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夜
公元2015年6月4日,东篱君千里长途奔袭,于5日下午到达江苏南京,从车站出来,坐地铁到达夫子庙站,在附近找了宾馆,休息。这一路风尘仆仆,倍感疲惫,休息过后,临近傍晚,东篱君即开始本次南京旅行的第一站---秦淮河风光带。
秦淮河流经南京市区,是扬子江(长江)的一条支流,南京的母亲河,古称淮水,历来极富盛名,滋养了南京古都,孕育了金陵文化,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穿城而过,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雕梁画栋,烟波画舫,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形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河风光带。这里有大名鼎鼎的乌衣巷、夫子庙,有颇具盛名的江南贡院,有南朝权贵纸醉金迷的奢靡往事,有令人扼腕叹息的豪杰、志士的悲歌,有广为流传的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
东篱君穿过夫子庙步行街,来到乌衣巷,曲径幽深,白墙黛瓦,古色古香,这里之所以这么出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百年过去,物是人非,历尽沧桑。
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俱为中原望族。西晋永嘉之乱后,为躲避战乱,大批文人士大夫背井离乡,衣冠南渡,世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名士重臣辈出,逐渐形成士族门阀,垄断朝廷要职,累世公卿。而南朝四大盛门“王谢袁萧”则是其中最为显赫的士族代表,时有“王与马(司马氏),共天下”之称,可见当时士族门阀的影响力。而六朝士族,王氏居首,鼎盛时期,朝中官员四分之三以上是王家或与王家相关的人,故被晋元帝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王导为王氏宗族的杰出代表,永嘉之乱后,因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南迁金陵、拥立司马睿即位(晋元帝)而深受重用,官拜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领中书监,位极人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亦出自王氏之门。
谢氏列四大盛门第二位,仅次于王氏,谢安则是谢氏宗族的杰出代表,曾受王导器重,官至太常。秦晋淝水之战,因指挥晋军大败前秦,居功至伟,备受重用。与其他望族相比,谢氏不光权倾朝野,亦文采风流,其中诗人谢灵运、才女谢道韫最为著名。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曾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名动天下,有“咏絮才”之誉,成为才女的代名词,后嫁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成为美谈。六朝后期,以战功起家的庶族崛起,士族开始衰落,隋唐时期,科举兴起,打破了门第的限制,士族风光不再。以故刘禹锡有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晋朝末年,“五胡乱华”,北方连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苦不堪言。南方则相对安定,朝廷南迁,造就了金陵的繁华,故南京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文章锦绣地,富贵温柔乡”之誉。安定的环境,优美的山水,富裕的生活,也导致了南朝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权贵富豪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奢侈腐化,早已忘了北方的故土、沦陷的山河。但也不乏一腔热血的志士豪杰,比如桓温、刘裕和“闻鸡起舞”的祖逖,虽大业未成,但其志可嘉,其事可惜,其情可悯。
东篱君从乌衣巷出来,来到了夫子庙,拜祭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夫子是万世师表,儒家始祖,尔时东篱君将为人师,故当奉孔夫子为祖师爷。朱熹曾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莫不尊圣贤之言、奉孔孟之道,君子立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从夫子庙出来,东篱君漫步秦淮河畔,此时天色渐晚,华灯初上,两岸人流如织;茶肆酒楼,店铺林立,灯火辉煌;河中烟波画舫,彩灯龙舟,往来不绝;美景如许,繁华依旧,一如往昔。岸边水泥壁上雕刻着秦淮八艳的传奇往事,此情此景,宛如回到了明清之际。都说乱世出英雄,然而乱世亦出奇女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秦淮八艳”。
