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当家主母》追得很上瘾,虽然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可以用很低来形容,但我自己蛮喜欢看。
而是,我真的很久没有看到一部剧,主角都是女性,且主题完全不是谈恋爱,而是以展现女性的困境,以及她们的破局为主。
剧里和女一谈恋爱的男人,以及和女二谈恋爱的男人,都是上线没几集就下线了,要么失踪,要么挂了,想在这部剧里嗑恋爱的糖,那可太难了。
这是我很喜欢《当家主母》的原因,它展现女人对爱情的向往和珍惜,尊重女人作为人的欲望,但绝不把爱情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主题。
但也不是没有可以嗑的CP,比如杨蓉和蒋勤勤的CP线就太好嗑了,那完全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女人如何从好朋友变成敌人,为了一个男人都得死去活来,最后又如何达成和解,成为彼此人生中最难得的同路人。
我每次嗑杨蓉和蒋勤勤的CP,都仿佛是在看《红楼梦》里没写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后半生——原来,所有女人,到最后都会明白,女人才是真正的同类,男人不过是我们途径的一站风景。
沈翠喜(蒋勤勤饰演)和曾宝琴(杨蓉饰演)一开始不能说没撕过,甚至,这俩人撕得相当难看,电视剧开始第一集,就是沈翠喜找到曾宝琴狠狠甩了她一耳光,被看见的老百姓嘲讽,说一向雷厉风行的任家大奶奶竟然也会有当街捉奸的那一天。
曾宝琴呢,也不是没有怨过沈翠喜。她和任雪堂自小青梅竹马,仗着男人的喜欢,公然嘲讽沈翠喜根本不懂爱人,也不被人爱,所以纵然是刺绣大家,却连最简单的鸳鸯戏水图都绣不出来。
两个人撕得最狠的时候,都想过要置对方于死地。
沈翠喜要把曾宝琴关在任家的小院子里一生一世。
曾宝琴开了清越小坊和沈翠喜打擂台,发誓要在生意场上给沈翠喜最严厉的打击。
但当后来这个男人失踪了,当她们因为任秀山(曾宝琴和任雪堂的儿子)而成为利益共同体,不再有竞争关系,她们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女人想要畅快地活着太难了,因为男人定下的种种规矩,对女人盘剥得太厉害了。
那一刻她们终于觉醒,女人如果想活得好,想在这世间闯出一番天地,就应该抱团站在一起,然后走出去,而不是成为深深宅院里的敌对者。
所以,后来的沈翠喜会为了成全曾宝琴,而把自己一身的缂丝技艺倾囊相授,只因她们年少时是最好的朋友,只因她知道曾宝琴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子,不应该被困在那个小小的宅院里。
后来的曾宝琴,也会为了救沈翠喜,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女子的名声,只因在她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女人,为什么要为那些规矩活着,为什么要被男人定义,为什么要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后来的这两个人,不仅仅是在成全彼此,她们是在成全每一个女人。
这是我特别感动的一点。
我不否认这部剧的剧情有很多不合理之处。
尤其是,它完全是在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套古代的剧情,确实会让人觉得为了大女主而大女主。
但是这不妨碍我欣赏剧中的女性。
比如曾宝琴身边的丫鬟如意,是一个从小在行院里长大的女孩,所以对大宅门里的那些规矩完全不懂。
但是曾宝琴不会因此而责怪她、轻视她,我很喜欢曾宝琴说的那句话——为什么一定要学会这些规矩,如果因为不懂规矩,而活得简单快乐,有什么不好的。
因为她没得到的,她想让如意得到。
也许《当家主母》的确只是披了一件古装的外衣,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剧中通过一个又一个人物传递出来的那种价值观——不必依靠男人,这世间每个女人的所得,也可以是千千万万个女人的成全。
我能从这部剧里汲取到力量,我觉得已经够了。
我们看书、看剧,有时候不就是为了寻求到一种安慰吗?
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我倒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迎合别人口中的“优质”而去看剧,要为了自己的心情去看剧。
如果看个剧、读个书还要搞什么优越感那一套,那也未必太无趣。
想看就看,想怎样就怎样,《当家主母》千不好万不好,但至少让我学会了一件事——和自己喜欢的生活在一起,关闭外界的声音。
谁都别叨叨,我是我自己的当家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