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笛子教学】笛以音为天 音以气为本

【笛子教学】笛以音为天 音以气为本

2022-02-05 05:59:22


总第479期!2017第279期。管乐飞扬,您的音乐世界有我更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笛友练笛时,并不讲究效率,甚至于练习时还有些盲目,没有个大体的学习思路。待学业期满时,又急于向老师寻找捷径,事实上,吹笛子并没有什么捷径,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还是有的。以“音为天,气为本”作为主题,立足点也在于此。


在吹奏过程中,竹笛就象一座工厂,气息好似一个管理者,而手指、舌头、唇、腹部等在气息的“管理”下,最终“制造”出音的概念。音,包括:音准、音色、音韵;气即气息。

音是气的外在表现,而气是音的根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吹笛时不可盲目胡吹,要能了解影响音准、音色、音韵、控气力等的因素,并掌握如何克服不良因素,使笛音先悠扬动听,进而达到专业水准。

一、音——音为天

音,即音准、音色、音韵等。所谓音为天,意在强调“音”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评委给选手打分,一般是从音开始的,音是衡量笛手水平高低的最基本的标准。

音,撑起竹笛的一片蓝天,若音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则犹如天崩地裂。实际操作中,影响音的因素有很多,必须多动脑筋,勤奋练习,将好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 音准

气鸣乐器竹笛的音准,历来非常受重视,音准难以把握是它的一个特点,笛手通过了解影响音准的因素,变弊为利,在实际吹奏中对音准的控制便可游刃有余。

⒈影响竹笛音准的因素有:

⑴气流的角度(气流的直线方向与垂直于吹孔的直线间的夹角)。同一个力度吹奏时,角度逐渐增大,音逐渐升高;角度逐渐变小,音逐渐降低;

⑵气流的力度。同一个角度吹奏时,所用力度逐渐增大,音逐渐升高,所用力度逐渐变小,音逐渐降低;

⑶温度。在气流角度,力度不变的前提下,温度(室温)逐渐升高,音也相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音也相应降低;

⑷制笛经验。各个制笛师傅的一套制笛数据在细节上会稍有差别,加上各个师傅本身的音准感不同,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师傅作出的笛子音准上总有那么点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支笛子某个音偏高或偏低;

⑸笛手本身原因。由于个笛手的持笛姿势或多或少会有点区别,也就是这种细微的差别,直接导致笛孔上的发音点位置不尽相同,加上本身音准感有区别,出现音失准的现象,也属于常见现象。 

⒉实际应用

⑴解决竹笛音偏高或偏低的方法:

①堵和削的方法。若音偏高,可以用蜡在音孔上堵上一部分,堵在靠笛头的方向;若音偏低,可用笛刀在孔的一边沿笛头方向削掉一些;

②通过气流角度调节。若音偏高,气流力度不变的前提下,气流角度下压一些;若音偏低,气流角度上抬一些即可;

③从理论上讲,通过气流力度的改变,也可以调节音高,若音偏高,气流力度可稍缓一些;若音偏低,气流力度可稍急一些。由于一些笛子的灵敏度不好,或欲表现的是高音,气息力度降低后,易导致出音迟钝或音出不来的现象,那便是弄巧成拙,不如用调节角度的方式来的简便易行。 

⑵独奏曲中的音高调节。

常用改变气流角度方法进行调节,如《鹧鸪飞》(赵版)的引子,2的颤音是由弱变强再变弱的。我们分析一下,要想使2由弱变强再变弱,使气流力度逐渐增大后再逐渐变小,是可以达到效果的,与此同时也使得2的音高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

如何做到是2音达到层次上的要求,音准始终如一呢?很显然,用改变气流角度的方法。

2由弱变强时,气流力度逐渐增大的同时,气流角度逐渐下压,音高便不会升高;由强变弱时,气流力度逐渐减小的同时,气流角度逐渐上台,音高便不会降低。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刻画出鹧鸪,由远及近又飞向天际的艺术形象。

⒊音准的训练

一个纯粹吹笛子的人,很难有好的音准感。这便需要一个定音乐器,帮助自己视唱练耳。

实际练习中,可选择钢琴练耳,事先让调律师调好,长此以往,便能形成好的音准感。刚学音乐的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视唱练习,而不重视练耳,这是错误的。

一个笛手除笛音优美动听外,其耳朵要象音准仪一样灵敏,要能随时鉴别出自己的音高是否准确。

二音色

对于业余队伍而言,在音准上的要求可以稍微宽松些,但音色上的要求绝不可以降低。音色美,才能传情达意,悠扬动听,这是习笛者的一个基本要求。

影响音色的好坏的因素:

⒈共鸣

竹笛的共鸣,指气息与吹口边棱摩擦并冲击笛膜,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产生共振的现象。共鸣时所产生的音与笛音形成复音,使得干瘪的笛音得到美化。

