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陈群专栏】初一新教材读写结合实例

【陈群专栏】初一新教材读写结合实例

2021-01-10 05:15:16


初一新教材读写结合实例

陈群

本学期使用部编新教材,教材中对写作有了更加明晰的指导,除了按照教材安排进行作文教学外,我与学生还开始了“生活类日记”、“阅读类心得”、“活动类感受”、“应试类作文”等系列写作。

 

“阅读类心得”这一内容建立在课内外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师生共读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段话为起点,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活动。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之后,我写了《秋雨偶感》的散文,学生们写了《校园秋景》等系列文章;在读了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后,我写了《秋风吹不散的记忆》一文,学生们也写了大量的读后感,最为优秀的应该是赵一帆同学的《怎么活》,徐光旭同学的《生命的轮回》等文章(已在上一期陈群专栏推送);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一起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当学习了林海音的《窃读记》后,我们进行了写作专题——“与书有关的回忆”。


最是书香令人恋

陈群

每当在书店看到色彩鲜艳的儿童图书时,我除了羡慕如今孩童的幸福之外,更会忆起自己童年中的缕缕书香。 

七十年代的小山村,即使母亲是小学老师,家里也几乎没有书,更没有闲钱买书。后来,一场大病让父母不得不将我带到北医三院,在那个白色世界中,除了来苏消毒水之外,竟然让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刚学会走路的我,因一场人为的医疗事故不得不暂时被囚困在病床上,可怜的母亲带着借来的微薄薪水陪我熬过一天又一天。病室中,大多是城市中的公费成年病人,医生看我年龄太小,允许母亲陪床,于是母亲晚上帮护士搓棉签抵陪床费,夜深人静将病房中闲置的椅子拼凑起来当床,清晨悄悄将病房中所有的暖壶打满热水。母亲任劳任怨的付出与我小小年纪不幸的遭遇换来无数位医务人员及病人与家属的怜爱,善良的他们常常给予我们母女资助,刚强的母亲从不接受吃与穿的实物,唯独一次都没有拒绝的便是那些馈赠给我的书籍,那些书籍有的是家里小孩看过的旧书,也有新购来的新书,但都是小小的,黑白版的,但正是有了这些小人书的陪伴,我与母亲苦难日子才有了一丝丝温暖的回忆。

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麻醉师夫妇,他们多次找母亲表示要收养我,说可以给予我更好的医疗条件与成长环境,说母亲年龄不大依然可以再生孩子,面对这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告,母亲真的有些动心,但最终还是因舍不得拒绝了。善良的夫妻二人被拒绝之后不但没有生气,来看我的次数反而更多了,他们从不买食物与水果,总是拿来一摞又一摞的小人书,如果有时间他们会坐在床边一页又一页的读给我听,如果没有时间,他们会反复嘱咐母亲,一定要给我读。


于是,没有上学的我,开始了一段打针输液听书看书的日子。每一本小人书都被母亲不厌其烦的读了无数遍,母亲带着家乡方言的普通话朗读是医治我病痛的最好良药,即使伤口很痛,我依然会忍住哭泣听那悦耳的故事。听得次数多了,小人书上的每一段话我都能背下来,就像认识每一个字一样,背小人书常常成为我为病友表演的主打节目,不知情的人还要诧异地询问:不简单啊,小小年纪还没上学怎么会认识这么多字呢?我和母亲便会偷偷地笑。

半年后父亲接我出院时,整理出足足两大帆布旅行包的小人书,那是我的第一批书,虽然都是黑白版本,但它们为我苦难的童年增添了七彩阳光。

当我大病痊愈后,小学生活开始了。起初,两大旅行包的小人书是我放学后的全部精神支柱与玩具。每天我都会带着小伙伴回家,像妈妈一样做小伙伴的老师,为他们背诵一本本小人书,后来,书上的每一个字我们几乎都学过了,于是开始一人一本大声朗读。到了三年级,那些小人书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开始像饥饿的老鼠般四处寻找精神的食粮。 

