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好的一部书。它自诞生以来火了150多年,各类红学专著汗牛充栋,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也成为了一门叫做“红学”的学问。
因为这部书太好了,所以打它问世起就非常火,当时就流传出很多手抄本。一部书几十万字,人们居然能一笔一划的手抄下来,可见人们有多么的热爱这部书啊。
关于这部书的评价有很多,分量最重的应该是毛主席的评价。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近代中国样样不如人家,文学上也就有一部《红楼梦》可以和他们比一下。”可见这部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是把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加到它的身上都毫不为过的。
话说回来,在世界文学界数一数二、地位那么高的《红楼梦》真的就尽善尽美了吗?恐未必然吧。我们且不说这部书不全,因为这是客观因素,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就说它整个的谋篇布局和逻辑自洽,我在这里不客气的说一句——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把故事嵌进去,太夸大那个“女娲补天剩余石”的感知了,把刻录在石头上的石头写的故事、硬是搞成了上帝写的故事。石头上的故事理所应当是以石头为第一视角来写故事的,结果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搞成了上帝视角。在很多场合,贾宝玉是不在场的,他佩戴的那颗石头自然也就不知道贾宝玉不在场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可是那位“石兄”却是全知全晓,连贾琏找鲍二家的通奸和找小厮“出火”的床帷秘事都瞒不过它去。
上面这个问题其实太明显了,可惜150多年来的人们都沉浸在《红楼梦》的故事里没有注意。清代的竹枝词里说“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读《红楼梦》就像品一杯后劲很足的茶,初饮略苦、越品越香!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读一遍都会读出一些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