孔 | 第六孔 | 第七孔 | 第八孔 | 第九孔 |
16.60 | 20.00 | 23.10 | 26.70 | 34.10 | 37.10 | 40.70 | 44.10 | 47.90 |
筒音音高:D(d,146.83Hz);单位:公分
吹 奏 端 | 尾 端 内 径 | 吹 孔 | 全 长 | |||
外 径 | 内 径 | 宽 | 高 | 宽 | 深 | 62.30 |
8.80 | 7.490 | 2.90 | 0.85 | 1.60 | 1.30 |
第一孔 | 第二孔 | 第三孔 | 第四孔 | 第五孔 | 第六孔 | 第七孔 | 第八孔 | 第九孔 |
18.90 | 19.80 | 22.20 | 26.30 | 35.70 | 37.60 | 41.80 | 46.00 | 52.90 |
以上两支竹埙皆为十一度超吹,以下一支为十二度超吹,也把数据附上,以供参照。
吹 奏 端 | 尾 端 内 径 | 吹 孔 | 全 长 | |||
外 径 | 内 径 | 宽 | 高 | 宽 | 深 | 44.20 |
5.90 | 4.10 | 2.05 | 0.55 | 1.20 | 0.90 |
第一孔 | 第二孔 | 第三孔 | 第四孔 | 第五孔 | 第六孔 | 第七孔 | 第八孔 | 第九孔 |
9.40 | 12.50 | 15.0 | 17.80 | 23.45 | 25.70 | 28.90 | 31.80 | 36.70 |
以上各音孔的位置,乃是为了适合本人的手指偏短的实际,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作修改。另外列表时没有注明音孔的大小。这是因为音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音高,而竹子的情况各异,制作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略作修改。
资料由陈正生老师授权提供,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 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 纵马长歌 |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 百鸟引 |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 学术文论 |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