后来,我终于从一位比父亲小近十岁的本家叔叔那里发现了一种杂志——《大众电影》。本家叔叔与父亲一样是城里化肥厂的一位工人,但他却是一位时髦的文艺青年,梳着长长的大背头,喇叭裤,虽然不是很高大魁梧,绝对是风流倜傥的样子。他常常来家里找父亲聊天,有一天他来家里时竟然在腋下夹了本书,百无聊赖的我眼前一亮,不顾礼貌抢上前去,抽出来迫不及待打开,封面上漂亮的大明星更是让我惊讶无比,将彩色插图一睹为快后开始慢慢阅读小字部分。一本读过之后开始央求叔叔再拿一本,于是小小的脑子里记住了一个个电影演员的名字,并无时无刻不憧憬能坐到电影院看一场……


再后来,我能继续读到更多的书要感谢我的父亲。每当周六周日,平日忙碌的父亲总要空出一天,据说是去城里办事,并一定要让我随行为他看车。于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便载着一路欢声笑语出发,父亲总是直奔当时县城唯一的书店——新华书店。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父亲每次都是动作麻利的将自行车车梯打好,急急地说:“你看车,我去办事,没意思就进去看书,不要乱走!”

于是,无论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凛冽,周末的小小县城的书店门口便会多出一个农村小姑娘。大大的眼睛发出怯怯的目光,看着急匆匆的人流焦急的等着父亲回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无聊之极走入陌生的书店,开始用颤巍巍的声音说:“阿姨,我要看看那本书!”渐渐的,一本书在手忘记了胆怯和焦急,我的读书生涯也因此延续的更为长远。

如果有人问我,生命中最感激的人是谁?我一定会想到在最贫瘠最痛苦的生活中为我提供精神食粮的人;如果有人让我讲述最难忘的一段恋情,我会毫不犹豫地讲一讲小时候与书之间的那种情愫——难以得到,得到后细细品尝的无限甜美,就像稀缺的小甜点令记忆的味蕾倍感幸福,这是任何一位恋人都无法给予的浪漫与清新。

1

学生习作之一

初心

昌黎四中初一6班卢琳

书,是一位良师益友,伴着我们成长,使我们的心灵从稚嫩到成熟,人生从孤寂到充实。

小时候,总是对每一本书都爱不释手,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中得到满足的,不再迷恋多彩的积木,而是用心去体会书中蕴含的乐趣。


9岁的时候,我便读了格林童话,厚厚的一本书,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终于到了最后一个小故事,可已是深夜,屋里黑漆漆的,一个由台灯发出的微弱的光线,照亮了我对读书的渴望之心,却完全忽视了门外的脚步声,被妈妈捉了个“现行”。

见妈妈关上门,我又悄悄打开小台灯,翻开书本,正如林海音说的那样——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家家户户的灯都灭了,只有些许蝉在无力地鸣叫,显出一脸的空寂,而灯光下的我却毫不在意那些,心中像一片汪洋大海,随着故事情节,有时温婉平静,有时却掀起狂风大浪,激情澎湃。终于看到了结尾,我合上书本,关掉台灯,闭上眼,看似我已经从书的世界中走出,实际我还在脑中不停回想书中的一些小细节,对那些邪恶的巫婆咒骂,又对那些英雄救美的王子或平民极其敬佩……那晚我做了个梦,梦到我竟也成为了童话中的一员,我自由地生活在这美好的世界中,很快乐。

时间在书中的字词间漫漫消磨,转眼间我早已成了初中生,可我对书的那颗初心却从未改变,对书的热爱也从未减少,因为它早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2

学生习作之二

读书的“酸甜苦辣”

昌黎四中初一6班朱乐桐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而我要说的是:“书是‘酸甜苦辣’的混合体!”自从升入了三年级,我认识了足够多的汉字,阅读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渐渐的,我便爱上了文字,爱上了阅读。 


我爱读书,但每次我犯了错,妈妈总会以不让看“闲书”来惩罚我。一天中午,我做了错事,被妈妈批评了一顿。那天下午,我和妈妈经过书店,我便进去了,发现了我心爱的读物——摩尔庄园,便问妈妈:“我能买这本书吗?”妈妈余气未消,一看又是“闲书”,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行!”我看着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摩尔庄园,听着妈妈那不容争辩的声音,我只好“沿着河看猴子吃桃——流口水”了,哎,这种味道真酸哪! 

