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超现实主义水墨画家宁强的反弹琵琶 —新禅画艺术在京开展

超现实主义水墨画家宁强的反弹琵琶 —新禅画艺术在京开展

2020-11-29 20:13:30




超现实主义水墨画家宁强的反弹琵琶 


新禅画艺术在京开展

 文/ 樊 

        

      


  著名画家、敦煌学家宁强教授“反弹琵琶——新禅画艺术精品展”于2018年5月28日下午在北京中国国际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宁强教授数十幅精品力作,邀在场观众共同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精品的神韵与魅力,进而探寻人生之意义、万象之本意。此次展览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讲席教授、国际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汪悦进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际著名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郑岩策展,上海大学教授、国际著名艺术金融资深专家、艺术评论家西沐担任展览策划高级顾问。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6日。




艺术家简介:宁强

人物档案:宁强,1962年生于乐山沐川,美籍华裔,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1997年,宁强毕业于哈佛大学艺术学系,获博士学位。曾在圣地亚哥加州州立大学、密西根大学、康涅狄格学院等从事教学、研究、创作工作,讲授亚洲艺术史,并担任亚洲艺术收藏展览部主任,策划中国、韩国、日本当代美术展览;;《当代敦煌》顾问。


展览开幕



嘉宾合影(从左至右:汪悦进、郑岩、林木、宁强、西沐、刘墨、于洋)


佳信海坛控股集团副总裁孙艳霞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展览开幕式上,主办方佳信海坛控股集团副总裁孙艳霞在致辞中讲道:“此次展览展出的宁强教授精品禅画系列作品,与中国国际美术馆的‘文化交融汇合’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些画既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也不是完全的现代观念创作,既有中国水韵墨染的风采,又有西方哲学意向的体现,宁强教授笔下,一个全新的艺术概念——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社会独树一帜。”


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董事长高常梓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董事长高常梓在开幕式上讲道:“我本人对于绘画是一知半解,宁强教授的画个性非常突出,给了我很强的震撼和心灵上的启迪。他的作品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独特的思想,他把中西绘画技法、文化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这和宁强教授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分不开的。宁强教授是我们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艺术银行项目首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是艺术银行第一批上线的作品。也祝愿宁强教授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苏美术出版社社长毛晓剑在开幕式上致辞

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毛晓剑在开幕致辞中说:“作为宁强教授的同道,我们相识相知在莫高窟,宁强教授的作品辨识度、思想性特别高。画面当中呈现的是一种禅的精神,是一种多元对立思辨的创作状态,他的作品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金娟在开幕式上致辞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金娟在致辞中讲道:“我是宁老师的学生,老师不仅在艺术史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有宽厚的视野、而且非常善于把艺术思想转化为独有的艺术语言,艺术风格独辟蹊径,卓尔不群,自成一家,每一张画作都充满了神秘和玄妙的意境,我觉得老师画出了自在、画出了智慧、画出了品味、画出了阅历。折射出老师思想的光辉和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最后祝愿老师的艺术之路长青。”

:“清末王国维评价绘画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浓妆艳抹的美,达到的是表层的肌秀;第二个层面是略施粉黛的美,也就是骨秀之美;第三个层面是神美,是内在的精神之美。而宁强教授的作品,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是从有象到抽象,再到无象,又回归本象的大轮回。宁强教授创造了中国当代禅画的概念——超现实主义,是全新的水墨禅画形式,对中国水墨绘画有贡献,就会被历史记住。”

“反弹琵琶——宁强博士超现实主义绘画精品展”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从左至右:汪悦进、郑岩、林木、朱青生、西沐、刘墨、于洋)

在展览开幕后,举办了“反弹琵琶——宁强博士超现实主义绘画精品展”研讨会,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讲席教授汪悦进主持,参加研讨的嘉宾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岩、上海大学教授西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

