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又叫尺八,一如唐代六孔尺八的规制,在南音中属竹管乐器。宋以后,洞箫在其他乐种中绝迹,和横抱的南琶同属国宝级级别,仅在南音中独存。杜志阳说,洞箫的取材尤其不易,竹材要德化的石竹和山上的小毛竹,而且竹子根部要十目九节,往往一千根中只能找到一根。
“山上找回来的竹子基本都是弯的,要用文火烤,再冷却,然后再阴干一年时间,才可以准备制作。”杜志阳边说边比划着他手上的洞箫,“这些都是我的作品,文火烤直后头和尾都要切掉,然后是通竹风,把里面清理干净,接下来就是用直尺画线,做萧嘴、定音等。”
在杜志阳看来,做一把洞箫最难的地方就是开孔,每开一个孔都要调音,慢慢调试直到保证音色、音准。这是制作洞箫的生命线。开完孔之后接下来就是打磨、抛光,然后刻章落款,一把洞箫就算成品了。
而制作洞箫的过程好比庖丁解牛,如今的杜志阳只要拿着竹子,就知道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说,一把好洞箫,原材料肯定要好,竹子的内径要好。所有的音色和音准都是靠内径决定的,包括开孔以及每一个细节。做乐器,就是做细节。
简短的采访,让人很难想象杜志阳对洞箫究竟痴爱到怎样的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洞箫,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说,他现在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着洞箫转,不在演出,就是在制作。他自己也开了一家乐器店,有时候研究洞箫可以到天亮。他平时喜欢书法和绘画,并将它们融入到制作洞箫当中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制作的每一把洞箫的外观上,你会看到一些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等元素。当然,这得在确保乐器品质的基础上,再去做一些文化的融合和创意。”
杜志阳制作的洞箫,其落款处均有醒目的“无非”二字。对此他解释说,“无非”是他的艺名,即“无是无非”。他希望自己能够:没有是非争端、心静如水地去做每一把洞箫。
注_原文版权属于本社,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