那是一个改朝换代、国破家亡的乱世,但南京秦淮河畔,这里一如六朝一样繁华兴盛,两岸酒楼林立,文人士大夫在此集聚,名士与名妓在这里相遇,留下了一段段广为传颂的佳话,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传奇:陈圆圆与吴三桂,李香君与侯方域,董小宛与冒辟疆,柳如是与钱谦益。
陈圆圆应该是秦淮八艳里最美的,也难怪吴三桂会“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美人,背负万世骂名也在所不惜,所幸终于成功抢回了圆圆,后来三藩之乱,为了保存吴家血脉,圆圆带着吴家子孙远避山林,隐姓埋名,也算是报答了吴三桂的一番恩情,吴家后人和圆圆的墓直到近些年才被发现。
秦淮河畔,媚香楼里,李香君与侯方域一见钟情,侯方域以一柄上等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赠予李香君为定情信物。后来侯方域于南明官场受到排挤,无奈只得去扬州投奔史可法,香君此后也洗尽铅华,闭门谢客,等候情郎归来。大臣田仰看中了香君,欲强娶过门,香君坚决不从,以头撞栏杆,鲜血溅在了侯方域所赠的扇子上,田仰只得作罢。后扬州、南京相继被清军攻破,香君于栖霞山出家为尼,侯方域寻至栖霞山,携香君同归老家,过上了几年幸福美满的时光。怎奈之后,歌妓的身份终于泄露,香君倍受侯父的歧视,在婆家倍受冷落,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年仅三十便香消玉殒了。如此佳人,红颜薄命,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二人的故事还被孔尚任改编成了传奇《桃花扇》。
董小宛,苏州人氏,多才多艺,父亲早亡,母亲多病,欠下巨额外债,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来到南京卖艺。复社才子冒辟疆慕名而来,多次拜访未果,后终于在苏州相见,相谈甚欢,互生情愫。冒辟疆为董小宛赎了身,迎娶入门,小宛与冒家相处和谐,深得冒家上下喜爱,度过了一段开心幸福的时光。怎奈生于乱世,小宛随冒家逃难,财产流失,后回到故园,缺盐少米,日子艰难。加之后来冒辟疆生了几场大病,小宛不辞辛苦,长达数月在床前日夜照顾,丈夫病好了,自己却病倒了,身子越来越虚弱,多方医治无效,不久就香消玉殒了,自嫁入冒家到死去,一共九年的时光。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字影怜,后更名柳如是,取自辛弃疾的一首词“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应该是秦淮八艳里最有才华的,写过很多诗词,与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名士钱谦益相识、相知、相恋,不畏世俗的目光,嫁与钱谦益为妾。钱谦益在住所旁筑一室给柳如是住,取名“我闻室”,呼应柳如是的名字,又以“河东君”称呼柳如是,可见对其之喜爱。虽出身风尘,但志向远大,气节高尚,南京城破,曾劝钱谦益一起投水,但钱谦益心生犹豫,不愿自尽。于是柳如是当即欲跳入水中,幸得钱谦益拦住,未果。钱谦益死后,乡人欲夺钱谦益家产,为保护家产,愤然自尽,终年四十六岁,可叹可惜。
7日下午,东篱君到了中山陵,拜祭了国父中山先生,又去了明孝陵。8日上午参观了总统府,中午到达清凉山公园,从公园出来,游历了石头城,下午爬了紫金山,早晨出去,至晚方回。后东篱君感慨于六朝的兴衰荣辱、权贵的纸醉金迷,叹息于仁人志士的一腔热血、忧国忧民,欣喜于此地的良夕美景、灵山秀水,折服于此地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故填词《念奴娇•金陵怀古》一首,词曰:
念奴娇•金陵怀古
2016.10.1于家
去岁游金陵,过长江,登钟山,谒孝陵,石头城下,秦淮河畔,深为此地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历史之厚重、文化之昌盛所折服,久欲填词一首,总无灵感,今终得尝夙愿。取《108部平水韵》,以古韵入韵,乃成《念奴娇•金陵怀古》一篇。
过道金陵,正六月、乍暖未暑时节。
王谢古宅斜阳里,更有洞箫声咽。
秦淮河畔,烟波画舫,歌舞几曾歇?
忘了故国,此情应与谁说?
可叹代代豪杰,空怀忧愤,肝胆皆是铁!
六朝繁华如一梦,终是身死国灭!
美景如许,过了今夕,明朝又离别。
他日重游,不知何年何月!
扫码关注东篱君的微信公众号:东篱君品文史(ID:DLJpi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