有一次,我带了十多本课外书到奶奶家过暑假。到了晚上,我把空调开到27摄氏度,吃着汉堡,啃着炸鸡,翻着带来的课外书,眼睛和嘴巴同时“饱餐一顿”。一页,二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的读着。物质食粮吃完了,精神食粮仍在继续。虽然我眼睛累,手累,腰累……可我心里却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尽情地饱览周围的一切,应接不暇,心中只有一个字——甜。

有一回,我看一本书正入迷时,妈妈却让我睡觉。我躺在床上,心中有了一个念头:偷读。于是,我等妈妈出了房门,便偷偷地打开了床头灯,窝在被子里看了起来。这时,我很快乐,也很痛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苦中作乐。最后,我被沉重的被子压的喘不过气来,头晕晕,汗涔涔,实在熬不住了,才意犹未尽地睡去。

我虽爱看书,但有时候却是囫囵吞枣,往往把几个差不多的故事搞混了。一次,我和爸爸谈起了“竹林七贤”。我得意地在爸爸面前炫耀,张口就来:“竹林七贤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爸爸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你说的是唐宋八大家!”哎!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谁叫我马虎呢,这下可就尴尬了。以后我看书可得认真点!

书是一艘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书是一位老师,教我怎样做人;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智慧之门。尽管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遭遇一系列的酸甜苦辣,但是读书对于我的酸和苦辣都是暂时的,只有甜,才是永恒不变的!

3

学生习作之三

人生的良方

昌黎四中初一6班江宇航 

如点点星光,如星星灯火,它将人从深渊中拉出来,它——是人生的良方——书。

小时候懵懂的我不喜欢读书,什么“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什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在我眼里就如天书一样,读不明白。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地拿起了一本书,翻开了两三页,我立刻被书中的内容所震憾了,那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本书的每一页像粘了蜂蜜一样,每一页都有着回味无穷的甜味,我废寝忘食地读到了深夜,我的心被书无穷的魅力震憾了,一个月,我都津津有味地翻来覆去地读着、沉浸着。


后来,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绝境狼王》——一本几乎没有人摸过的书,但我却被其深深吸引,忘了回家,灵魂早就跑进书里了。六本书我用了两个月读完,两个月里我不停地在书店与家奔走,读着书,我早就把那两条酸疼的腿,那支僵住的胳膊扔到脑后。

雪白的书页越来越黑,在一刹那突然亮了,像生命大门突然敞开一样。“哦,天黑了。”我不是说给别人听的,也不是自言自语,而是说给书听,当然,我巴不得那条狼从书里跳出来,尽管他是一条狼。

“该走了。”我用深情的眼睛凝视了一刻,好像它会被别人买走似的。

在冷风呼啸的大街上,我心是暖的,它一直伴我左右,一直随我到家,人小志不小,在风的呼啸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书——人生的良方。

4

学生习作之四

随君相伴学无涯

昌黎四中初一6班徐光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不错。但总感出略有僵硬。若是终身认为书只是工具的话,实在多少都有一些争议。我所认为的书,是我最忠实而无私的伙伴,毫不吝啬让我长了见识。随君相伴,山高路远,学海无涯。


古人留下的唐诗,宋词是我最懂情的伙伴。感受着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离别惆怅;感受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美丽和谐;感受着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初春美景。唐诗的博大精深让我沉醉品味着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肝肠寸断;品味着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悲凉凄苦;品味着欧阳修“垂杨紫陌落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的烂漫场面。宋词的独一无二让我叹服。我认为,它们交给了我人间的情。懂情并不是多愁善感,抒情并不是天花乱坠。这便是书给我留下的零碎记忆。 

