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张三丰死后留下三句话,数百年无人参透,最终被石破天无意中领悟

张三丰死后留下三句话,数百年无人参透,最终被石破天无意中领悟

2022-08-07 20:58:16

金庸笔下的江湖很精彩,吸引人的元素很多,英雄的“成长史”算是最大的一个看点。

随着江湖地位的提高,大侠们开始有意识地实现自我突破,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天赋,为武林贡献一份力量。对于天赋的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那个状态的,基本都成了“宗师级”的人物。

大器晚成,是“宗师”们的合理化状态。《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或许没有之一)。

少年时期的张三丰,被少林“开除”,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用了大量时间整理归纳觉远传授的九阳真经(不完整版),通过自学,自创出“震古烁今”的道家武学,这段经历足够传奇、也很励志!

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

开创武当的张三丰,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70岁高龄开始招收弟子,秉承“有教无类”的理念,根据弟子的特点,自创出梯云纵、武当绵掌、虎尾手、玄虚刀法、绕指柔剑、神门十三剑、倚天屠龙功等多项“专利技术”,培养出7位高材生,被江湖同道誉为“武当七侠”。

张三丰的创新,不止在于武功的“套路”,更大的贡献在于,他为后辈提供了全新的、可借鉴的思路。特别是太极拳和太极剑法,掌握的程度,要看修炼者是否能“忘记”招式……

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说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吧。张元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说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修炼了独孤九剑,才提出了“无招胜有招”的观点,而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强调的“无招”,足足领先了数百年,“理念”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思考,后世理解得越多,境界提升的越高!

由于张三丰一生都致力于道家武学的开发与创新,对“养生之道”也颇有心得,一直活了200多岁才寿终正寝,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所载,张三丰大约活了218岁,而《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则认为张三丰大概死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其寿为212岁!

长寿的张三丰,在死前曾留下不少典籍,不仅包含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有很多值得参悟的武学真谛,最有代表性的是,饱含哲理的三句话。

第一句出自《水石闲谈》:人要立刻能闲,乃为高手

原意是指人要立刻安闲下来,才能成为高手,这“安、闲”二字看似浅显,实则大有深意,张三丰的潜台词是要摒除杂念,让身心沉静下来,进入安闲的状态,才能心无杂念的修炼武功。

第二句话同样出自《一扫光道情十二首》:达聪不听有弦琴,明目须读无字经

这句话的含义,可比“安闲”高出一个境界,意思是说:真正的耳聪不能只听那有弦的琴曲,明亮的眼睛要读那无字真经。“无字真经”就要看个人的悟性和机缘了,从张三丰本人的经历可以看出――悟道的确是要看缘分的。

第三句话也是出自《水石闲谈》:人当静养身体,素位而行,随遇而安,则心性和平,神气冲淡

当修炼者突破了前两层境界,就应该静养身体,安于现在所处之地位而行事,随遇而安,就会心性和平,神气冲和平淡,三句话代表的是三重不同的境界,遗憾的是,后辈的习武者,都没能参透其中的含义,数百年后,目不识丁的石破天却能轻松领悟,成为继张三丰之后的新一代“宗师”。

如果说张三丰是“老来翻红”,那石破天就是“少年得志”,他在极为凶险的状态下,完成了三次进阶,每一次都很不可思议,但都符合了张三丰的三句“忠告”。

别有用心的谢烟客,故意打乱顺序,让石破天差点走火入魔,而石破天进入了“立刻安闲”的无我状态,无意中练成了“阴阳颠倒”的“炎炎功”,积累了强大的内力,也的确像张三丰所说的那样,“乃为高手”。

当石破天修炼罗汉伏魔功时,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达聪不听有弦琴,读懂了无字经,摄心归元,摒绝一切俗虑杂念,难度系数极高的绝顶武学居然被他无意中练成了,懵懂中的石破天,自己还没意识到,他在这一刻已经达到了一流高手的行列,为大破侠客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那让人闻之色变的侠客岛、腊八粥,在石破天看来,不过是一场未知的“奇妙旅行”。究其原因,无非是他能做到随遇而安,所以就会心性和平,神气冲和平淡,结合第一点、第二点,无师自通地看懂了“蝌蚪文”,领悟了太玄经!

立刻安闲、读懂无字真经、随遇而安,是张三丰给后世留下的忠告,数百年间,无一人能参透其中的奥妙,看似“呆傻”的石破天能轻松领悟,所以自身的境界本就高于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能成为“宗师”,还有什么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