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红楼梦》|一个细节表明,黛玉对宝玉的爱太过盲目

《红楼梦》|一个细节表明,黛玉对宝玉的爱太过盲目

2022-09-02 21:10:54

黛玉到底爱上了宝玉的什么品质?有人说,他们是精神上能够产生共鸣的灵魂伴侣,其证据就在于他们都讨厌“仕途经济”。于是,宝玉不肯读书上进也成了黛玉眼里的优秀品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然而,第三十四回的一个细节表明,黛玉对宝玉的爱太过盲目,她从来没有试图去全面了解宝玉。

第三十四回,宝玉被父亲贾政打得屁股开花,黛玉哭得“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接下来,二人有一段简短却奇怪的对话:

(黛玉)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出口,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宝玉被打成这样,黛玉自然心疼,心疼之余,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她是真心希望宝玉改了吗?当然不是,她只是希望宝玉不要再挨打,委屈求全以避祸。这句话的含义,和袭人劝宝玉“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意思是一样的。

再看宝玉的回复:“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这回复太奇怪了,“为这些人死了”,“这些人”指的是谁?他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件事吗?

作者的行文很巧妙,没给他们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就被“二奶奶来了”给打断了,黛玉怕被凤姐取笑,从后院溜走了。

作者就这样给读者留下一个有待思考的细节。 同时也留下很多疑问:黛玉知道宝玉挨打的原因吗?宝玉听懂黛玉“改了”的意思了吗?“你放心”指的是什么?“这些人”指的是谁?宝玉真的“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吗?

解开这些疑问,我们会发现,不但黛玉对宝玉的爱太过盲目,而且他们的思想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简直是南辕北辙,宝玉更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

宝玉挨打后,只有袭人、宝钗和王夫人关注了宝玉挨打的原因。袭人是第一时间找焙茗问了,然后说给宝玉和宝钗听,接着是王夫人打发人来问,却被袭人瞒了一半的原因。

除了这三个人,还有两个最关心宝玉的人没有过问宝玉为什么挨打,一个是贾母,一个是就是黛玉。

她们为什么不过问?因为她们的惯性认知。在她们眼里,宝玉是完美的,从来不会做不对的事,只有不肯读书上进这件事让父亲不喜欢,也只有这一件事会让他被父亲责打。

所以,当宝玉挨了打,她们便想当然地认为又是同样的原因,自然不必专门去过问。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认知,黛玉才会在心疼之余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就是黛玉对宝玉盲目的爱,她从来没有全面了解过宝玉,根本不知道宝玉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做过些什么。

这一点,黛玉和贾母完全相同,她们都信息闭塞。贾母是因为大家都奉承她所以不跟她说真话,黛玉则是因为“孤高自许”导致没人愿意跟她传递信息。

试想想,宝钗建议袭人瞒住贾环告状的信息,如果贾母像王夫人一样有所怀疑想要调查,她能查不出来吗?发生在贾政正院里的事,本就不是秘密,随便一问就问出来了。王夫人不查,是因为她不想让贾母担心,所以只能悄悄地问袭人。

这就是作者通过这个细节对贾母和黛玉的讽刺:贾母和黛玉都是耳聪目明之人,本应洞察一切,但她们都活在自我蒙蔽中,对宝玉的了解更是局限于一个极为片面的部分。

宝玉听懂黛玉“改了”的意思了吗?“你放心”指的是什么?

当黛玉哭着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给了个“你放心”的回复。

这是宝玉第二次对黛玉说“你放心”。第一次在第三十二回,正是黛玉偷听到宝玉说林姑娘不说混帐话,黛玉大为感动,视为知己。恰好宝玉出来看见黛玉“似有拭泪之状”,以为自己又什么地方得罪了黛玉,于是说出了“你放心”三个字。

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宝玉对黛玉的表白,并把这三个字解读为“你放心,我心里只有你一个,再装不下别人”。

真是这样吗?结合第二次出现的“你放心”,答案不言自明。因为这次宝玉在说出“你放心”之后,接着说了“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注意,是“为这些人死了”,而不是“为你死了”。“这些人”,自然不是只有某一个人。而且,“这些人”里可能还不包括黛玉,否则他应该说“你们”。

他都情愿“为这些人死了”,还能说他心里只有黛玉一个吗?

所以,宝玉的“你放心”,从来不是对黛玉的表白,而是他自认黛玉支持他的一切顽劣行为,支持他做混世魔王。他让黛玉放心,他会坚持顽劣到底。

这就是宝玉和黛玉心意上的南辕北辙:黛玉以为宝玉和她一样,心里眼里只有对方,宝玉却以为黛玉和他一样只想做顽劣的混世魔王。

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黛玉想的是爱情至上,宝玉想的却是顽劣至上,他们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才会有如此奇怪的对话。

宝玉真的“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吗?

从宝玉挨打到黛玉探视,宝玉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伪君子。

黛玉不知道“这些人”指的是谁,读者却知道。“这些人”里,有蒋玉菡,也有金钏儿,因为他正是为这二人才挨的打。

但他真的真的“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吗?

呵呵,他不过是哄骗黛玉而已,他的伪君子行径,骗不过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

与蒋玉菡的交往,违背主流,在贾政这样的主流眼里,属于“流荡优伶,表赠私物”的可耻行为。如果宝玉坚持自己没有错,坚持不以身份地位只看人品来交朋友,也算他是个表里如一的君子。但是,当忠顺王府的长史官逼问他时,他却因害怕受牵连而出卖了蒋玉菡,“他(长史官)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得再说出别的事来”。是君子就该敢做敢当,做都做了,还怕人说吗?“再说出别的事来”会带来什么后果?无非是被父亲责打。

所以,他哪是什么“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他其实怕死得很。

对金钏儿同样如此。金钏儿之死,宝玉是始作俑者,是他的挑逗使得金钏儿受责罚,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却没有任何表示,而是“早一溜烟去了”。

有人指责宝钗谈论金钏儿之死太过冷漠,却没想过,宝玉可曾为金钏儿说过一句话?他为什么不站出来替金钏儿担责?他可做到了“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他不做,因为他不敢,他是个害怕受责罚的伪君子。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用一个细节来体现他在良知上过意不去。

宝玉被黛玉的哭声吵醒时,他正在做梦,“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一时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我们知道,梦是内心意识的投射,宝玉此时的梦境,体现的正是他内心对蒋玉菡和金钏儿的内疚。而这样的内疚,他却不敢表露出来,还大言不惭地说“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话除了能哄黛玉开心,连他自己都不信。

刚刚还在梦里对自己的良知进行谴责,马上就对黛玉说出这样大义凛然的话,其虚伪真是比贾雨村更甚。

当然,这话也就能骗骗黛玉。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黛玉,从来不会去细想宝玉的话,其盲目真是白瞎了作者赋予她的“心较比干多一窍”。

湘云曾说宝玉被黛玉辖制,其实,真正被辖制的是黛玉。她被宝玉的甜言蜜语所辖制,也被自己的盲目所辖制,以至于看不清宝玉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