当今作家所珍存的诗歌是我最富有哲学的伙伴。最让我耳熟能详的是已去世的冰心奶奶——她没有用华丽的语言,也未用铿锵的语调。往往读她的书、她的诗,会安静下来,心如止水。那段时间,几乎是彻底喜爱上了她的书,简直就是不想承认时间的存在。她的诗歌所留下的记忆是那一句:“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书中有我心中的感受,我心中有书中的记忆。它是我最好的朋友,它让我有了学习的信心。 

5

学生习作之五

线装书的故事

昌黎四中初一5班王露溪 

每个时代里,都有一个人,至少一个人坚持相信,线装书里,狐狸精的故事。                                        ——题记

我爱书。 

读是一种乐趣,品是一种享受。不知是谁说过这句话。我很受用,书山书海中,我犹爱线装书。

不经意中看到,被打动。线装书,是那种有霉灰和厚重感的,用白线密密装订的纸页,上面写了毛笔字,小楷,或什么的。让人感受到文墨气息。油墨是不成的。


生命里第一本线装书是残本,《诗经》,只择选了几个章回。卖家掏空了心思,取荼褐色的纸,粗糙的,一列一列,小篆的字,极有骨力。底下是墨染的底画,一朵一朵桃花嫣然,一枝一枝,一团一团,山坡上开得烂漫。一见钟情,缠了母亲买来。轻薄的纸上,温婉的妓人低吟浅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二本书,却是厚厚的一部。纸页并不宽大,杏色的封面上,墨迹大朵,晕出“石头记”,字底下,是高阁大楼,女子娇羞。是在巧合间,见着如此“红楼”,散发着清浅气味。放在茶案上,覆一块绣帕,落几点梨白。瞥一眼,从心里,便都是愉快的。丝丝白衣线,是黛玉轻喘: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后来呢?

该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吧?该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了吧?该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了吧?该是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了吧?该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了吧?……那时,我与书又该有怎样的故事了呢?

6

学生习作之六

外祖父的书柜

昌黎四中初一5班赵一帆

我的外祖父一直保存着一个珍贵的红木书柜。

有时,我会注视着它,望着由它富有光泽的表面所反映出的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这是谁?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据说在我母亲还很小的时候,它便被买来了;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它便静静立在家中了。它像一尊雕像,在时间的长河中默默地注视着我们一家。


它同样是我外祖父最钟爱的家具之一。名义上是书柜,实际上却是外祖父的“纪念馆”,不光有着那些泛黄的旧书本,也有外祖父当年参军时的日志还有他老人家珍藏的那些宝贝:军章、相册、电话簿……,当时,外祖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开书柜,用粗糙的大手摩挲着那一本本破旧的书本,眼神当中不断泛起异样的流光。

在我还年幼的时候,最喜欢看的书就是外祖父书柜中那本《西游记》,而我又不识得多少字只好等祖父空闲的时候求他读给我听。

慈祥的祖父自然不会拒绝孙儿这样一个小小的请求,很愉快地答应了。就这样,一老一小一起坐在大床上读起了《西游记》。

祖父读得很有感情,也很有技巧,总能把书中的人读活,尤其是孙悟空,“猴”劲十足。听着听着,我忽然自言自语说:“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孙悟空一样厉害呢?” 

祖父似乎想起了什么,朗朗读书声停了下来,我用好奇的目光看向祖父。他低下头,一边像是努力回忆着什么,一边对我说:“姥爷小时候也喜欢孙悟空,这样才当了兵。你将来可得好好读书,要比孙悟空还厉害!”

一听说能比孙悟空还厉害,我赶紧点头,就跟小鸡啄米一样。祖父看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继续读起了书……

后来听母亲说,外祖父小时候家里穷得很,根本没钱读书当兵也只是图条活路……

现在,那书柜依旧静静地立在角落里,床上依旧坐着我和外祖父两人——一切都似乎没变。但祖父日益苍白的鬓角又表明一切,似乎又都变了。


作者简介

陈群:秦皇岛市昌黎县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秦皇岛市语文骨干教师,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湿地栖居者,爱生活、爱语文、爱阅读、爱写作。三尺讲台播撒阅读的种子,真实文字记录教育的深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