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因为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白,出来听见金钏儿投井死了,在父亲和贾雨村跟前失魂落魄没有神气。随后忠顺亲王府上门找他讨要蒋玉菡,又被贾环告状他强奸金钏儿未遂致死……结果他被贾政执行家法,打了个半死。
贾宝玉“受难”,多少有点冤枉。首先,贾环“诬陷”他强奸金钏儿未遂并不属实。金钏儿之死确实因他而起,却只是玩笑过火不是强奸!
其次,蒋玉菡“背叛”忠顺亲王,投奔北静王,也与贾宝玉无关,并不是贾宝玉私藏了他!
最后,贾宝玉不喜欢禄蠹小人贾雨村,是贾政不识忠奸,冤屈了贾宝玉。
第一次,冯渊花钱从拐子手里买了香菱,不想拐子人卖两家,冯渊逢冤,被薛蟠不分青红皂白打死了。结果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稀里糊涂让冯渊白死,薛蟠无罪。
第二次,就是贾宝玉被打。同样的四要素,同样的逢冤,同样的贾雨村出场。
第三次,“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起因贾赦想要收藏好扇子,派人四处搜罗。就有一户姓石的人,手里头藏着二十把好扇子,都是“香妃、玉竹、麋鹿、棕竹”一类极好的。
贾赦派贾琏去买,结果人家不卖。贾雨村知道后指使人诬告“石呆·子”将他蒙冤下狱,抄没家产充公,私下再将扇子送给贾赦。
第一,冯渊是贾宝玉的影。冯渊被打死,香菱被薛蟠抢走。预示贾宝玉日后失去林黛玉,是被“蟠龙(薛蟠字文龙)”所害。蟠龙暗指帝王。
抢走林黛玉的是帝王,才是林黛玉潇湘妃子和有凤来仪的出处。
第二,“逢冤”为《红楼梦》定调!贾家抄家是被人算计,落入圈套,最后逢冤而终。这又有两个线索。
一,贾元春判词图画“弓”,有一层含义是“鸟尽弓藏”,皇帝容不得贾家继续再存在。
二,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卖给贾珍五品龙禁尉,当时“逗蜂轩”的“蜂”,是古代著名四大骗局“蜂麻燕雀”之一。就是合起伙来骗人之意。
冯渊是贾宝玉的影,是一。
蒋玉菡谐音将玉含,就是含玉而生的贾宝玉,是二。
曹雪芹隐写三次贾宝玉“逢冤”被害,明确暗示八十回后贾宝玉的结局以及贾家抄家的重要线索,关键在贾雨村身上。
贾雨村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谁帮他,他害谁。甄士隐如此,林如海和贾政都一样。
贾雨村的原型,应该出自《一捧雪》中的小人汤勤。
《一捧雪》也是个“逢冤”被害,家破人亡的故事。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邯郸记》伏甄宝玉送玉。
所有的线索都明确指向一点,贾宝玉会被人陷害,与贾家抄家一样是逢冤落入圈套。而矛头指向小人贾雨村背叛贾家,忘恩负义,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贾雨村在第七十二回突然被降职了,随后江南甄家被抄家。
古代官场规则,罢官为停职反省,有人保荐就能复职。但降职需要多人协同保荐,一旦再犯错,保荐人需要受连累。
所以,宁可罢官也不降职,是古代官场的默契。贾雨村被降职,无疑受到皇帝厌弃,要真正惩罚羞辱他。
贾雨村为贾府附庸,替贾家做了很多坏事。他被降职代表皇帝要对贾家动手。
问题是当时情况不显,贾雨村当然需要求贾家帮忙。但此时贾家就像贾琏说的那样,“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
贾家看轻贾雨村为官不正,也怕受他所累而不帮!贾雨村这种小人势必忌恨。
随着他为官越高,当然明白他复职的关键还在皇帝。那么投皇帝所好必然是他的不二选择!
皇帝早对贾家不满,要“鸟尽弓藏”,岂有不利用好贾雨村这条着急复职的咬人“狗”!
于是,一场注定发生在八十回后的“冯渊和石呆·子”故事就上演了。
湘妃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是蕉下客贾探春,香菱是林黛玉的影,扇子通“散”,失散……
所有线索都指明贾宝玉在八十回后,会逢冤被害。正是这次劫难让林黛玉被强权“抢走”做了潇湘妃子,与她一同的还有贾探春。
二女同嫁正是潇湘妃子娥皇女英故事伏笔,是君笺雅侃红楼一贯的主张。
引发这段故事的契机,无疑是贾雨村的“待价而沽”谋害,根源还在皇帝对贾家早有不满到要抄家的地步。原因则是贾家背弃皇帝与北静王结党。就像蒋玉菡背弃忠顺亲王投奔北静王一样。
蒋玉菡就是“贾宝玉”影射贾家,忠顺亲王“又忠又顺”,贾家则不忠不顺,被抄家并不冤枉!
总之,贾宝玉“被打”,是八十回后要面临的变故的一次预演,《姽婳词》也有重要伏笔。是他与林黛玉真正的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