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中国竹笛的音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中国竹笛的音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2022-04-06 20:52:35


中国竹笛的音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一、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


  中国竹笛(Chinese Bamboo Flute),具有多个调性、“贴膜变声”以及演奏控制等生成的多种不同音色特征。


  1  中国竹笛的多个调性音色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中国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调性音色特征。众所周知,中国竹笛是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制作竹笛的竹料与制作原理简便,中国竹笛可以按照乐音体系十二平均律各音名的结构,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各种不同调性的竹笛,具有着不同的音色特征。


  2  中国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


  唐代,中国竹笛进入了“贴膜变声”时期。所谓“贴膜变声”,即在竹笛的吹孔与指音孔之间开一个膜孔,贴上芦苇管内壁的一层薄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且使竹笛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是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3  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即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的快慢不同,控制口形的松紧状态不同,以及下唇盖压吹孔边沿的多与少各各异等,使竹笛发出的音色具有“音色可变”的总体特征。竹笛演奏者如能充分掌握、运用由演奏控制生成的各种不同的音色变化,对提高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不同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1    多个调性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常用不同调性的竹笛有三类:①大曲笛类(一般包括大A调笛、大bB调笛、大C调笛等);②中音笛类(一般包括E调笛、F调笛);③小梆笛类(一般包括小G调笛、小A调笛等)。三类不同调性的竹笛各有其独特的调性音色特征。

 

  竹笛种类 大曲笛类中音笛类小梆笛类


  常用音域e-b2    b-d3    d1-#f3


  音色特征浑厚、秀丽柔和、甜润 明亮、有力


  艺术表现 多适于表现北方风格的竹笛作品适于表现北方风格的竹笛作品


  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竹笛作品时,如:《姑苏行》(江先渭曲)、《金陵游》(蔡敬民曲)等,应选择音色浑厚、秀丽委婉的大曲笛(一般用大C调曲笛),这类大曲笛的调性音色适合表现江南的秀丽景色,其音乐艺术风格优雅、华丽、具有独特的意韵。同样,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北方风格的竹笛作品时,如:《帕米尔的春天》(刘富荣编曲)、《沂蒙情》(耿涛曲)等,应选择音色明亮、刚劲有力,且具有歌唱性特点的较小梆笛,这类较小的竹笛其调性音色适合表现北方辽阔的高原风光,以及北方人们性格的豪放、其音乐艺术风格高亢、奔放。


  此外,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可交替使用不同调性的竹笛,充分运用竹笛的调性音色变化进行艺术表现。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先生演奏《今昔》这首作品时,使用了两支不同调性的竹笛(大C调曲笛与F调中音笛),由于调性音色的不同产生了较强的音色对比,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再如,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在演奏《水乡船歌》这首作品时,将三支不同调性的竹笛捆扎在一起(称谓“排笛”,)拓展了竹笛调性音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2)“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决定着中国竹笛的基本音色,即通过“贴膜变声”,使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且富有较强的穿透力度。根据中国竹笛“贴膜变声”的基本原理,竹笛演奏者在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①竹笛演奏者首先应不断增强对竹笛“贴膜变声”的感生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演奏过程中,逐渐提高对竹笛良好音色的辩别能力,这是掌握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②竹笛演奏者应选择优质笛膜,科学地加以粘贴,并且尽可能将笛膜的松紧度调至最佳状态,使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得以充分展现,这是进行竹笛艺术表现的基础。


  ③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是竹笛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竹笛演奏者无论是在独奏、重奏还是伴奏、合奏中,都要充分重视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时刻把握好音色的明亮度和穿透力度,这是中国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原则。


  3   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①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射出气息速度(简称“气速”)的快慢不同,使竹笛的音色产生变化,这种“气速”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对竹笛的艺术表现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演奏中运用气速较快者,所发出的音色较闷暗、紧张度较强;运用“气速”较慢者,所发出的音色较松润、秀雅。根据上述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应充分运用“气速”变化的演奏控制手段,使其产生的音色变化适合竹笛作品艺术表现的要求。如:竹笛演奏者在演奏《牧民新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充分运用较快的气速,使其音色既柔美,又带有一定紧张度色彩,以此表现辽阔的大草原宽广、壮观的动人景象,以及牧民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样,竹笛演奏者在演奏《姑苏行》这首竹笛作品时,应运用较缓慢的气速,使其音色松润、秀丽,以此表现出江南亭、台、楼、阁的俊俏以及溪水潺潺的秀丽景色。


  ②竹笛演奏者控制口形松紧的状态不同,其音色也有着显著不同,这对竹笛艺术表现有较大的影响。在吹奏过程中,控制口形较松者,发出的音色较明亮;反之,控制口形较紧者,发出的音色较闷暗。根据这一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应根据不同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不同艺术风格的要求,对口形松紧的状态做相应的调整,使其发出的音色变化适合作品的艺术表现。如:竹笛演奏者在演奏《江河水》这首情感悲痛的作品时,不可使用过于明亮的音色,而是应根据控制口形松紧的原理,使发出的音色较闷、暗,以适合这首作品的艺术表现。此外,演奏者除了运用调整口形松紧产生音色变化手段外,还需要运用其它调整音色的手段进行协调、综合运用。如:运用选择笛膜的厚薄、调整笛膜的松紧、以及增强笛管的湿度等手段,来调节竹笛的音色变化。竹笛演奏者如能对上述诸多改变音色的手段加以充分运用,必将大大提高、增强竹笛的艺术表现力。


  ③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下唇盖压吹孔边沿的多与少对音色变化与音准变化均有较大的影响,对竹笛艺术表现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吹奏中盖压吹孔边沿较多者发出的音色轻柔、飘逸,音易偏低;反之,发出的音色结实、明亮,音易偏高。根据此原理,竹笛演奏者在艺术表现中既要重视其音色变化的作用,同时,又要重视对音准的正确控制,如此,方可较好地掌握、运用演奏控制的音色变化与音准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竹笛所具有的音色特征在竹笛艺术表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竹笛演奏者能否真正认识和掌握竹笛的各种音色特征,是衡量其演奏艺术水平达到较高程度的重要标志。因而,竹笛演奏者、教育者应不断对其做深入的研究,达到熟练地掌握、运用,从而使中国竹笛演奏艺术水平得以全面的提高。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每天精彩!下方二维码请长按、识别,加关注哦!管乐飞扬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声明: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请勿商用,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