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和古琴的缘份源自中医,10年下半年,同事约我一起去应象中医学堂学习中医启蒙课程,8次课,完成了洗脑。然而截至目前为止,对中医的认识,还停留在洗脑。虽然也曾简单地看了点书,还上了几次短训班,但是总没有深入下去的能力和勇气。
回到正题。某天,在应象中医学堂,看到洞箫开班通知,顿时心生向往。看了几眼介绍,连试听课也没听,就缴费报名了。报名完成后学堂的郑嫣MM对我说,你找陈老师学箫是找对人了,他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此处略有广告嫌疑……)(牧鹅按:“棋书画”一无所能)。第一次上课看到陈老师,吓了一跳,说话没用力的感觉,但是很有穿透力,似乎浑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气虚)。想必吹箫很有功力。当然,也就惊吓了一次,后来听习惯就没感觉了。箫班结业后,学堂组织学员去朱家角游玩,聊天中两个同学说在跟陈老师学古琴,顿时又心生向往。然而,这次没有冲动了,没时间啊没时间!箫还没好好练呢,要专一,专一,专一(当真练了箫吗?)。说来奇怪,此前没有听过古琴曲,但是当时就觉得自己会喜欢这个东东。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到了14年初。突然间,接连看到好几个和古琴相关的信息,又想起了曾经的向往,然而念头一闪即过,此时比彼时更忙啊!某天一位朋友表示对古琴有兴趣,我很热情地问,你要学吗?我帮你问问老师。于是给陈老师发短信问琴馆招生吗。老师以为我要学,说晚上正好有个小聚,有没有空到琴馆聊聊,我硬着头皮去了。老师问我为啥要学古琴,忘了回答了啥。心想学就学吧,再不学,以后更没时间了。
事实证明,那位朋友并没想学古琴,想学的是我。我这个人挺矛盾的,容易纠结,犹豫不决;但是,很多决定,甚至是人生大事,却是凭直觉做判断,冲动的产物。古琴于我,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下文实属嫁夫从夫矣)。
入门
陈老师说,古琴比箫容易入门而难精深。未掌握诀窍时,吹箫容易产生尖叫,而古琴弹拨尚能成曲,不至于扰民。的确,刚开始学古琴还是挺轻松的,很快便能弹弹小曲。初学者,每天要保证半小时练习时间,最好能练习一小时(深入下去才发现,想要弹好,一小时也是不够的)。我练习不扎实,每周的练习只能保证基本的回课。有一次(跟从徐老师)上课,旁观的陈老师好奇地问:“你弹琴怎么目光游移?”徐老师回答:“她在看谱”(原来视奏,失敬)。几个月后,我越来越忙(搬家,娃上一年级),只能两周上一次课,只会弹最近学的一首曲。有一次,徐老师鼓励我说,你能弹好,要好好学啊!我一边感动,一边愧疚。
15年初,又是一次冲动的决定,我不上班了(投笔从夫乎?)。踌躇满志,这下可要好好练琴了。谁知道,不上班,一天24小时还是不够花,没分给古琴太多时间。但至少,能一周上一次课了,回课也不用一边弹一边盯着谱,也可以只看左手不看右手了。
学习古琴之后,箫再也没练过了。正暗自不好意思,某天听到陈老师说,箫不练没关系,古琴要学好,古琴比箫好玩很多(前夫可弃)。好吧,可以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