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中,说起笛子,相信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常敦明,因为他一直从事中国民族乐器的制造,他研制的“中国巨笛”,。其实,常敦明的儿媳妇徐秋英也是一位制笛达人,笛子制作程序中涉及到的近百道工序,她都能操作自如,而且始终坚持精益求精。
到长鸣乐器厂找到徐求英的时候,她正在替有事请假的工友忙着给竹笛打眼,把笛子固定在这个铁家伙上,脚上轻踩开关,机器就滋溜一声在笛子上打出一个鸭蛋型的椭圆孔眼。
这道工序是给竹笛扎线,瞧瞧,这速度,没点功底可是怎么也练不出来的。几年不练的徐求英也上手试了一下,不一会功夫就找回了当年的感觉。
徐求英回忆说,30多年前刚开始做笛子的时候,这些活计都是手工完成的。
徐求英:
扎线就放在手里,把竹子就夹在胳肢窝里,就这样转着扎线,没有机器的,那个时候,缴眼,就是打个眼子,没有鸭蛋型的,就是打个圆的,后来把它缴成鸭蛋型的。
从选料到烘烤、刨皮、通灰、分类,再到二次烘烤、打眼、测量内径……制作笛子涉及到各道细小工序近百种,一般工友是一人精通三五道工序,而徐求英,却通过不断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所有的流程。
徐求英:
我就利用中午、晚上,晚上也好多个晚上,基本上一个月,都要有三四个晚上,没的睡觉的,我就自己到车间里去做去 ,做会了,反正哪个要走了么,我就自己就顶上去。
1988年长鸣乐器厂成立,儿媳妇徐求英是常敦明的第一个徒弟,加上自家妹妹、妹夫,四个人挑起乐器厂乐器制作的重担。从一间小屋到几十间车间、从纯手工到机械化作业、从几天制作一支笛子到如斤一年生产上万支,不管制笛的环境、条件、效率有多大变化,做了30年笛子的徐求英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细致谨慎、精益求精。
徐求英:
想要做这根笛子要做的好的话,可能要100支当中,挑到两三支笛子,算是不简单了,比如说像你烤竹子,我这里几根竹子给你去烤呢,那你不小心把它烤焦掉了,烤焦了就没有用了,只好去烧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