哈佛大学洛克菲勒讲席教授汪悦进在研讨会上发言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汪悦进表示,宁强的画调动了我们很多的思绪和记忆,包括对美术史的反思和对观念的重新认识。这里值得讨论的是画家的经历和画风品格的形成。绘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理出头绪很困难,但我对他个人经历和学术道路有比较清晰的记忆,他采用的媒介是水墨的形式,水墨作为艺术媒介的载体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其中有很多纠结的问题,常年被质疑、被讨论、被不断更新。所以水墨史是争论的历史,也是思考的历史。当代艺术兴起的时候,水墨曾一度低落,突然又随着外来的因素而被重新认识,国内的水墨艺术家对载体本身的争论和探索一直都未停止过。进入21世纪,随着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影视开始复制水墨的现象,这使得80年代的水墨好像重新浮出水面,但问题和性质又不太一样。宁强的画,把过去陈旧的问题,放到新的时代的焦点上,有些问题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相同。宁强的作品也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重新思考。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在研讨中表示,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认为新媒体就是人的生命,在媒体的交织和羁绊下,我们如何通过一种方法,把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墨能够用来表达自我差异性的可能,就变得尤为重要。宁强的水墨有古怪的东西深藏在后面,禅画主要是禅,不是画,是打破今天一般性的思维,成为超越的存在,把意义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变成不同寻常,也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道路。只有独特才有存在的价值。新禅画是因为在每一个绘画的过程中都能表达意义,而这一次的表达永远不是在于直接的叙述,而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否定意义的独一无二的道路。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在研讨会上发言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说,宁强的画很诡异,它和文人画完全不一样,和今天所有画家的题材和画法都不一样。传统的文人画讲究笔墨,我们用传统的东西来评价他,还找不到切入点。他的构图和传统的即白当黑,笔法墨法都不沾边。他的这种风格和他的经历有关,他从研究学问出发,形成了对艺术独特的理解。他游学中西,有很多国人不太想到的角度。把对人生的感悟和东西方的历史传说融合在一块。他有生活的经历,思考的经历。有很多学者才能想到的东西。这些作品是对他一生的经历、感受、体悟、感情做出的解答。他用真诚的态度表达出独特的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岩在研讨会上发言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郑岩表示,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是“身份”,它是艺术史上研究特别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以前是强调传承和师门关系的,但是当特别强调身份传承的时候,其实大大局限了我们的视野,我们需要发现的是传统之外的东西,包括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概念,都在近代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朱老师说宁强的画是“古怪”,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词,好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归类的,好的艺术家的作品是没有办法立马解释的,理论家要重新发明一套词汇去解释,找到了这个解释,我们的艺术史就又重新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宁强的画第一个刺激到我的是他的形式,他很勇敢的是不纠结于身份,他敢大闹天宫,这种狂野的心就是艺术家的气质。

上海大学教授西沐在研讨会上发言

上海大学教授西沐表示,今天最大的惊喜是反弹琵琶这个名称,和宁老师的画展非常匹配。他和中国美术界的主流是格格不入的,距离是非常大的,这都是反弹琵琶的精神,不是所有的人都敢去尝试反弹琵琶,从这些画里看到的是他探索的精神。他不讲究笔墨的技巧,更多的是从人生阅历入手,在研究艺术的时候,体验到了文化的智慧,他的绘画里有的哲思。宁老师在他的绘画里充分挖掘了自己对于文化的体验。在美术史的发展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一种是科学,一种是艺术。科学更多是观察,艺术更多是体悟。宁强对绘画的认知是非常独特。他对艺术和人生的智慧非常直接地体现在绘画中,画面反映出他的思考,他的智慧,是一种面向心灵的探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墨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墨在研讨中说,在去过很多地方后,发现了不同于书本中的另外一个世界。在西藏、四川、大兴安岭那些汉化程度很低的地方,人们不会说汉语,交流需要翻译,你会发现他们真的会和森林对话、和自然对话,他和另外一个世界在连接。所以,在城市、理性、科学之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这是我们在理性知识里无法体会到的。宁强的绘画或许就在这些知识范围之外,是一种更真实、更神圣的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表示,宁强的画之前更多是在微信上看到,他的作品就像他的视觉日记,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他的画不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他把皮相的东西全部抛掉了,宁拙不熟,宁强勿雅,宁强的画非笔墨非造型。他的画单刀直入,有点像涂鸦,又有点像敦煌壁画。他选择的造型形式和表达方式是有一点强硬的。他的画天真又纯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性和不同于寻常的价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反弹琵琶”展示了宁强教授一系列以思维和经典图式为想象依据的绘画作品。而这些非常有独特性的画作,没有门户,没有流派,风格独特,甚至有些诡异,我们还需要设计新的语汇去解释他,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也期待着宁强教授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考。

宁强教授和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辑谢慕合影


2017年宁强教授和《当代敦煌》主编杜永卫合影


 宁强作品欣赏  




《月牙泉瑞像》 110cm×69cm 2017年 综合材料


《远方》 68cm×68cm 2017年 丙烯


138cm×69cm 2017年 综合材料


《昆仑山(油画版)》 68cm×68cm 2017年 丙烯


《漫漫觉悟路 千年禅定人 若见花开日  何惧生死门》 69cm×138cm 2016年 综合材料


《静夜思》 138cm×69cm 2017年 丙烯


《古道西风》 138cm×69cm 2017年 综合材料


《弘一法师涅槃瑞像》 138cm×69cm 2017年 丙烯


《凤凰涅磐》 138cm×69cm 2017年 综合材料


《寒冰瑞像》 138cm×69cm 2017年 丙烯

               



资料来源:雅昌艺术网

封面设计:一田

本期编辑:远 近   水中天

文章校对:苏䶮     


往期文章点击推荐 

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孙儒僩 | 潜心深山佛窟   一生守望敦煌

高平 |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的大诗人

柴剑虹|恩情不忘,学无止境

宁强的超现实主义|敦煌壁画汲取与叛逆

敦煌工匠杜永卫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致新奖”

佛窟匠心  缘跨两界,用信仰雕塑的别样人生

常沙娜│我的根在敦煌

一对莫高伉俪的执着情怀

一幅珍藏张大千巨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曹建川 | 从敦煌穿越青海长云

敦煌工匠杜永卫的“新不了情”

敦煌四月八  | 梦里常回皇庆寺

敦煌闲话|搭礼,搭礼!




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

网络、微平台转载须经当代敦煌授权。

擅自转载必究。



投稿信箱:

m18093703434@163.com

TEL:13993752595  13629379093

酒泉市敦煌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