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面对“能不能跟朋友借钱”时,果断选择“否”按钮;但自己遇事要向朋友借钱却遭到拒绝时,却感到十分寒心。
友情死于借钱,是个众人皆知的道理,但很无奈,许多人还是忍不住要用金钱去衡量友谊。
你有急事需要一笔钱,你满以为多年好友会倾囊相助,但事与愿违,你什么心情?
显然,这就是件道理谁都懂,但谁都想不通的事。
前不久,潮姐逛豆瓣看到了一位网友的帖子,大概就是个跟朋友借钱无果的事。
楼主在今年9月意外骨折,做手术需要六七万块钱,她自己拿不出来,就向两个认识二十多年的发小借钱,并说出了归还期限。
其中一位发小刚离完婚没什么钱,借了她三千,另一位则直接拒绝了她。她所不满的,就是这位拒绝的发小。
因为据她所知,这个女生已经工作五六年了,吃住都在爸妈家,肯定是有存款的。
最令楼主膈应的,是一个月后这位发小来邀请她半年后参加自己的婚礼,而在这一个月里,她没给楼主一点物质和话语上的关心。
并且通过这次聊天楼主知道,她光是彩礼就收了十多万。楼主便不想去参加婚礼,平白给发小送上几千块的份子钱。
因为这次借钱,两人的友情已逐渐分崩离析。
楼主有一段话令潮姐很是感慨。
“我们发小三人以前一起玩的时候,讨论过借给朋友钱的事情,大家都表示说,可以借给朋友钱的金额,大概是默认对方可以不还自己也能接受的金额。”
年轻的时候,友情总是热血澎湃的。大家很爱许下一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并且深深记在脑子里。
想当年,俞灏明还曾经夸下海口,要在魏晨结婚时送他一套房子呢!如今魏晨结婚了,他拿得出房子吗?
实不相瞒,潮姐少不更事之时,还曾与闺蜜打赌,谁先结婚就送另外一人一辆加长林肯。现在,我们买得起一个车座吗?
楼主与发小,做法都有不对之处:一个不该开口借钱,一个不该毫不关心。但若要论个先后,自然是先开口的站不住脚。
用金钱衡量友谊,是个办法,但不是个恒真式。
对不借钱给你的人,你当然可以渐渐远之,在他们有所需要的时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这个为方法,或许真的验证真心。
但众所周知,无论什么真心,都是经不起验证的。最好的处理方式,永远是不要让感情陷入验证之中。
大约半年前,一位与潮姐有着十多年感情闺蜜向我借钱,开口就是三万,问其用途,竟然是哥哥买房没钱,让我救个急,几个月之后还我。
我跟她感情很好,但这个钱我是真不想借。最后折半借给了她,她也如期还给了我。
但说句实话,我依然讨厌被人借钱,哪怕是很好的闺蜜。
后来一想,如果我因为没借钱而被认为“不够朋友”,那我也只能默默放弃这段友谊。
潮姐相信,没人能保证自己随时都愿意借钱给别人吧,既然如此,要求朋友有求必应的你,是不是该转变观念了呢?