一个笛手吹奏出来的音,若没有共鸣,就会显得单调而没有内涵,有共鸣的笛音,饱满而富有感情。

可以产生共鸣的器官很多,习笛者从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入手,方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共鸣的感觉。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是:咽喉、口腔等。

咽喉共鸣的要求:要求有打哈欠的感觉,这时候咽喉张开的空间是最大的,因此能产生最好共鸣效果;

口腔共鸣的要求:嘴里有含着一口水的感觉,或发“奥”音,都是正确的。

⒉口风

口风的控制能力差,会造成漏气、杂音大、音色噪等问题。要使口风具备强有力的控气能力,除多吹笛子外,还要适当增加嘴部肌肉的运动。

方法:每天嚼木糖醇或口香糖1小时,放在门牙前咀嚼,以达到练口劲的目的。可以在看书时或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咀嚼。

⒊音的层次感

我们知道,和尚念经时,是无强弱音的,呈直线状。

在吹笛时,若笛音没有强弱、高低之分,便会索然无味。不仅没有感染力,连吹笛者本身都会如同嚼蜡。

层次感包括:

⑴音阶。一个自然音阶由下至上,音量是逐渐增大的,这在吹奏时要体现出来;

⑵正常的强弱关系,如2/4拍的乐曲中,乐曲应以“强弱/强弱/强弱……”的结构排下去。这在乐曲《我是一个兵》中,强弱拍可以听得很清楚;反强弱关系,这在《春到湘江》高潮段双吐部分可以体会一下,一开始的双吐部分,第1拍弱,第2拍强,这与2/4拍的强弱关系正好相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因为第2拍上的音,在音阶上是靠上的;

⑶乐曲的强弱符号。乐曲中标注上强弱符号后,要严格按照强弱符号的要求吹,而不需要按正常的强弱关系处理;

⑷同一乐句的重复,同一乐句的重复力度上要有变化,如《姑苏行》快板部分有一句重复,第1遍强,第2遍弱。强时表现了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弱时表现了游人暂时的陶醉,与怡然自得。

三音韵

音韵,即音的韵味。各个笛手所吹出来的韵味是不同的。这与各人的审美观、人生观、文学修养等有一定的关系。有竹笛专家建议笛手读唐诗宋词,也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

一个笛手欲想笛音富于独特的韵味,对诗词歌赋、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都应该有所了解,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所谓“笛艺在笛外”,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二、气——气为本

所谓气为本,意在说明,吹笛以气为本,离开气息的控制,便是无稽之谈。气是音的根本,音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控气能力,即常说的基本功。

要明白影响控气能力的因素,用科学的练习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力,扎实地打好基本功。气通百通,掌握好气息的运用,才能将手指、舌头、唇、腹部适时、适当地运用在吹奏过程中。 

一影响控气能力的因素:

⒈肺活量

肺活量小,吹笛时气短,吸气的地方要相应增多,这样易破坏原有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需具备很大的肺活量。

增大肺活量的方法:

⑴跑步。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慢跑方式,长此以往,肺活量会增大;

⑵徒手操。深吸一口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双手掌心相对,前伸与肩同宽,左右甩动膀子,类似于扩胸运动,对增大肺活量有益。

⒉气息下沉

我们常说气沉丹田,意思就是使气息下沉,放松上身,而达到运气自如的目的。这样笛音可更有空间感,悠远而情深意长;若气息上浮,笛音的抒情性不够,甚至稍与紧张感,而影响乐曲正常的表现。 

练习气息下沉的方法: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吸气时腹部逐渐鼓起来,呼气时,腹部逐渐下陷,这表示是正确的。然后将平躺时的呼吸方法,运用到实际吹笛过程中,站着吸气,腹部鼓起来,吹气时腹部在用力,这就是气息下沉的感觉。

⒊气息支点

有些笛手呼吸时,腹部并没有鼓起来,而是下陷。这样气息被逼至胸部,吹奏时,支点也只能上移至胸部,使得上身紧张,运气难以圆活,并且气息短,无法满足长句吹奏的要求。

一个笛手的气息支点必须要选好,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腰部、甚至臀部都是正确的,这需要在气沉丹田的基础上加以体会。 

二长音练习——增强控气力的常用方法

长音练习,如同绘画中的素描,要一如既往地练下去,直到仍掉手中的画笔。

长音是每天必须做的练习,练习必然要讲究效率,在练习时可附带一些技巧练习,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气息由弱至强再变弱,体会收放自如的感觉。

2.气震音练长音,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

3.高、低八度练习长音,增强口劲的练习

4.颤音练习长音,增强手指灵活性的练习

5.花舌练习长音,增强舌头灵活性的练习

6.循环换气练习长音,增强口腔与鼻配合的默契性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 纵马长歌 |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 百鸟引 |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