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逻辑:江南甄家被抄家,王夫人私下藏匿甄家财物;贾府被抄家,为了保全王夫人的性命,贾母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悲愤过度,一命呜呼。)
官兵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抬的时候,贾母老泪纵横。
院子里堆满了财物,都是贾母熟悉的东西。
房间里的大柜子被抬了出来,(参考依据:《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参观潇湘馆时说道:“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 ,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床底下那些金的、银的、圆的、扁的财物也都无一幸免。(参考依据:《红楼梦》第22回,王熙凤给薛宝钗张罗生日,打趣时说道:“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
王熙凤屋里的鼻烟壶、膏药(参考依据:《红楼梦》第52回,晴雯受了风寒,宝玉找来了西洋鼻烟壶,又跟麝月说:“和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以及自鸣钟都抬了出来。(参考依据:《红楼梦》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巧姐房间等候。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不住的乱幌。)
贾宝玉房里的机括镜(参考依据:《红楼梦》第17回,贾政带人到宝玉屋里参观时,“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琴剑瓶炉等都被抬到门外。(参考依据:《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误入宝玉房里,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皆贴在墙上。)
财物越堆越多,直到有人抬出江南甄家藏在贾府里的东西时,贾母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出了问题。
家里财物一一搬出,她心里在滴血。贾府历经百年,积攒下的财富,还有带入贾府的嫁妆,如今都被没收,辛辛苦苦上百年,一朝回到百年前。
她知道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活着的时候,拥有财物就是活着的意义,失去财物生活也就失去意义。
当她看到江南甄家窝藏在贾府里的财物后,脑子嗡地一下,自己要罪加一等,死无葬身之地了。她记得非常清楚,安排王熙凤带队夜查大观园的第二天,甄家派了几个婆子,送东西存入在贾府里。(参考依据:《红楼梦》第75回,尤氏要去王夫人房里,随行的老嬷嬷们悄悄地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做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王夫人窝藏甄家财物自有道理。两家世交,每年双方互送礼物;甄家进京,会到贾府探望;平时,贾母与甄家二姑娘交往频繁;甄家四次接驾,此次被抄家,将来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甄家遇到难处,帮助存放一下财物,风险不大。
贾母看看王夫人,王夫人深身发抖,她马上意识到问题出在王夫人身上。
她记得清楚,那年八月十五前的一天早上,王夫人主动汇报甄家被抄事情,听完后她心烦意乱,当时说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现在回想,王夫人主动汇报的背后,原来是私藏了甄家财物。
虽然抄家,但是她内心里还有一丝希望,失去财物不可怕,千金散尽还复来,贾府百年基业,死而不僵,只要人在,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但是,王夫人窝藏罪臣甄家的财物,让她仅存的一点希望破灭。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窝藏甄家财物之事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自己已到暮年,王夫人刚至中年;儿子宝玉,孙子贾兰,都是贾府未来的希望;两人相比,自己承担责任是最好的选择。
官兵对待罪人不会客气,也不会在乎贾母年纪,贾母承认后有人上前推搡捉拿她。贾母长叹一声,踉跄着走了几步,突然倒地身亡。(参考依据:《红楼梦》第57回,紫鹃劝说林黛玉时说道:“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
贾母一命呜呼,众人一片慌乱,王夫人痛哭,一瞬间,她突然明白,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冒险获得生活的馈赠,最终要为其惨重的代价。
贾府进入末世,不是用贾母一人之死就能挽回败局,贾府窝藏甄家财物之罪可免,但是其它罪名不可赦。
贾母死后,王熙凤、宝玉等人入狱,其他人逃得逃散得散,最终如同飞鸟各投林,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