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咱厝人 · 制箫高手——杜志阳

咱厝人 · 制箫高手——杜志阳

2021-05-19 18:54:11


2016年8月28日泉州电视台《咱厝人》走进制箫高手杜志阳



南音爱好者善制洞箫

张礼珍 文/图

2013年04月07日 侨乡科技报

洞箫作为演奏南音时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为我市市民所熟知。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位热爱洞箫的达人,他7岁就学会了吹洞箫。不过,更令人称奇的是,他12岁就开始尝试制作洞箫,现年30多岁的他已经制作了各种类型的洞箫不下1000支。近日,记者在位于市区后城文化街的一家乐器店采访了这位洞箫达人——杜志阳。

自制洞箫20多年

  也许是将自己所有的热爱都投入到了洞箫的身上,记者眼里的杜志阳话很少,多半时候微微地笑着。当记者问及有关洞箫的内容时,这才慢慢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我12岁制洞箫,问起原因吧,就是因为喜欢。”杜志阳说,因为喜欢洞箫,自己平时总爱琢磨,一根竹子怎么就做成了箫?那时候年龄小,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懂得制作洞箫的原理,自己拿着竹子、刀子瞎折腾。没成想,还真让他给琢磨出门道来了。第一次自个儿瞎捣鼓的洞箫能够清脆地发出“哆啦咪”的声音,令杜志阳很是兴奋,从此也开始了他白天制箫,晚上演奏的诗意人生。

  在杜志阳的工作室里,记者第一次看到了弯曲型的八孔低音洞箫。“传统的八孔洞箫,由于箫身过长,演奏时极不方便。”杜志阳告诉记者,为了改良传统的八孔洞箫,他花了1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多种尝试,最终选择通过弯曲接口的方式对箫身进行改良。为了满足演奏需求,改良后的八孔洞箫不仅能够满足演奏者对音调、音域的要求,还可以通过调节弯曲接口来改变音调。正是源于自己对洞箫的热爱和钻研,20多年来,杜志阳根据自己在演奏洞箫时的感受对传统洞箫进行改良优化,先后制作了1000多支洞箫。
  传统洞箫制作期待传承人

  “不是所有的竹子都能通过人工制成精良的洞箫的。”杜志阳告诉记者,从地域来说,泉州市适合做箫的竹子主要出产于永春、德化,做箫的竹子要老结,竹龄在4~5年,并满足九节十孔的要求,纤维要细密紧实。通常他都自己去山上选竹子,选好的竹子砍下来后,要经过2年的时间阴干烘透,才可以制作。

  采访时,记者发现杜志阳还有一个绝活:拿着竹子瞧一瞧就能准确指出它是适合做G调还是F调。说到其中的奥妙,他解释,竹子的大小,竹子内壁的厚薄以及竹节的长短等都与做成后的洞箫的音调有关,因此在制箫之前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洞箫的音调了。

  谈起洞箫制作的传承情况时,杜志阳摇着头说,不好。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只有一个徒弟,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多年来一直跟着自己在文化宫广场演奏洞箫,从去年起才开始学习制作洞箫。“洞箫制作起来很复杂,学习制作周期长,从学习到出师至少要5年以上,报酬又不高,因此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照此下去,传统的洞箫制作工艺很可能出现失传的危机。”这也是杜志阳很担心的事。

阅读原文
南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