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人世界的文化教父
蒋勋,被称为华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林青霞称为“唯一偶像”。没有人可以完全定义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传奇。
蒋勋生于西安,父亲是黄埔军官,母亲是满清贵族。1949年,年幼的他随父母举家逃到台湾,在慌乱的迁徙中,曾经的贵族后裔沦落到身无分文。但是天资聪颖的他,人生简直像开了挂一样:出诗集、写小说、开画展、做主持、当教授、环球旅行、遍访名家大师······
贯通艺术、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他涉猎广泛,且都有着极高的文化造诣。
他写作,著作等身。四十年来,他发表文章数十部,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之作。
他绘画,执教名校,是台湾著名的美学教育家。
他洒脱,,他觉得龙应台更合适,毅然拒绝。
蒋勋说:“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他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他过关。的确,蒋勋谈文学,总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他喜欢谈名家:曹雪芹、礼拜、杜甫······但不是简单枯燥注释,而是让这些名家走下神坛,化身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家长,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他希望,能够把文学还原到我们生活的最可爱的部分,让大家从文学中找回人性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
蒋勋谈中国文学包括三大部分——
穿越时空:诗经、唐诗、宋词、民国
品读经典:西游记、、红楼梦······
走进名人:李白、杜甫、苏轼、李煜、李清照、鲁迅、沈从文、张爱玲······
蒋勋谈中国文学具有“三美——”
声音之美:传情达意
看到的是日常,听到的才是诗。每个民族,能称之为诗的,都不是从文字开始,都是从听觉开始的:诗经、荷马史诗、希腊史诗······
无论是悲伤的句子、喜悦的句子,读不是文字堆叠那么简单。而是用嘴巴在空气里产生情感的震动,在我们内心共鸣。所以,听比看更能传递文学的美感,更能与心灵产生振动。
所以,听有时候比看更能产生文学的美感,更能与心灵产生振动。
丰富之美:长知识
穿越历史长河:在这个课程里,蒋勋老师会从先秦到民国,为我们解读各个时期的文学之美。诗经的民谣风,楚辞的浪漫性,唐诗的辉煌成就、宋词的清新秀丽······一直到民国的白话兴起。
阅尽风流人物:从李白到杜甫,从苏轼到李清照,从曹雪芹到鲁迅,从沈从文到张爱玲,带你解读十五位文学大家背后的故事。不是简单枯燥的注释,而是让这些名家走下神坛,化身为我们自己、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家长、我们身边的小人物。
品读经典之作: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和你一起走进这些经典名著,用特别的视角,去和书中人物一起呼吸,一起感悟文学之美。
人文之美:不枯燥
这次的《中国文学三部曲》是给大家的,大家不喜欢听大道理,更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而且,即便是供奉在经典里的道理,也不是不可挑战的,去跟经典对话,能够进去以后再出来。
蒋勋老师会从生活的视角去解读文学,他口中的文学一点都不伟大,也一点都不枯燥。文学之美,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能打开我们内心坚硬的贝壳。
晓东收听“蒋勋讲中国文学”这部作品的摘抄及感受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用一字立骨法,我选择“对话”立骨,人与宇宙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
2.我一直也不明白为什么《桃花源记》中太守派遣人跟渔人前往,寻向所志,竟然找不到桃源。而今我明白了,桃源就是一个童话,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里,你的心如果不杂沉滓,便处处桃源。你的心世俗了,功利了,桃源便无处可寻。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对自我的一种寻找。
4.儒家的爱是有等级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爱自己的家人,再爱别人。而陶渊明的思想则更进一步,他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这不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么?
5.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催”自用的妙极!正和琵琶的猛烈和急促相一致。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有空间的辽阔,空间的无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里讲了时间的短促,一生命的短促面对宇宙的无限是一种不能避免的悲哀。正因为生命的短暂,所以我们就要本色地活着,潇洒地活着。
7.李白的伟大在于找到了自己。
8.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诗中最有风采的一个字就是我!他要活出自己最狂放的一面,我们之所以喜欢李白,是因为李白实现了我们人生中不能实现的东西。李白豪迈,义气,有游侠之风,李白是一个不会老去的生命。
9.李白《月下独酌》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的感情浓厚却不纠缠。读读李白,会让我们从现实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10.仙,道家推崇,不食人间烟火,李白成全自我的方式是不断地出走,他是文学里的君王,他的诗告诉大家如何成仙。而中国儒家正统,很重视“圣”所以中国人普遍认为杜甫更伟大。因为杜甫给了他一个稳定的秩序,告诉大家怎么做人。杜甫的伟大在于努力完成做人的部分,他是一不断地走近人民来成全自我,比如他的《三吏》《三别》。
如果你看晓东的文字还不过瘾,也想亲耳聆听蒋勋老师的声音,可以像我一样长按二维码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